导航接收机实时调度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在我国新一代卫星导航接收机研发过程中,为了满足各种应用需求,接收机种类较多,不仅必须具备多频多通道卫星信号接收的基本功能,通常还需要具备多径抑制、抗干扰、高动态载体导航、信息加解密等功能,某些高端接收机更是集上述功能于一身,功能模块繁多,时序调度控制复杂。同时在研发及试验过程中,设计需求难免会发生变更,需要增加新的功能模块。传统开发方法关注模块级设计,将功能测试正确的模块直接整合到接收机任务集中;对接收机整体调度设计则是较多地停留在方案层,缺少定量的可操作性强的实时调度优化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估方法,其后果是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时序冲突,在研发中后期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时间成本,从而导致开发效率低下。
在接收机设计阶段对实时调度进行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开发效率。随着不断发展的嵌入式处理器逐渐具备成熟的静态优先级调度内核,接收机设计人员已不再需要自己设计任务调度内核,而是重点对接收机任务的执行时间、优先级、周期和相对截止时间进行离线优化设计,确保调度内核中运行的所有任务实时可调度,并尽可能降低接收机功耗——这正是论文研究的重点。
论文针对上述特点,着重研究导航接收机任务集调度优化技术和调度性能评估方法,主要工作和创新如下:
系统地研究导航接收机任务参数离线优化技术。论文提出静态优先级实时调度性能评估方法,全面考虑了接收机任务执行时间、优先级、周期和相对截止时间的定量分析。提出并解析证明了接收机有限优先级情况下的可调度判定准则。传统开发中欠缺定量的可操作性强的接收机实时调度优化设计方法,主观决断往往导致开发效率低下。针对上述不足,提出最大允许执行时间均衡二分寻优的离线数值计算方法,指明了使得任务集可调度的最大允许执行时间,有利于解决设计需求变化引发的调度时序冲突;提出并论证了截止期单调保序饱和分配算法能够得到最少优先级,指明系统最少需要分配的优先级数目,有利于设计阶段处理器选型;提出降频节能调度方法,在保障导航任务可调度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接收机功耗。研究成果为接收机任务调度、时序分配和功耗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优化设计常用的导航函数是保障任务集可调度、降低接收机功耗的重要手段。
对基带信号估计、鉴相、定位解算等常用非线性导航运算进行系统地优化,提出使用差分进化算法离线寻求逼近多项式最优系数的方法,解决了直接运算调度开销太大和传统级数逼近类优化方法精度不够的弱点。以锁相环鉴相为例,在运算精度相同的前提下,本文方法运算量约是Chebyshev级数逼近的1/2,约是Taylor级数逼近的1/1700。
在设计阶段关注接收机外围设备调度可以有效地提高接收机开发效率。论证了循环缓冲区可调度充要条件是外围设备总响应时间占总时间的比率小于1,提出求解开辟缓冲区最小空间的离线数值计算方法。提出改进的基于字的行进测试方法,用于快速诊断接收机外设存储器的静态非链接故障。研究成果为保障导航接收机外围设备实时调度提供了重要依据。
针对导航任务多精度分档调度问题,提出基于截止期错失率可预测的时间冗余调度方法,消除了传统冗余方法可能引起的多个任务截止期连续错失的多米诺效应。进一步地在本文方法中融合传统时间冗余方法的优点,提出了求解检测点上界位置的离线快速算法,有效降低了截止期错失率。本文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导航接收机实时调度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TN967.1
|
|
|
|
1 |
曾齐红;基于遗传算法求解炼钢-连铸浇次排序问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
2 |
梅胜全;梅小平;;应用免疫粒子群算法进行边坡稳定性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
3 |
许邦建,王展,皇甫堪;FFT比相测距雷达中的相差—距离关系研究[J];兵工学报;2001年01期 |
4 |
刘芳;冯永新;潘成胜;;一种TDDM扩频方式下BOC调制信号的同步方法[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
5 |
张飞舟;杨东凯;陈嘉;杨伯钢;;GNSS软件接收机算法设计与仿真测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6 |
王京玲,叶龙,张勤;基于遗传算法的粒子滤波器在目标跟踪中的应用[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7 |
李青,张军,张学军;解决排班问题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
8 |
邹志勇,李晓星,周贤宾;三维型面非接触测量系统现场标定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9 |
唐斌;喻夏琼;董绪荣;赵新曙;;智能GPS软件接收机载波跟踪环路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
10 |
史欣,曹柳林,王晶;噪声环境下进化算法[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
|
|
|
|
|
1 |
孙礼,王银锋,何川,张其善;GPS信号捕获与跟踪策略确定及实现[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2 |
史万明,吴裕树,刘玉树;反正切函数的快速计算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3 |
高俊;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J];测绘工程;2000年03期 |
4 |
王宏涛,张绍军,陈良友,朱震;利用GPS确定运动载体姿态的方法研究[J];电光与控制;2004年03期 |
5 |
程水英
,武传华;DSP56F80x及其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J];今日电子;2003年11期 |
6 |
朱耀东
,经亚枝
,张焕春;基于FPGA的LCD&VGA控制器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2年11期 |
7 |
朱祥维,王飞雪;基于平方律检波的二相编码信号分段相关-视频积累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5年03期 |
8 |
臧其源;雷达频率源的相位噪声对改善因子限制的频域分析[J];电子学报;1995年12期 |
9 |
王飞雪,郭桂蓉;二相编码信号分段相关-视频积累检测的最优中频积累时间[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10 |
税世鹏;新世纪初军用卫星技术及市场发展评析[J];国际太空;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