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锥分布振幅及其在非微扰QCD中的应用
【摘要】:
光锥分布振幅不但能够反映强子内部结构的动力学信息,而且是硬遍举过程和光锥求和规则中的基本参量,是光锥求和规则应用当中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是求解基态八重态重子的光锥分布振幅,以及研究其在光锥求和规则中的应用。
本文给出了基态八重态重子∑±,Λ,Ξ扭曲度至6的光锥分布振幅。我们首先在SU(3)味道对称性近似下,给出基态八重态重子光锥分布振幅的一般定义,并运用各种对称性关系将独立不变分布振幅的个数进行约减;然后利用QCD无质量拉氏量的共形对称性,对分布振幅进行共形分波展开,同时借助于运动方程,将共形展开的系数和一些非微扰的耦合系数联系起来;最后在QCD求和规则框架内定出所需非微扰参数,并给出∑±,Λ,Ξ重子分布振幅的具体形式。在研究当中,我们考虑了SU(3)味道破缺效应对分布振幅的修正,而在做共形展开时,精确到领头阶共形自旋。
本文所得到的光锥分布振幅使得应用光锥求和规则对重子的一些特征参数及相关物理过程进行研究成为可能。作为实例,我们使用光锥求和规则方法计算了∑±,Λ,Ξ重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在中等动量转移情况下的物理特性,并利用对其磁形状因子的双极点公式拟合估算了其磁矩;通过计算重重子Λc和Ξc的弱跃迁形状因子,给出了半轻衰变Λc→Λl+vl和Ξc→Ξe+ve过程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计算了零动量转移情况下稀有衰变过程Λb→Λγ的相关形状因子,预言了其衰变宽度和分支比。
为看清不同内插流对光锥求和规则的影响,我们应用Ioffe-型内插流计算了相关重子的电磁形状因子及弱跃迁形状因子,并重新估计了Λc和Ξc重子半轻衰变过程的衰变宽度和分支比。我们的计算表明,对于电磁形状因子及磁矩的估计,除了一些特殊情况外,两种内插流并无明显差别。然而对于Λc和Ξc重子的半轻衰变,选择Ioffe-型内插流给出了更为合理的结果。
|
|
|
|
1 |
曾定方,苏剑,马伯强;π~±介子上康普顿散射过程的重新计算[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年02期 |
2 |
周明震,吴兴华,黄涛;B→π跃迁形状因子中扭度为3的分布振幅(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09期 |
3 |
张洪宪,高守恩;从胶子分布的解析式探讨其演化行为[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
4 |
罗向前;格点QCD的最新进展[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02期 |
5 |
周丽娟,马维兴,彭光雄;奇异介子光生反应的QCD描述[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年11期 |
6 |
杨悦玲;;关于双重味介子分布振幅的讨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
7 |
苏剑,马伯强;虚Compton散射中微扰QCD的可应用性分析[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02期 |
8 |
周丽娟,何小荣,马维兴;在量子色动力学中坡密子与核子的耦合(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年09期 |
9 |
彭宏安,彭宏安,徐家胜;深度非弹性散射中小x区物理新进展[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9年02期 |
10 |
孙宗扬,陈崑,阎沐霖;质子中的夸克自旋含量和■-Δ粒子之间的质量差[J];中国科学A辑;1994年02期 |
11 |
王新年;项晓东;黄涛;;介子波函数中非微扰效应的一个讨论[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87年04期 |
12 |
周丽娟,马维兴,彭光雄,马维兴;奇异介子光生反应的低能QCD Lagrange量描述[J];中国科学A辑;2001年11期 |
13 |
李华钟;;规范场和夸克动力学模型——关于QCD和层子模型的议论[J];物理;2006年04期 |
14 |
汤叔楩,马银峰,白占国;量子色动力学(QCD)求和定则在密物质的结果[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
15 |
李新强,鲁公儒,杨亚东;QCD因子化方法下两体非轻无粲_s→VV衰变[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年12期 |
16 |
黄涛;强子波函数和微扰量子色动力学[J];物理学进展;1985年02期 |
17 |
李英,张继良,高荣发,李峰;相干态的相反态的量子相位分布(英文)[J];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S1期 |
18 |
黄涛;;应用具有手征流关联函数的光锥求和规则计算B(B_c)→Dl■过程的形状因子(英文)[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7年09期 |
19 |
李明海;刘觉平;;低能等效理论下扭度为4的离壳光子光锥波函数[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4期 |
20 |
鲁公儒;苏方;杨亚东;郝红军;;QCD因子化方法下_s→π~+π~-中湮没强度的探索[J];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