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雷达目标极化特征提取与核方法识别研究
【摘要】:
雷达目标特征提取与分类器设计是雷达目标识别系统中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基于宽带高分辨全极化雷达体制,以飞机、坦克、舰船等军事目标为识别对象,围绕目标极化特征提取、优选、核方法分类器模型参数优化、核方法分类器设计这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求提取反映目标本质属性的特征、设计目标识别最优分类器,提高雷达目标识别性能。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1.雷达目标HRRP极化特征提取与优选
(1)从三个不同角度研究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igh Resolution Range Profile,HRRP)极化特征提取:①将极化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中常用的H /α分解方法引入到全极化目标HRRP,丰富了反映目标HRRP散射随机性的特征;②根据Sinclair散射矩阵相似性参数理论,定义了目标HRRP与6种标准体散射矩阵相似性参数的概率形式,以其为基础构建的特征可准确反映目标的物理结构特性;③提出了反映目标散射能量特性的Mueller矩阵相似性参数特征,并且证明了该参数特征的旋转不变性。
(2)基于全极化与双极化体制,分别详细推导了这些特征在两种极化体制下的表达式。结果表明,两种体制下不仅这些特征的表达式不同,而且特征的个数也不同,有些特征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实验部分采用飞机目标实测数据和舰船目标电磁特性软件计算数据从特征可分性以及识别性能两个方面验证以上特征的有效性。通过特征优选,分别为飞机、舰船目标提取有利于识别的极化特征。
2.雷达目标识别中SVM可分性研究与模型优化选择
(1)从理论上研究了支持矢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线性可分性的本质,以及SVM线性不可分时引入惩罚因子c的物理意义,并且证明过程更简单,物理意义更明确。通过实验定量分析了核函数及其参数对识别性能的影响。
(2)从理论上解释了SVM模型最优选择的本质,分析了SVM模型单参数优化选择的方法,指出了单参数模型对于识别的局限性,提出进行模型多参数选择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非均衡数据识别中SVM模型多参数最优选择方法。实验部分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数据库和雷达目标极化特征作为输入,验证了优选后多参数模型能够有效提高目标识别性能。
3.宽带雷达目标识别核方法分类器设计与核矩阵构造
(1)在目标可分性比较差的情况下,标准的支持矢量数据描述(Support Vector Data Description,SVDD)判决方法会使雷达目标识别出现拒分与错分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SVDD多目标模糊识别方法。多个极化状态下雷达目标HRRP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有效克服标准判决方法带来的错分与拒分问题。
(2)目标可分性比较差同样会使得SVM识别方法带来错分与拒分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模糊SVM(FSVM)方法的判决改进策略,给出了简单实用的新判决策略。实验结果验证了该判决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目标识别性能。
(3)针对目标样本在高维特征空间中不能线性分类这一问题,提出了特征空间中数据核矩阵收缩新方法。主要思路是改变数据在特征空间的结构,使得线性不可分的数据变得线性可分,以此提高目标识别率。该项研究内容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收缩后核矩阵性能更优,然后推导了收缩后核矩阵的表示形式。采用飞机、坦克HRRP数据的识别实验验证了新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E.DalleMese
,A.Cantoni
,许小剑;雷达目标识别[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5年11期 |
2 |
李小平,李映,焦李成;一种快速有效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J];航天控制;2003年04期 |
3 |
庄钊文,黎湘,刘永祥;智能化武器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技术[J];科技导报;2005年08期 |
4 |
周代英;张琰;;雷达目标一维像识别中的自适应特征子空间法[J];计算机应用;2007年08期 |
5 |
周代英;杨万麟;;非线性正则子空间法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J];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2007年01期 |
6 |
周代英;;非线性正则子空间法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J];信号处理;2008年01期 |
7 |
孙忆业;赵彬;;利用高分辨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J];科技导报;2008年13期 |
8 |
梁民;;一种雷达目标识别的方法及其实验研究[J];现代雷达;1991年01期 |
9 |
姚晓东,李言俊,樊寄松;JEM效应与雷达目标识别研究[J];航空电子技术;1999年03期 |
10 |
杜明刚;李晓漫;;基于小波变换与粗糙集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J];航空计算技术;2007年01期 |
11 |
胡卫东;宋锐;;雷达目标识别开放系统结构与应用[J];现代雷达;2008年03期 |
12 |
卢业华;周国辉;陈朝晖;;一种雷达目标正确识别的概率模型[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1年02期 |
13 |
张亮,胡波,何松华,庄钊文,郭桂蓉;一种实时多处理机系统网络设计[J];计算机学报;1997年05期 |
14 |
许秀英,盛卫星;用改进核函数提高SVM的雷达目标识别率[J];现代雷达;2005年10期 |
15 |
汤光华;王俐莉;严榴香;陈琦;;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雷达一维距离像识别[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
16 |
彭鹏菲;沈德刚;耿伯英;张青贵;;基于GFMM神经网络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J];现代雷达;2006年10期 |
17 |
周代英;杨万麟;;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中的最优因式分析子空间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10期 |
18 |
陶勇;胡卫东;;基于知识的雷达目标识别研究[J];现代雷达;2009年01期 |
19 |
薛忠,谢维信,谢文录;分形纹理分析及其在雷达目标识别中的应用[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1996年Z3期 |
20 |
张善文,甄蜀春,赵兴录;基于JEM效应的一种雷达目标识别方法[J];电光与控制;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