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oC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的高层映射技术研究

王大伟  
【摘要】: 软硬件协同设计是系统芯片(System-on-a-Chip,SoC)设计的基础。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不断发展,SoC集成度的日益提高,电子系统级设计已经成为当前SoC软硬件协同设计领域的研究热点。电子系统级设计的关键集中在SoC高层设计,包括系统建模、软硬件划分和设计映射细化等等。本文工作围绕电子系统级设计中的高层映射技术展开研究,利用应用驱动的设计、系统结构模板、智能算法和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等理论和方法对已有的应用建模、体系结构建模、映射算法和专家决策等进行发展和改进,并开发了SoC事务级软硬件协同设计平台TL-Platform,并结合实际应用实验验证了本文给出的方法和技术的有效性。本文主要工作包括: 1、在应用建模方面,提出了一种应用驱动的SoC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使用应用特征分析,指导SoC的软硬件协同设计,可显著提高SoC平台和芯片体系结构的设计效率和质量;并通过挖掘应用特征,自动生成系统模型,可保证所生成的系统模型和领域应用特征的一致性和完备性;此外,面向SoC任务划分的需求进行应用特征分析,提取出应用程序中的控制流/数据流、计算/存储分布、关键代码块等信息,基于特征分析结果,得到任务分配的特征需求模型,作为SoC任务分配的启发信息和重要依据;同时,使用PIA-CDTG中提供的重要属性信息,如执行时间百分比、最大活跃变量的存储需求、目标代码的存储需求、节点间的数据通讯量、节点的并行性、以及节点的先后次序关系等,并通过进化蚁群优化算法,进行“分析-划分”的迭代优化,实现高效精确的任务划分。 2、在体系结构建模方面,提出了基于系统结构模板的SoC事务级建模与仿真(SST-TLM)方法,SST-TLM方法在事务级构建一些领域SoC系统结构模板,模板集成了计算IP核、通讯模块和调度模块,使设计者通过模板的接口来配置SoC体系结构,包括IP核参数配置、通讯拓扑与协议配置和调度算法的选择等。事务级系统结构模板可支持计算、通讯和调度的协同仿真与性能分析,有效的解决了使用事务级模型来探索SoC系统的整体性能的问题,并高效的支持软硬件划分、平台设计空间探索和系统瓶颈与性能分析。此外,针对以通讯为核心的SoC领域,构建了SoC通讯系统结构模板和OCP通讯模板,以支持通讯仿真与性能分析。 3、在专用领域的映射方面,提出了数据密集型应用中核心循环到粗粒度可重构体系结构(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Architectures, CGRAs)的流水化映射方法,该粗粒度可重构阵列支持循环自流水,使用固定指令流多数据流执行模式,可获得较高的计算吞吐量。通过将控制流依赖图转换为数据依赖图,应用的高层表达式语句可直接映射到PEs上。我们定义了其循环自流水CGRAs体系结构模板,阐述了CGRAs的资源共享和流水方法,并给出核心循环流水映射方法,典型应用算法映射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自动映射方法与手工映射优化的性能相差很小;同时,与已有的先进的SPKM方法相比,我们的方法的资源占用率降低16.3%、吞吐量提高169.1%。 4、在专家决策方面,提出了支持多专家决策的分布式协作软硬件划分方法。建立了可重构SoC多领域设计专家的协作设计环境,给出了其通讯支持协议,一致性维护与并发控制的机制;基于蚁群优化算法快速寻找全局最优划分解,并构建了自动化的协作划分流程。该方法既发挥了蚁群算法进行全局寻优的优势,又为多领域专家进行分布式协同工作提供了方便的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可重构SoC软硬件划分的质量与效率。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支持SoC高层映射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环境原型系统框架TL-Platform,实现了应用特征分析、事务级建模与仿真工具和软硬件划分工具。该原型系统在嵌入式媒体处理SoC设计研究项目和军队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志军;陈丽娟;刘建霞;张剑飞;;实现SOPC的嵌入式软硬件协同设计平台[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11年05期
2 任萍;杨浩;;低功耗多电压测试平台的架构[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年07期
3 尚高峰;;基于行为特征的安全运营监测平台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安全;2011年07期
4 刘华;刘卫东;邢文峰;;基于软硬件协同设计的Huffman解码模块[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16期
5 骆万文;沈承东;马常楼;;基于应用特征的启发式可重构SoC任务分配[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6 杨安生;黄世震;;基于ARM SoC的FPGA原型验证[J];电子器件;2011年03期
7 肖平;徐成;杨志邦;刘彦;;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软硬件划分[J];计算机应用;2011年07期
8 何朝军;李哲英;;数字电路IP软核任务流方法验证[J];电子测量技术;2011年08期
9 靳朋飞;张艳花;张刚;;基于C8051F340单片机的红外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J];山西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10 谢平;李蜀瑜;;改进PSO算法在软/硬件划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1年13期
11 章林柯;王力;王艳武;;基于VMM方法学的系统级软硬件协同仿真验证[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12期
12 唐杰;;融合成趋势,对未来CPU的发展畅想[J];考试周刊;2011年50期
13 顾勇;赵建明;;基于Wolfson音频SoC的I~2C总线接口设计[J];物联网技术;2011年04期
14 王伟;宫玉梅;曹征;;面向自重构系统的软硬件协同透明编程模型[J];科技信息;2011年22期
15 杜超;陈济民;;基于SoC的嵌入式网关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9期
16 孙磊;张颖;潘亮;;CMOS SoC芯片ESD保护设计[J];中国集成电路;2011年08期
17 贾慧强;;基于FPGA-NIOS的多功能留言机设计[J];电子技术;2011年07期
18 刘晓华;朱智林;;一种基于数据流图的软硬件划分背包算法[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3期
19 蔡浩聪;谢云;刘家晓;郑海成;;基于SOPC的音膜内外边缘实时检测[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1年02期
20 吴君钦;李艳丽;;一种SOC软硬件协同验证方法的设计[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凯;施蕾;;软硬件协同设计卫星产品的应用初探[A];全国第十二届空间及运动体控制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丁岩松;徐学航;张新喜;;SoC设计中的事务级测试平台的构建及重用[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周旋;吴瑶;唐磊;李金城;;基于FPGA-USB-VB的软硬件协同设计[A];第二十四届中国(天津)2010’IT、网络、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创新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杜涛;李爱魁;马军;刘飞;;动力电池SOC预估方法研究进展[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9分会场:电动汽车充放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杨年宏;王伟;岳学民;陈田;;一种热量敏感的3D SoC并行测试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张志敏;;聚芯SoC,让嵌入式系统简单化![A];全国第一届信号处理学术会议暨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信号处理分会筹备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专刊[C];2007年
7 沈剑良;严明;李思昆;刘磊;;层次化互连结构的嵌入式可视媒体处理SoC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B辑)[C];2011年
8 骆丽;李哲英;张丹;刘海洋;;TMS320VC5510的水印应用系统设计[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9 翟智博;刘鹏;张炜;郑德春;;基于DSP验证平台的MP3解码算法研究与实现[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10 马秦生;魏翠;孙力军;秦鸣;曹阳;;嵌入式SoC总线分析与研究[A];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大伟;SoC软硬件协同设计中的高层映射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易志强;有线数字电视SoC芯片软硬件协同设计及其片上总线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汪斌;音频编解码算法及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桑胜田;基于相关性的SoC软硬件划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门长有;电能计量算法及其SoC实现[D];浙江大学;2009年
6 曹贝;SoC低功耗测试技术和温度意识测试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戈志伟;面向CIS图像处理SoC的算法、架构及复杂多媒体SoC中通信网络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高丰;基于SOC的实时操作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9 邓立宝;SOC测试时间优化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杨伟建;面向HDTV信源集成解码芯片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伟;SoC系统级设计综合自动化的初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2 强亚东;基于ARM7核的SoC芯片软硬件协同验证[D];西北大学;2008年
3 王颖;快速可变目标的IA指令集仿真器的初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4 李勇;高效图像压缩SoC系统设计及验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朱晟伟;SoC测试数据压缩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6 毛蔚;基于状态相关和幂次数划分的SoC测试数据压缩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周伟;基于FPSLIC的嵌入式SoC系统研究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武甲东;基于龙芯SoC的USB主机控制器的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9 李全喜;大规模SoC软硬件划分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万珊;布局规划阶段SoC电源分布网络的建立与最优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少军;软硬件协同设计[N];中国电子报;2002年
2 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SOC[N];电脑商报;2009年
3 风河系统公司资深副总裁 Vincent Rerolle;解决软硬件协同设计[N];中国电子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那罡;东软SOC让企业安全状况一目了然[N];中国计算机报;2011年
5 边歆;SOC进入2.0时代[N];网络世界;2009年
6 本报记者 胡英;SOC在纠结中发展[N];计算机世界;2010年
7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信息管理部 杨楠;国航SOC建设中的那些人和事[N];计算机世界;2010年
8 联想网御公司供稿;莫让SOC成为“垃圾电影”[N];计算机世界;2010年
9 刘;网御神州率先开启SOC 2.0时代[N];电脑商报;2009年
10 ;SOC的四大问题[N];计算机世界;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