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级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研究
【摘要】:Internet的飞速发展,给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随着计算机网络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功地对网络进行管理,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服务质量,保证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网络管理系统首先要掌握被管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是网络管理中的基础,如何更准确、更完整的发现网络拓扑结构,对于网络管理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本文围绕网络拓扑发现的相关关键技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对路由器级网络拓扑发现技术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考虑到了防火墙、路由摆动等问题对于探测结果的影响。针对对拓扑发现结果的完整性与准确性这两方面对发现方法进行了改进,给出了基于Ping、Traceroute网络拓扑发现的改进方法,并利用CAIDA组织提供的测量数据对所改进的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方法在发现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方面好于其他方法。
2、对路由器级拓扑发现中的关键技术——路由器别名解析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路由器别名解析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效率等方面的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主动探测方式的改进方法,解决了别名解析方法准确性和完整性的不足,并通过模拟环境对改进的方法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别名解析效果较好。
3、基于本文改进的算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路由器级网络拓扑发现原型系统,并对系统在负载均衡、减少探测冗余、探测点选择和数据更新等方面进行了优化,基于该系统对互联网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
|
|
|
1 |
谢红漫,钱德沛,栾钟治,陈衡;基于分层的网络拓扑结构可视化方法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2 |
汤宏;网络拓扑发现对内网安全的意义[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5年10期 |
3 |
李晓鸿,张大方;一种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10期 |
4 |
陶兰,谭学飞;一种自适应的网络拓扑自动发现算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5 |
张伟明,罗军勇,寇晓蕤,蔡延荣;网络拓扑发现中的路由器别名识别技术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4年13期 |
6 |
肖宗水;链路层网络拓扑发现及其Web表现方法[J];计算机应用;2004年07期 |
7 |
史怀洲;朱培栋;;一种新的匿名路由器问题解决方案[J];信息网络安全;2008年11期 |
8 |
赵洪华;白华利;陈鸣;魏镇韩;;别名解析中的别名过滤技术[J];软件学报;2009年08期 |
9 |
唐华;曾碧卿;梁艳;彭剑;;路由器接口别名解析技术研究[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7年02期 |
10 |
朱小刚;李青松;;基于SNMP的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09年10期 |
11 |
顾艳林;;计算机网络拓扑发现相关问题探讨[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年03期 |
12 |
张斌,李佳,刘启文,石冰心;基于园区网络的多层网络拓扑发现算法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11期 |
13 |
钟联炯,徐锋,段建军,叶茂;军事网络拓扑搜索[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3年02期 |
14 |
李彦宏;;IPv6网络拓扑技术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年05期 |
15 |
林宏刚,李焕洲,戴宗坤;一种启发式拓扑发现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王东;;基于网络拓扑的攻击响应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3期 |
17 |
刘振山;王清贤;罗军勇;;非协作方式下IPv6接入网络拓扑发现[J];计算机科学;2008年05期 |
18 |
聂昊;夏琴;;网络层拓扑发现算法的改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2期 |
19 |
熊博;柯赓;黄华军;;一种以太网拓扑发现算法[J];军事通信技术;2011年01期 |
20 |
李波
,杨松龄
,赵文娟;数据链路层拓扑发现算法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