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

吴富梅  
【摘要】:本文对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内容涵盖GNSS/INS组合导航基本原理、INS惯性元件随机误差分析和建模、GNSS/INS组合导航姿态角对准、GNSS/INS组合导航函数模型和随机模型误差补偿、GNSS/INS组合导航自适应滤波算法以及GNSS失锁时INS导航算法研究等。主要工作和创新点概括如下: 1.总结了GNSS/INS组合导航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介绍了INS导航、GNSS导航的基本原理以及GNSS/INS组合导航的滤波模型,分析了INS误差闭环校正和开环校正的优缺点。 2.对INS随机误差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处理;分析和比较了陀螺信号中几种性质不同的随机误差在功率谱密度和Allan方差上不同的特性和表现形式;对三种陀螺实测信号中的随机误差进行了分析,给出这些陀螺信号中存在的主要噪声类型及其相应的系数;通过对分解后高频系数进行检验,给出了一种自动判别小波多分辨分析尺度的方法;建立了三种陀螺随机误差的ARMA模型,确定了相应的ARMA模型阶数和模型参数。 3.在INS力学编排基础上从误差分析角度提出一种基于累积误差极小值的精对准方法,有效缩短了初始对准时间;实测算例表明这种方法不受初始对准时间的约束,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对准精度。 4.针对车载系统,提出一种顾及姿态角更新的低成本车载GNSS/INS组合导航算法,推导了利用GNSS测速确定航向角的原理,并且对低成本车载INS系统的俯仰角和翻滚角进行了分析;利用实测算例确定了不同速度下的航向角精度,并且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5.给出了三种确定INS白噪声谱密度的方法:直接估计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密度估计法和Allan方差法。利用实测数据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直接估计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密度估计所估计的噪声谱密度不仅仅是白噪声,还包含其它各种噪声在内的高频噪声,而Allan方差能够很好地分辨出信号中主要干扰噪声,但是一旦白噪声不占主导,就很容易淹没在别的高频噪声中;GNSS/INS组合导航结果也表明基于Allan方差所确定的白噪声谱密度能够更好地反映惯性元件中的白噪声统计特性。 6.INS信号自相关和偏相关系数表明AR模型尤其是ARMA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信号的低频噪声;分别基于AR模型和基于ARMA模型,推导了GNSS/INS组合导航动力学模型方程和随机误差模型。实测算例表明,基于AR模型和ARMA模型的Kalman滤波精度都要高于根据经验设定参数的标准Kalman滤波,其中ARMA模型能够更好地反映低频信号的特性。 7.推导了基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的实时GNSS/INS组合导航的公式,并且进行了误差分析。利用实测算例对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如果GPS周跳较少或者不发生周跳,基于载波相位平滑伪距技术的GPS/INS组合导航的精度较伪距紧组合导航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当GPS周跳较多时,精度提高不显著。 8.提出伪距差分求解速度的方法,给出了相邻历元和历元间伪距差分测速的公式,并且对其精度进行了分析。利用实测算例对伪距差分测速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指出在外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伪距差分可以保证较高的可靠性。 9.在GNSS/INS松组合和紧组合导航中,为避免单一自适应因子对可靠参数的作用,基于预测残差和选权滤波构造出分类自适应因子,该自适应滤波能够将位置、速度、姿态角误差、陀螺仪和加速度计误差分别赋予不同的自适应因子,避免精度损耗。实测算例表明相比于标准Kalman滤波和单因子自适应滤波,分类因子自适应滤波精度有所提高。 10.针对紧组合导航中观测值存在粗差的问题,提出通过部分状态不符值来构造自适应因子的方法,给出部分状态不符值构造自适应因子的过程,并与单因子自适应滤波和分类因子自适应滤波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测算例结果表明,当观测无异常时,三种自适应因子都能够较好地抑制动态模型误差的影响;但是当观测存在异常时,由预测残差构造的自适应因子不能分辨模型误差和观测误差,而由部分状态不符值构造的自适应因子能够抵制观测异常的影响,滤波结果优于由预测残差构造的自适应因子滤波结果。 11.从参数可观测性角度提出一种两步自适应Kalman滤波算法,推导了两步自适应抗差滤波的公式和具体步骤,并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实测算例结果表明,相比于标准Kalman滤波,两步自适应抗差滤波的导航精度受组合周期的长短、INS惯性元件误差的大小影响较小,并且能够控制动态扰动异常和观测异常的影响。 12.针对由GNSS观测条件不佳或观测不足引起的误差,在一般自适应滤波的基础之上,对其进行扩展,自适应地调节状态预测向量的协方差阵,使其既能控制动态模型误差又能抑制由GNSS观测条件不佳引起的误差的影响。实际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一般自适应滤波,扩展自适应滤波能够很好地控制这两种误差的影响。 13.在GNSS信号失锁时,提出一种速度先验信息和Odometer观测信息辅助车载INS导航的方法,并且对位置修正法进行了改进。实测计算结果表明,与INS单独导航相比较,新算法可以大幅度提高载体位置和速度精度。 14.给出了一种对INS单独导航累积误差建立模型的方法,并且用实测算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INS累积误差进行修正,可以大幅度地削弱INS误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苗履丰;GNSS导航定位系统(续)[J];测绘科学;1997年03期
2 P.J.G.Teunissen;一个新的GNSS模糊度估计类[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年09期
3 易昌华;;定位技术的几个前沿问题[J];物探装备;2007年03期
4 冯炜;邵佳妮;徐昕诰;樊月波;;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的检验及维护[J];地理空间信息;2010年03期
5 巴晓辉;刘海洋;郑睿;陈杰;;一种有效的GNSS接收机载噪比估计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年04期
6 谢向进;荣幸;;GNNS技术在变形监测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年23期
7 李健;吕志平;乔书波;;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演化与发展趋势[J];测绘科学;2008年S1期
8 李健;吕志平;乔书波;;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的演化与发展趋势[J];测绘科学;2008年S3期
9 李清辉;支志英;文伟帆;;新疆油田连续运行参考站网络建设与应用[J];测绘通报;2010年09期
10 曹云昌;陈永奇;李炳华;方宗义;;导航卫星信号湿延迟参数化模型和数值模式的比较[J];全球定位系统;2005年05期
11 武军郦;周建军;;构建GNSS连续运行站网 实现测绘基准现代化[J];测绘通报;2008年10期
12 高永甲;;浅谈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网[J];物探装备;2009年05期
13 丁翔宇;赵玉生;;GNSS现代化及研究的热点问题[J];物探装备;2010年01期
14 刘经南;赵莹;张小红;;GNSS无线电掩星电离层反演技术现状与展望[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0年06期
15 刘丽丽;王可东;;卫星信号模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全球定位系统;2010年03期
16 朱武松;;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精度检测与应用验证——以福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为例[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2期
17 曾庆化;刘建业;胡倩倩;杨迪;;北斗系统及GNSS多星座组合导航性能研究[J];全球定位系统;2011年01期
18 杨震;GPS定位网[J];无线电工程;2004年09期
19 罗灵军;夏定辉;张黎;徐永书;;重庆市GPS综合服务系统基准站选址分析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07年02期
20 顾国华;;GNSS(GPS)观测研究地壳运动的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瑞;孙超;冯福伟;;气压计辅助的GNSS/MEMS IMU系统抗多径自适应滤波[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2 陈坡;孙付平;郝万亮;苗岳旺;;GNSS/INS深组合导航系统性能分析[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2年
3 胡晓;高伟;李本玉;;GNSS卫星导航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思考[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4 Zeynep Elmas;Chris Hill;Marcio Aquino;Terry Moore;;Innovative Atmosphere Effect Mitigation Using New GNSS Signals[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5 韩涛;卢晓春;王雪;绕永南;;基于微分动力系统的GNSS互操作评价模型[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6 ;A Data Assisted GNSS Code Tracking Loop[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邓志鑫;赵彦雷;司东晓;;GNSS终端抗干扰技术综述[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8 杨峻;黄波;张达文;戴忠东;;GNSS接收机实现中对硬件位长的选择[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9 宋欣;毕琰;王炜;;GNSS接收机中一种新的基于相位角的多普勒频偏去除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10 桑怀胜;;一种全局最优的空时抗干扰GNSS接收机设计[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卫;GNSS兼容与互操作总体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叶萍;MEMS IMU/GNSS超紧组合导航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吴学睿;GNSS-R陆面遥感散射特性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5 朱庆林;基于单站地基GNSS的电波折射参数估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立端;星载GNSS/INS超紧组合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7 邹璇;GNSS单频接收机精密点定位统一性方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敏;多模GNSS融合精密定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蔡华;GNSS大网实时数据快速解算方法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林乐科;利用GNSS信号的地基大气折射率剖面反演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远远;IRS/GNSS导航综合性能评估技术[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2 刘洋;导弹GNSS/INS组合导航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殷琴;一种GNSS/ODO列车组合定位信息融合方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腾小霁;GNSS-R海洋反射接收机信号跟踪模块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0年
5 段亚锋;数字多波束GNSS抗干扰处理机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付欣;基于DTMB-GNSS的联合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云飞;高灵敏度GNSS跟踪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严细辉;GNSS/INS紧组合列车自主定位融合算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梁立林;GNSS-R接收机中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刘毅;GNSS接收机抗干扰技术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信息系统[N];中国测绘报;2011年
2 通讯员 张峰;宝鸡市局加强GNSS参考站网建设[N];中国气象报;2010年
3 记者 裴蕾;测绘气象共建GNSS基准站[N];四川日报;2010年
4 记者 张敏霞 通讯员 王存林;陆态网沱沱河GNSS基准站建成并试运行[N];格尔木日报;2011年
5 记者 万勇治;青海海东地区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建成试运行[N];中国测绘报;2011年
6 通讯员 彭祥荣;“陆态网”民勤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中国气象报;2010年
7 驻站记者 李云飞 通讯员 田鹏程;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阿鲁科尔沁GNSS基准站投入试运行[N];赤峰日报;2010年
8 王岩;包头用GNSS管理市政布局[N];中国建设报;2010年
9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陶渝;重庆建成国土资源GNSS网络系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10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青岛分所 曹冲;车载卫星导航离我们很近[N];计算机世界;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