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数字园林”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当今,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三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已经深入到各行业和各领域中。尤其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影响深远而巨大,园林绿化作为“活的城市基础设施”,以3S技术进行管理具有很多优点,可实现园林绿化家底数据的可视化、精细化管理,并及时发现在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和趋势。GIS与遥感等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可创新园林绿化的调查工作并实现动态监测。引入3S技术是园林绿化信息化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由之路。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数字园林”的设计思想与原则、数据库设计、系统实现等进行了研究,并以苏州市“数字园林”为例进行了实践。主要包括下述内容:
1、在对园林绿化行业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数字园林”设计的思路和原则,构建了“基础共享、专业分散”的共享模式,采用了“在线共享”的方式对外提供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服务,实现了数据跨地图服务器的顺畅交换,即基础地理数据(如地形图、影像图、电子地图等)主要来自基础地理信息平台中的共享数据库,专业数据(园林和绿化数据)由园林绿化管理部门自行维护和管理,两部分数据在“数字园林”应用系统中无缝集成,可实现数据叠置分析和其它各类操作。
2、鉴于园林绿化数据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特点,研究了有效组织、整合不同类别的园林专题数据数据库建模方法,并建立了“数字园林”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体系,实现了对“数字园林”数据库的一整套的管理和更新机制。
3、对“数字园林”的数据共享和整合等相关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给出具体的实现方式,包括实现“基础共享、专业分散”共享模式的相关技术、实现园林绿化数据整合的相关技术、实现3S技术与园林绿化行业相结合的相关技术等。
4、对“数字园林”的技术环境、总体框架结构、系统功能和安全性进行设计,从“数字园林”开发和功能实现角度,提出了适合于园林绿化的若干查询和分析功能,建立了“数字园林”应用系统。
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园林绿化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现势性、城市绿化园林综合管理的水平、指导城市绿化工作的有序开展、改进公众服务的质量等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
|
|
1 |
韩勇,付殿东,甘宇亮,李煜华;城市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框架和内容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
2 |
张家庆;新一代GIS的走向[J];遥感信息;1998年S1期 |
3 |
孙希华;基于遥感和GIS的山东山丘区土壤侵蚀调查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4 |
徐杨,周年生;天津市水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海洋测绘;2002年01期 |
5 |
肖霞云,萧家仪,张瑞虎,郭平;GIS支持的孢粉信息管理系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6 |
王宝军,周汇光,孙伟晔,蔡奕,邵莉;滞洪区安全滞洪GIS管理剖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
7 |
高心丹,罗嗣卿,吴雷;基于GIS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的研究及设计[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
8 |
严加永,吕庆田,赵金花;北京市土壤污染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地球学报;2004年03期 |
9 |
黄雁;李黎;;多源空间信息服务集成方法研究[J];城市勘测;2011年04期 |
10 |
谢礼立,陶夏新,左惠强;基于GIS和AI的地震灾害危险性分析与信息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1995年S1期 |
11 |
单新建,韩京,吴晓玲,杨成荣,缑兰兰;基于GIS的测震编目工作系统[J];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1998年05期 |
12 |
曹中初,孙苏南;CA与GIS的集成用于地理信息的动态模拟和建模[J];测绘通报;1999年11期 |
13 |
崔铁军;数字地图制图中的地图数据处理方法[J];测绘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
14 |
邹应双,王义祥;基于RS和GIS的民勤湖区环境恶化动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5 |
孙明明;利用图形属性数据计算煤层储量的方法[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9年S1期 |
16 |
陈怀亮,冯定原,邹春辉;河南省干旱遥感监测信息系统[J];气象;1999年06期 |
17 |
胡荣明;GIS信息处理模式和信息服务网络[J];西安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18 |
谭秀娟,杨国东;JAVA——GIS软件开发的新工具[J];东北测绘;1999年02期 |
19 |
陈锁忠;苏锡常地区GIS与地下水开采及地面沉降模拟模型系统集成分析[J];江苏地质;1999年01期 |
20 |
王月珍,王作枨;GIS在配电线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