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图像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技术是一项近年来快速发展多学科交叉的先进技术,除了广为人知的医学应用,还应用在工业无损检测、射电天文学、精密仪器反演等多个重要领域。CT图像重建是CT技术的核心,重建算法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对检测结果判断的准确性。重建算法中的的解析类算法以其严密的数学理论基础,相对于代数类算法有占用内存空间小、处理速度快等优点,在CT检测设备上被广泛采用。应用的需求不断地引导着技术的进步,改进经典算法、提出新式算法,进一步提高图像分辨率、不断加快图像重建速度一直是图像重建领域不懈追求与探索的方向。目前工业上的精密结构内部无损检测以及逆向工程等更高层次的应用需求对CT的各项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维CT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三维成像面临着海量数据处理及复杂数学运算等难题,一直制约着三维CT的普及应用,因此如何提高重建速度,使三维CT检测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实时性也是研究的一个热点。在某些难以采集到完整数据的场合,如何利用不完整的投影数据重建试件已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此类有限数据的重建问题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本课题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1.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projection,FBP)算法是二维重建中的主流算法,其中的滤波函数对算法运行结果的好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滤波计算中由于理想矩形窗的截断作用使得重建图像出现Gibbs现象,本文以无穷级数求和理论中的C-1法则为基础,提出了利用费耶核函数的一致收敛性来消除Gibbs现象的方法,通过将理想滤波器与费耶核函数相卷积得到的新滤波器对投影进行滤波,结果显示重建后图像克服了抖动现象,相比于加汉明窗和SL(Shepp-Logan)窗的平滑效果更佳。
2.在FBP算法基础上,以Radon反变换为依据推导了等距扇束的DHB(Derivate Hilbert Backproject)算法,该算法利用了360度扫描下扇形束中的冗余射线对称性,引入适当的比例因子,该比例因子反映了重建点在互为对称的两条射线投影中所作贡献的大小,并且消掉了FBP算法中随角度和位置变化的距离加权函数,避免了该权函数取低值时所造成的算法不稳定性,同时简化了算法、提高了速度。
3.为了进一步提高扇束重建速度,提出了短扫描方式下将投影数据平行重排与极坐标平面快速反投影相结合的软件加速方法。通过对扇束投影数据的冗余性分析,给出最小扫描角度范围及最小可利用数据区,结合极坐标下的多像素点同时定位方法,在数据采集和反投影这两个环节上对重建的速度进行了优化。
4.三维图像重建数据量大、运算复杂,仅从软件角度改进已不能满足重建实时性需求。本文通过对已有的各种硬件加速平台的调研,结合对三维经典重建算法FDK的特性分析,提出以FPGA作为FDK算法的加速平台的设计方案,并以Xilinx Virtex 5系列的xc5vlx110为硬件目标,设计实现了8路并行小规模体矩阵反投影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在精度保持不变的前提下能够达到理想的加速比。
5.对如何利用不完全数据进行图像重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解析类的不完全角度重建新方法,通过在首次不完全数据重建结果的基础上划定重建感兴趣区,在投影域逐点补充其对应的正弦图缺失部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重建,该方法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在测试目标结构较为规则的情况下,即使角度严重缺失,仍然能得到理想的重建结果。
|
|
|
|
1 |
刘晓,杨朝文;抽样间距和投影数对卷积滤波法图像重建质量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2 |
刘颖;李正飞;曾光宇;;数字图像重建的迭代算法研究及仿真[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4期 |
3 |
谢红卫;祁建敏;陈法新;;CT图像重建方法在半影成像中的应用[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S1期 |
4 |
刘春华;潘晋孝;;锥束ART算法的并行运算实现[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7年03期 |
5 |
王志伟;于强;舒春梅;谭润初;贺奇才;;计算机模拟CT滤波反投影重建的方法[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0年02期 |
6 |
张慧滔,田娟,陈明,张朋;新的超分辨CT扫描模式和图像重建方法[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5年03期 |
7 |
李亮;陈志强;康克军;张丽;邢宇翔;;感兴趣区域CT图像重建方法及模拟实验[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9年01期 |
8 |
王革;再论“非圆轨迹不含导数的扇形束扫描重建公式”(英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年02期 |
9 |
王革,Seung WookLee;论锥束CT扫描Grangeat-型 Katsevich-型的算法(英文)[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3年02期 |
10 |
范慧赟;卢健康;;基于FHT和MSBP的CT图像滤波反投影重建方法设计[J];医疗卫生装备;2007年04期 |
11 |
沈飞;陈荣昌;肖体乔;;基于GPU并行计算实现快速显微CT重构[J];核技术;2011年06期 |
12 |
杨克柽;叶育盛;余晓锷;林意群;;三维CT成像的数学模型[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6年01期 |
13 |
王汇源;图象重建的神经网络法[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14 |
郝明珠;骨巨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年02期 |
15 |
王本,王革;锥束CT图像重建算法[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01年02期 |
16 |
任变青,潘晋孝;岭估计算法作图像重建的仿真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17 |
金国英;罗戎蕾;汪元美;;基于不可分离MRA的小波图像重建[J];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07年01期 |
18 |
任变青;;松驰参数对图像重建的影响[J];硅谷;2010年03期 |
19 |
任为端,李昌存,荆志敏,李明光;肾外伤的CT诊断[J];CT理论与应用研究;1998年03期 |
20 |
赵凌云,汪元美;向量优化为基础的图像空间迭代重建理论及实现[J];电子学报;2002年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