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InSAR复影像配准方法与实践

牛瑞  
【摘要】: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是以从合成孔径雷达复影像数据对中提取的相位信息为数据源,获取地表三维信息和变化信息的技术。该技术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InSAR复影像配准的理论和方法,对于改善干涉条纹图的质量、提高可量测性、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论文针对InSAR复影像配准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和实践,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了基于编队卫星技术的InSAR系统的概念、发展现状,分析了要重点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即波位问题、收发模式问题和三大同步问题。 2.通过应用相干系数法、频谱极大值法对星载和机载InSAR数据进行的粗配准试验和对比分析,证明了相干系数法具有优越性。 3.星载和机载InSAR数据的试验表明,基于相干系数拟合的精配准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既可以保证优良的匹配质量,又能提高运算效率。与基于过采样图像的频谱极大值法比较,应用机载InSAR数据生成的干涉条纹图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效率优于后者。 4.应用星载InSAR数据对参考点确定的不同格网大小进行了试验,得出了理想格网间距大小为30-60像素的结论。 5.在分析图像重采样理论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上,应用星载InSAR数据进行了双三次卷积采样和双线性插值采样的对比试验,表明双三次卷积采样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将它应用到机载InSAR数据试验中,也取得了良好的试验效果。 6.在上述理论和实践研究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实用的系统,实现了InSAR复影像配准的基本功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花奋奋;张继贤;邓喀中;黄国满;赵争;;几种机载InSAR平地效应去除方法的比较研究[J];遥感信息;2010年05期
2 代宏伟;严超华;;布里渊散射水下探测目标的自动识别[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余小英;李凡生;;基于Matlab的双棱镜干涉图像处理研究[J];物理实验;2010年05期
4 杨福俊,孙平,云大真;自适应统计滤波的单幅干涉条纹图相位解调研究[J];光学技术;2002年03期
5 唐远河,刘会平,解光勇,刘汉臣,邵建斌;水中气泡界面的干涉现象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陈浩;况庆强;;干涉法测量气体温度场的深入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赵文杰;赵宇轩;陈锋;陈文静;苏显渝;;喷射燃烧气流场的相位计算[J];激光杂志;2005年06期
8 黄其欢;何秀凤;;SAR影像配准中控制点粗差剔除方法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7年01期
9 刘佳;付文强;胡企铨;;侧面抽运板条激光介质动态热畸变测量方法[J];中国激光;2007年04期
10 王小鹏;朱日宏;苏俊宏;陈磊;;空间载频干涉法全场测量长度技术[J];光子学报;2010年11期
11 秦玉文;Y.Y.HUNG;;干涉条纹的彩色编码技术[J];实验技术与管理;1985年01期
12 赵荣华;李国瑞;;计算干涉条纹图的基本公式和芯区内的定标问题[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1984年03期
13 毛先进;许昭永;钱家栋;胡毅力;杨润海;王彬;;激光实时干涉计量技术和雷达差分干涉技术测量形变的对比研究及其意义[J];地震学报;2006年03期
14 张颖;赵慧洁;周鹏威;唐吾;;声光栅正弦结构光投射器的光学系统设计[J];光学技术;2009年03期
15 王志勇;张继贤;张永红;周兴东;刘磊;;伊朗巴姆6.5级地震同震形变场的获取与解译[J];地震研究;2008年01期
16 王志勇;刘磊;周兴东;;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监测伊朗Bam地震同震形变场[J];西北地震学报;2008年04期
17 薛继群;邓喀中;范洪冬;祝传广;;InSAR干涉图的高斯加权圆周期滤波[J];测绘科学;2011年03期
18 大海;;第2届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会议[J];国外地质勘探技术;1998年02期
19 熊沢铁雄 ,坂本逹事 ,志田茂 ,唐义全,张仲明;反射光干涉测定凹面形状[J];光学技术;1986年04期
20 姚胜根,黄永仁;一种用于描述多脉冲作用下AX自旋系统演化行为的相干图方法[J];波谱学杂志;198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宇;胡志贵;;一种实用的高精度遥感影像配准融合方法[A];江苏省测绘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选择;钟毓宁;杨练根;;基于象限处理的干涉条纹相移提取算法[A];2006年湖北省博士论坛——先进制造技术与制造装备论文集[C];2006年
3 时三帅;田浩;宋红霞;;多源遥感影像融合技术及其在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中的应用[A];新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与土地科学技术发展-2005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邢帅;徐青;;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岳庆兴;贾永红;邱振戈;;基于多源影像配准的CBERS-2 HR相机成像模型反演方法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6 张兆坤;于瀛洁;陈明仪;;用最小二乘迭代法对干涉条纹图进行插值[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7 柴立群;许乔;谌桂萍;王健;;静态干涉条纹图空域分析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8 秦平;王栋;;基于“边缘特征匹配”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与矢量地图数据的快速配准[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钟双;李怀萍;李姗姗;;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实践综述[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10 钟双;李怀萍;李姗姗;;遥感信息定量化的实践综述[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国旺;InSAR获取高精度DEM关键处理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2 王志勇;星载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3 宋芳;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相位展开[D];四川大学;2005年
4 伏思华;电子散斑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中的等值线相关干涉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何儒云;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处理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谭兵;多帧图像空间分辨率增强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7 王怀颖;细胞神经网络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8 谢勇君;MEMS微结构动态测试方法及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邓宇;基于图着色的存储层次优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10 刘艳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测量技术测量地表变形的理论与算法研究[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瑞;InSAR复影像配准方法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2 闫大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监测地表沉降应用中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3 梁军;雷达干涉测量及其在青藏铁路沿线地面形变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杨海生;无人艇载高清多光谱遥感影像配准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兴旺;合成孔径雷达干涉图相位滤波方法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宗晟璇;InSAR图像配准算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邢帅;多源遥感影像配准与融合技术的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8 刘方坚;星载雷达影像配准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刘利力;利用星载INSAR技术提取高程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宁树正;基于星载InSAR技术的西藏崩错地区构造地貌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起峰;于起峰:光测世界领军人[N];解放军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