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茶素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研究
【摘要】:
北景/目的
姜茶素是由天然植物活性成分姜黄素和儿茶素组成的,这两种成分副作用极小,几乎无毒性作用。研究证实姜黄素、儿茶素单独应用对肿瘤的的发生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两者联合应用是否有协同抑制大肠癌发生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报道。大肠异常隐窝病灶(aberrant crypt foli,ACF)是比较理想的大肠癌中间生物学评价指标之一,而环氧化酶(Cyclooxygenase-2,COX-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则是与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生存密切相关的两个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本实验首次将由儿茶素和姜黄素组成的姜茶素应用于二甲基肼(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的化学预防研究,旨在初步阐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探讨姜茶素对DMH诱导的大鼠ACF形成及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评价姜茶素对大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效果。
2.探讨姜茶素对大鼠大肠癌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有何影响,从细胞动力学及凋亡方面初步阐明其抑制肿瘤的机理。
3.探讨姜茶素对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变过程中COX-2和PPARγ表达的影响,以期能从分子水平上初步阐明姜黄素和儿茶素联合应用抑制肿瘤的机理。
方法
1.利用DMH诱导大鼠大肠癌模型,实验大鼠分5个组:(1)阴性对照组;(2)阳性对照组(DMH组);(3)姜黄素预防组(DMH+0.2%姜黄素);(4)儿茶素预防组(DMH+0.2%儿茶素);(5)姜茶素预防组(DMH+0.2%姜黄素+0.2%儿茶素),其中阴性对照组20只,其它四组各30只。观察各预防药物对诱癌后第12W大鼠大肠ACF数量、第32W大鼠大肠癌的发生率、肿瘤抑制率、大鼠体积及分化程度的影响。应用美蓝染色法观察ACF的数量,HE染色法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病理定性分析。
2.利用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表示细胞增殖活性,利用细胞原
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观察姜茶素、儿茶素和姜
黄素对大鼠大肠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3.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RT一pCR和免疫印迹(Westemblotting)
方法分别检测诱癌12w时大鼠大肠粘膜组织和32W时大鼠大肠癌组织
COX一2及PPARY表达的变化,并对这些指标的变化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
结果
1.姜茶素对DMH诱导的大鼠ACF数量的影响实验第12周时除
阴性对照组外,阳性对照组及3个药物预防组均有ACF形成。姜茶素、
姜黄素和儿茶素组大鼠大肠ACF的平均数量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尸0.01)。姜茶素组大鼠大肠AcF的平均数量和由3个以上异常隐窝
构成的AcF的平均数量低于姜黄素组、儿茶素组(P0.05),而姜黄素和
儿茶素单独应用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2.姜茶素对DMH诱导大鼠大肠癌的影响实验第32周时除阴性
对照组外,阳性对照组、姜黄素、儿茶素和姜茶素预防组均诱导出大肠
癌,诱癌率分别为81.巧%、61.11%、58.82%和38.89%,3组药物都能降
低大鼠大肠癌的发生率,其中姜茶素组大肠癌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对照
组(P。.05)。姜茶素组大肠癌的抑制率(52.15%)高于姜黄素组(24.79%)
和儿茶素组(27.61%)(P0.05)。研究
还发现姜茶素组大肠癌的平均数量和平均体积均最低,与阳性对照组相
比差异有显著性(尸0.05)。无论是姜黄素、儿茶素还是姜茶素对大肠癌
的分化程度均无明显影响。
3.姜茶素对大肠癌细胞增殖指数、凋亡指数的影响与阳性对照组
相比3个药物预防组大鼠大肠癌组织的增殖指数明显降低(尸0.05)、凋
亡指数明显增高(尸0.05),其中姜茶素组的作用效果最强。
4.姜茶素对COX一2表达的影响DMH可以诱导12w大鼠大肠粘
膜组织和32W大鼠大肠癌组织COX一2 mRNA和蛋白的表达。RT一PCR结
果显示:各组均可见COX一2 mRNA的扩增条带,阴性对照组的扩增带明
显弱于其它组;诱癌12w时,3个药物预防组都能抑制COX一2 mRNA
的表达,与姜黄素、儿茶素组相比,姜茶素组的抑制作用最强(尸0.05);
实验32W时阳性对照组及3个预防药物组大肠癌组织COX一2 mRNA的
表达量明显升高,但各组间差异不明显。westem blotring方法检测了
COX一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COX一2蛋白的表达与COX一2 mRNA
的表达情况基本一致,但阴性对照组无COX一2蛋白的表达。
5.姜茶素对Pp月卿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无论是诱癌
12w的大肠粘膜组织还是诱癌32w的大肠癌组织均有PPAR丫表达。
RT一PcR结果显示:1 Zw时各组大鼠大肠粘膜PPA砌InRNA的表达无显
著差异(P0.OS);实验32W阳性对照组及3个预防药物组大肠癌组织
PPARy 1llRNA的表达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但阳性对照组与
3个预防药物组间差异不明显。westem bfotting结果显示PPARY蛋白的表
达与PPA砌mRNA的表达基本一致。
结论
1.姜茶素、姜黄素和儿茶素均能抑制大鼠诱癌早期ACF的数量,对
DMH诱导的大鼠大肠癌有明显的化学预防作用。姜黄素和儿茶素联合应
用对大肠癌的发生有协同预防作用,这种协同预防作用有可能是通过协
同抑制ACF的形成实现的。
2.姜茶素、姜黄素和儿茶素能够抑制大鼠大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
大肠癌细胞的凋亡,其中姜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735.3
|
|
|
|
1 |
周林,艾中立,刘志苏,钱群,何跃明;复方苦参水溶液体外对人结肠癌细胞SW480的影响[J];癌症;2000年04期 |
2 |
龙明智,陈磊磊;姜黄素的药理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3年05期 |
3 |
张洪英;中药姜黄的研究进展[J];菏泽医专学报;2001年04期 |
4 |
毕炜;;中药抗肿瘤多靶点效应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1年03期 |
5 |
闫芳,宗琳;姜黄素药理作用研究近况[J];临沂医专学报;2001年02期 |
6 |
陈磊磊,龙明智,杨季明,王迪斌;姜黄素诱导的平滑肌细胞凋亡在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中的作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
7 |
孙丰雷,高华;流式细胞技术在中医药治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
8 |
苏婉;徐振晔;;肿瘤靶向治疗与中药多靶点效应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年09期 |
9 |
宋瑞金;佟金学;;SDZ对大肠癌lovo细胞的影响[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年04期 |
10 |
周天红;中药的抗肿瘤药理概述[J];时珍国医国药;2003年11期 |
|
|
|
|
|
1 |
沃兴德,洪行球,高承贤,金明敏,李万里,丁志山,唐利华;姜黄素长期毒性试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
2 |
沃兴德,洪行球,高承贤;姜黄素最大耐受量试验[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3 |
陈宏;姜黄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6年06期 |
4 |
傅涛,徐永华;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研究进展[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6年04期 |
5 |
杨骅,王仙平,郁琳琳,郑树;榄香烯抗癌作用与诱发肿瘤细胞凋亡[J];中华肿瘤杂志;1996年03期 |
6 |
陈宏,张振书,张亚历,姜泊,周殿元;姜黄素抗癌作用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J];中华肿瘤杂志;1999年02期 |
|
|
|
|
|
1 |
段凌;;姜黄素在大肠癌术后化疗中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10年04期 |
2 |
许刚;田克立;吴战军;钟学军;张亚历;;姜黄素和儿茶素联合应用对二甲基肼诱导大鼠大肠癌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9期 |
3 |
陈宏;张振书;周京旭;陈宇英;丁云霞;张亚历;;姜黄素抗大肠癌和肝癌的基础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5年12期 |
4 |
李侠!150001,宋其林,陈炳卿!150001;姜黄素抑制苯并(a)芘诱导小鼠前胃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
5 |
王建舜,容维祺,康九红;姜黄素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年03期 |
6 |
梁华茂,姜洁,孔北华,马道新,江森;γ-干扰素对姜黄素抑制人卵巢癌细胞株3AO增殖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
7 |
邱学德,杨宇如,宋建新,李杜渐;姜黄素对膀胱肿瘤细胞株T24和BIU87增殖影响[J];华西医学;2004年02期 |
8 |
简燕婷,王继德,麦国丰,张亚历,赖卓胜;姜黄素对肠炎大鼠肠黏膜环氧合酶-2的调控[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
9 |
于得才;何媛媛;李红英;孔令辉;;HPLC法测定复方姜黄降脂片中姜黄素[J];中草药;2006年02期 |
10 |
蔡九妹;廖伟;;姜黄素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陕西医学杂志;2009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