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蚊媒病原体综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周正斌  
【摘要】:蚊媒病是一组以蚊虫为媒介而传播的疾病,包括疟疾、淋巴丝虫病、黄热病、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热等,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随着全球气候逐渐上升、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和贸易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全球蚊媒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的流行频度不断增加。 随着疾病谱发生变化,相应的检测和监测技术要及时跟进,以适应新的疾病监测需求。检测及监测蚊虫携带的病原体,在传染病监测中属于早期监测和发现传染病流行的方法,对于蚊媒传播疾病的有效预警和控制有重要的意义。 以往的研究都是针对一种病原体检测,且有些检测方法灵敏度不够高,不能够早期发现蚊媒传染病的流行;此外,从生物学分类角度来看,蚊媒病病原体涉及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专业,目前蚊媒病监测也是针对单病种,不同病原体分类专业人员分别从自身专业领域进行检测,浪费人力、财力,且各专业独力实施,不利于高效、综合采取防治措施。因而,对于蚊媒病的防治应当综合考虑。 本研究设计对野外采集的蚊虫综合检测多种携带的病原体,如黄病毒属病毒、疟原虫和丝虫。将野外采集蚊虫样本同批次处理后高通量检测,经济、高效检测蚊传病原体,其研究结果可为卫生防病部门提供简化的检测、监测步骤和程序,提高效率和减少重复工作量。 以黄病毒属病毒保守性最高的非结构蛋白5(nonstructural protein,NS5)基因为靶基因,根据GenBank中已报道30多种蚊媒黄病毒属病毒日本脑炎病毒组(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Complex),包括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黄热病毒(yellow fever virus, YFV)、西尼罗病毒(West Nile virus, WNV)等病毒NS5基因序列,用DNAStar软件设计出3条半巢式PCR通用引物,以JEV cDNA﹑DenV I~IV型c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反转录半巢式PCR(RT-hemi-nested PCR)方法;以日本脑炎病毒减毒活疫苗(SA14-14-2株)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结果显示,RT-hemi-nested PCR方法的最低病毒检出浓度为5.0×10~(-4)PFU/m1,灵敏度与同类方法相比高出一个数量级。 根据GenBank中疟原虫(包括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诺氏疟原虫等)SSUrRNA基因和丝虫(马来丝虫,犬恶丝虫等)线粒体基因保守区的序列,用DNAStar软件设计6条半巢式多重PCR通用引物。以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马来丝虫DNA为模板优化反应条件,建立半巢式多重PCR方法,然后以恶性疟原虫DNA﹑马来丝虫DNA测定该方法的敏感度。并用该方法检测实验室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大劣按蚊。所建立的半巢式多重PCR方法检测疟原虫下限为0.53个恶性疟原虫,丝虫检测下限为0.01条马来丝虫。该方法可以明确地检测出大劣按蚊中感染的约氏疟原虫子孢子。 选择云南普洱周边地区作为蚊媒观察点采集蚊虫。按照采集时间将蚊虫每10只分为一个混合样本组,样本少时则每组少于10只。用上述建立的蚊媒黄病毒属RT- hemi-nested PCR检测了54组三带喙库蚊虫样本,其中14组为阳性,经测序确认9组为乙型脑炎病毒﹑3组为登革热II型病毒﹑1组为登革热I型病毒﹑1组未知病毒(与Quang Binh virus相似度最高,为82%)。上述病毒的最小感染率分别为16.7‰,5.55‰,1.85‰和1.85‰。用半巢式多重PCR检测了148组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样本检测疟原虫和丝虫,未发现阳性扩增。 本研究针对蚊媒病防治中的关键需求,建立了一套黄病毒属病毒、疟原虫、丝虫简单、有效、高通量的检测方法,该方法可用于大批量的检测野外采集的蚊虫。经现场蚊虫检测,在云南普洱周边采集的蚊虫体内发现日本脑炎病毒﹑登革病毒I型和II型和未知病毒(属于黄病毒属)。说明在当地人群或动物体内,存在这些黄病毒属日本脑炎组病毒的低度流行。该研究结果应当引起疾病控制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对这些地区以及其他类似地区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同时本实验建立的检测方法还可用于病人蚊媒病的检测。高通量的蚊虫检测还能够提供可定性和定量的蚊媒携带病原体资料,也可为蚊媒病监测以及可能传入我国的新型蚊媒病病原体的检测以及预警提供了基础资料;随着地理信息系统在蚊媒病监测、预警中的应用,该方法无疑可为蚊媒病的监测提供更有效的资料,使蚊媒病的监测和预警更为准确、更具有科学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云光;淋巴丝虫DNA检测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5年06期
2 李建华,王菊生,包怀恩;感染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华按蚊元素的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年03期
3 李桂萍,徐凤全,孙延昌,孙传红;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蚊体内幼丝虫的实验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3期
4 王世海,郑惠君;马来丝虫微丝蚴和感染期幼虫的低温保存及在宿主体内发育的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1期
5 方政,史玉坤,黄为群,季莘,李荣;细胞毒作用对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化学元素含量的影响[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3年02期
6 洪国宝,蔡黎,江西筠,竺慧慧;马来丝虫贵州株传代的实验观察[J];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03年03期
7 ;庞加尼粗尾婴猴对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的易感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6年05期
8 ;实验宿主长爪砂鼠外周血液中的亚周期马来丝虫早期胚胎型幼虫[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76年05期
9 袁以真,罗幸福,许锦江;氢化可的松提高长爪沙鼠对马来丝虫易感性的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4期
10 陈溥林;;马来丝虫和彭亨丝虫杂交产生的微丝蚴的酸性磷酸酶活性[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05期
11 刘国栋;;马来丝虫微丝蚴与埃及伊蚊的共同抗原表位[J];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年04期
12 方政,徐亚雄,张天一,林琳;细胞毒作用杀伤周期型马来丝虫幼虫的超微结构研究[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6年06期
13 郑亦男;马来丝虫:表皮脂质对氧化剂诱导损伤的抵抗作用和中性脂质部分α-维生素E的检测[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999年02期
14 虞昌根,朱启汉,汪维德,成雪华,孙令尚;低密度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自然转阴的观察[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03期
15 王芃芃,邓珊珊,徐荣臻;周期型马来丝虫染色体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S1期
16 罗华,瞿逢伊;中华按蚊对周期型马来丝虫的实验感染指数及幼虫黑化现象的探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0年04期
17 何深一,李瑛,古钦民,黄勇,戴高升;淡色库蚊对马来丝虫不易感机理的研究[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6年03期
18 赵宝珍,蒋红丽,郑秀芝,张绍武;周期型马来丝虫虫卵的光镜及扫描电镜观察[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7年02期
19 姜维纬;周期型马来丝虫蚊体内阶段的体外培养研究[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7年04期
20 胡怀玉,王伯礼;马来丝虫致淋巴管串珠样肉芽肿一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天宝;;山东省部分地区室外蚊类调查研究的进展[A];走向21世纪的中国昆虫学——中国昆虫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2 范飞能;叶建杰;陈国华;;浙江省慈溪市蚊媒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A];浙江省第十九届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郑惠君;陶增厚;程文芳;陈宪;Sen Dissanayake;Willy F.Piessens;;DNA探针聚合酶链反应免疫发光技术监测蚊媒体内班氏丝虫幼虫[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章士军;王智泉;陈郁;孙融;王严国;;南通市流行性乙型脑炎蚊媒抗性及其防治对策研究[A];第25届全国卫生杀虫药械学术交流暨产品展示会资料汇编[C];2008年
5 王耀明;王韶颖;刘景福;;马来丝虫对沙鼠脏器细胞内酶活性影响的观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6 陈宏斌;王辉;;非典型病原体的实验室检测新技术及临床应用前景[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7 原源;张宏英;高占成;;中国大陆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病例及其疾病监测系统预警病例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于萍;李国平;;西尼罗河病毒研究进展[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养猪与畜禽传染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宋莉;;QIAGEN的病原体检测解决方案[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邢怡铭;蔡宏;李铭鸿;刘英健;;微型化快速病原体检测生物分析装置的研制[A];第二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国伟;云南疟疾疫情与蚊媒评价体系及地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5年
2 杨银辉;医学RNA病毒属水平基因芯片筛查技术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3 石岗;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基因芯片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赵琦;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应对能力评估工具的开发、应用与评估模型的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魏茂提;我国部分地区呼吸系统病毒性病原体监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1年
6 陈苏红;四种重要传染病病原体检测新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5年
7 张波;影像分析技术在疾病监测与诊断中的应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刘洪庆;山东省农村已婚育龄妇女RTI干预与病原体筛查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李晓峰;西尼罗病毒Chin-01株5’非编码区与病毒复制相关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于庭;新发感染性疾病的未知病毒性病原体检测及鉴定技术的建立[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正斌;蚊媒病原体综合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王彦红;102例PID患者盆腔及宫颈病原体培养结果的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3 王思菱(Alice Cynthia Dewi);593例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儿病毒和非典型细菌病原学分析[D];中山大学;2012年
4 金浩;上海港国际海员和港区作业人员蚊媒及蚊媒传播疾病知信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张时妙;环保型蚊虫控制技术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群;社区获得性不典型肺炎的非典型病原体、IL-1家族基因多态性及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傅雅丽;耐药基因及病原体高通量检测芯片的研制及初步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2年
8 周晓俊;黄病毒通用引物RT-PCR以及Real-Time PCR方法的建立并应用于蚊虫检测[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9 凌春笋;农村居民村级门诊服务利用监测与评价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10 王大璇;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俊彦;万江新村社区蚊媒密度明显下降[N];东莞日报;2010年
2 赤水站记者 李登贵;赤水成为蚊媒和人群监测县[N];遵义日报;2010年
3 信冬;外来蚊媒传染病溯源及风险分析研讨会在京召开[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4 天津市卫生防病中心 主任医师 于长水;病人→←蚊媒:登革热的恶性循环[N];健康报;2001年
5 郝秀华;消灭蚊媒 预防乙脑[N];中国国门时报;2003年
6 记者 郑俊彦;开展爱卫运动 消灭蚊媒疫情[N];东莞日报;2010年
7 岳建华;茂名局三举措严防基孔肯雅热传入[N];中国国门时报;2008年
8 本版编辑蔚宁 赵宇青 姚若东;防控登革热 清除积水最重要[N];珠海特区报;2007年
9 刘涛;我市率先在全国建立疾病监测体系[N];太原日报;2010年
10 李红夏建;大型流动疾病监测车落户宁波口岸[N];中国国门时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