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与病理对照研究
【摘要】:
目的:通过对已病理证实的肾癌病例影像学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的统计分析,评价①各种影像学检查对肾癌诊断的应用价值;②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肾癌术前分期上的意义;③螺旋CT在肾癌检查中的应用;④肾癌CT征象与组织病理学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对影像学资料较为齐全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9例肾癌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中男性77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53.99±13.47岁。119例病例中有98例进行了KUB和IVP检查,93例做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17例进行了MRI检查,105例做了常规B超检查,25例做了DSA检查。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为肾癌。除3例为穿刺活检证实外,其余病例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对肾癌的临床特征及各种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包括:配对资料与未配对计数资料记数t检验和U检验、X~2检验、双向有序R×C表的行与列相关分析(计算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有序表的线性趋势检验等。
结果:1.肾癌病人以男性居多,男:女为1.83:1。40岁以上患者占85.71%。48.74%的病例为体检偶然发现。症状以腰部胀痛不适和血尿为主,62.5%的血尿为间隙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66.39%的肾癌为透明细胞癌。93.28%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肿瘤包膜。73.11%的病例属Ⅰ、Ⅱ期。3.58.16%和23.47%的肾癌分别在KUB和IVP上无异常征象;IVP无异常和有异常征象两组病灶大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4.肾癌在CT增强扫描上呈中度和显著强化者占90.32%;77.42%的肾癌在CT分型上为局限外突型;小肾癌和囊性肾癌分别占11.83%;肾癌病灶在CT增强上的强化程度与癌细胞排列方式密切相关;CT上癌肿边缘的短毛刺征强烈提示肾包膜侵犯(P<0.01);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40%;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之间呈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1)。5.MRI也能清楚地显示肾癌病灶,尤其对显示静脉侵犯具有优势;MRI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2.35%;MRI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之间也呈非常密切的正相关关系(P<0.01)。6.25例行DSA检查的病例中,肿瘤呈多血供11例、中等血供6例及少血供8例;所有病例均可见肿瘤血管及不同程度的肿瘤染色征象;DSA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7.US均能发现病灶,且病灶多为混合回声;US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7.62%。
结论:1.肾癌以40岁以上男性居多;随着现代影像诊断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
第二军医大学博士论文 中文文摘
意识的加强,约半数的病人可在无症状 检发现,故早期可手术病例较过去明显僧多;
肾癌以透明细胞癌为主;绝大多数肿瘤具有包膜*.对肾癌的影像学逾查中,IVP只能
阎接显示肿瘤占位征象,巨显示率低,诊断价值有限;US R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目操
作简单、价格低廉,应作为首选恤查;CT和MRI能亘接显示肿瘤内部结构及真周围僵
况,并行适当分期,诊断价值最高,两者之一应列为肾癌的常规检查顶目Z DSA可直接
显示肿樱血管,对区别民、恶性病变有很高价值,但作为刨历性逾查一般很少单独用于
诊断目的,只在栓塞治疗前使用。3·嫖旋CT具有日描肘间短及簿层重建等优点,,“
可获得清晰的初、静脉僧强图像,能更好地显示出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了
对肾癌的诊断准确性和分期能力。肾癌的螺旋CT常规扫描必须包括平扫、增
强后的皮髓质期、肾实质期或/和肾盂排泄期日描,才有利于发现病灶及综合
反映肿攒特征。4.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细胞类型及结构有密切关系。实性
和小管状排列的肿攒细胞因内部血管丰冒往往强化明显;癌肿边缘的短毛刺征
多数屑况下提示肾包瞳有侵犯;肾癌细胞类型与CT分型间没有必然联系;肿
厘边缘形态与肿瘤包瞟的有无及完整性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
|
|
1 |
张瑞;侯积微;;肾癌误诊7例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年04期 |
2 |
鲍建华,陈君贤;婴儿肾癌1例[J];宁波医学;1997年06期 |
3 |
鲍镇美;肾癌生物治疗进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年07期 |
4 |
焦广宇;肾癌及其饮食疗法[J];中国食品;1999年14期 |
5 |
吉卫东,孙炜成,刘兴明,卢光明;肾癌的CT诊断及术前分期评估(附32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年02期 |
6 |
赵炳辉,陈祖望,周康荣,丁建国,张永康;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探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年11期 |
7 |
关双成;囊性肾癌5例诊治体会[J];农垦医学;2004年01期 |
8 |
陈旭升,姚欣,李文录;肾癌腹腔镜外科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4年18期 |
9 |
刘学锋;戴显伟;吴斌;霍军;;肾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及血管生成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3期 |
10 |
万江厚;白进良;马鹏程;宋兵;姜斌;柴琛;;肾癌伴下腔静脉、右心房癌栓的诊治[J];卫生职业教育;2008年16期 |
11 |
蔡德海;岑松;钟江;刘元晓;冯雄;;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现代预防医学;2008年16期 |
12 |
万敏;王国庆;邓毅;;外科治疗肾癌32例临床体会[J];实用癌症杂志;2009年04期 |
13 |
杨国财;唐桂波;郭建忠;李彦梅;;CT及低场MR误诊为肾癌的十二例错构瘤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9年12期 |
14 |
李晓梅;李庆梅;李秀凤;;1例经腹腔镜右肾癌根治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5 |
;肾癌相关重要缺陷基因被发现[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03期 |
16 |
王赞礼;万福庆;;多层螺旋CT在肾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外医疗;2011年16期 |
17 |
曹维纯;吕德滨;;无泌尿系症状肾癌的诊断问题[J];哈尔滨医药;1982年04期 |
18 |
李惠玲;成年人肾癌20例临床分析[J];空军总医院学报;1985年04期 |
19 |
秦韶华,汪清,安尼瓦尔,盛新福,徐峰,艾力夏提;肿瘤剜出术治疗肾癌四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3年04期 |
20 |
丁强,张元芳,孙逊,陆洪芬;增殖细胞核抗原和C-erbB-2基因产物P185蛋白在人类肾癌中表达的研究[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6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