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糖体S6激酶在大鼠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共同路径,其病理特征表现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异常沉积。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是肝纤维化时ECM的主要来源。HSC的激活是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目前研究表明,HSC的增殖和胶原合成与有丝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级链信号通路密切相关。MAPK通路是细胞内蛋白磷酸化信号传递系统的枢纽。真核细胞中存在三条经典的MAPK通路: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通路,Jun激酶(Jun kinase,JNK)通路和p38 MAPK通路。其中,ERK通路主要被生长因子、多肽类激素以及神经递质激活,控制着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和凋亡,与多种脏器,例如肝脏、肾脏、肺以及胰腺的纤维化密切相关。
核糖体S6激酶(ribosomal S6 kinase,RSK),分子量约为90 kDa,隶属于生长因子活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位于ERK基因下游,在多种细胞的生理及病理过程中发挥调节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及维持细胞生存等作用,与多种慢性疾病及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但目前国内外尚无RSK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报道。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Northern印迹、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成像等技术,研究RSK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的表达、定位,以及与胶原表达和ERK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探讨RSK在肝纤维化发生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和完善ERK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关系。
【实验方法】
1、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构建
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5只,体重250-30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只)和模型组(n=30只)。模型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dimethylnitrosamine,DMN)生理盐水溶液10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
生理盐水,每周连续注射3d,持续3周。分别于注射第1、2、3周末,取肝组
织标本,部分制成石蜡切片,行HE和VG染色;部分行RNA抽提,一80℃贮
存备用。
2、大鼠纤维化肝组织中RSK及I、IJI型胶原的表达
将抽提的大鼠肝组织RNA,按造模时段进行样本合并,行2%琼脂糖凝胶
电泳及核酸定量检测,以Norihem印迹检测不同时期纤维化肝组织中RSK的
mRNA变化;利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相应的纤维化肝组织中RSK和I、m
胶原的表达,图像扫描半定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3、RSK与ERK信号通路相关性研究
以*平滑肌肌动蛋白(a--smooth musele aetin,。SMA)作为活化的HsC的
定位标志,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一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 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成像技术,明确RSK在纤维化肝组织中的细胞定位,以及
与ERK和I型胶原之间的表达定位关系。
本实验室前期构建了针对ERKI基因RNA干扰的真核表达载体
(pAV‘ERKI 51洲A),并转染Hse·T6(表型为活化的Hse株),通过G4ls筛
选后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Hsc一pAv-EI引KI siRNA)。本实验进一步利用免疫印
迹检测转染前后HSC一T6中ERK和RSK的表达变化。
【实验结果】
1、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HE和VG染色显示,随着DMN注射时间的延长,肝细胞坏死及组织内纤
维沉积逐渐增加,至造模结束,肝组织中可见典型的假小叶形成。该模型病理改
变典型,病程时段区分明确。
2、RSK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时期的表达及其与I、m胶原的相关性
Northem印迹结果表明,随着DMN注射时间的延长,RSK的mRNA表达
较正常对照组进行性增加;图像灰度扫描半定量显示,DMN注射1、2、3周后,
RSK的表达量分别较对照组增加了60%、80%和140%。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RSK在正常大鼠肝组织中仅有少量表达,分布在
中央静脉周围的肝血窦;在肝纤维化进程中,其表达量进行性增加,与I型、m
第二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型胶原的变化趋势一致。图像扫描半定量数据进行统计学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证
实,RSK与I型、nl型胶原的表达存在直线相关(p0.05)。
3、RSK与ERK相关性研究
LSCM成像结果显示,在正常肝组织中,RSK、ERK和a一SMA几乎无表达;
在纤维化肝组织中,三者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分布区域完全一致,提示在纤维化
肝组织中,RSK和ERK表达同步增高,且主要定位于活化的HSC中。
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证实,RNA干扰后HSC一T6中ERK在蛋白水平表达较对
照组下降了72%,RSK同时下降了89%。
【结论】
1、在纤维化肝组织中,RSK与I、m胶原表达呈直线相关,提示RSK可
能参与胶原的表达调控。
2、在活化的HSC中,RSK与ERK变化一致,表明RSK介导了HSC中
ERK通路的信号传递。
3、ERK/RSK信号通路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密切相关。
4、RSK可能成为治疗肝纤维化新的靶点。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R575.2
|
|
|
|
1 |
于彦华,邢达;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J];激光杂志;1999年06期 |
2 |
阴赪宏,马红,刘乃慧,马雪梅,尹珊珊,王宝恩;大鼠胆管阻塞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2年02期 |
3 |
展玉涛,魏红山,王志荣,黄新,徐芹芳,李定国,陆汉明;大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年04期 |
4 |
马学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6年01期 |
5 |
成扬,李华,邬祥惠,张清波,纪元;T淋巴细胞介导的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及形态学观察[J];肝脏;2001年03期 |
6 |
丁霞,蒙一纯,贲长恩,田德录;酒精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年07期 |
|
|
|
|
|
1 |
徐速;;MTX在发生肝纤维化的银屑病人中的药代动力学[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1987年05期 |
2 |
叶红军,高永生,王丽英,肖红,计秀生,潘春芝,冯雪梅;血清Ⅲ型前胶原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3年02期 |
3 |
彭安国,陈东风,冷思仁,徐有奇;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层粘连蛋白对肝纤维化诊断价值的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6年08期 |
4 |
王宝恩;肝纤维化的诊断与严重度评估[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年04期 |
5 |
王建芳;肝纤维化检测指标与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关系的探讨[J];江苏医药;1999年02期 |
6 |
曾凡杰,刘璐,朱建衡,黄鹰,王媛,刘文虎;肝纤维化指标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J];铁道医学;1999年03期 |
7 |
金丽华,徐克成;中药抗肝纤维化治疗[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0年03期 |
8 |
孙守才,刘光炜;加味四逆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初步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9 |
久太;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IV—C、HA和LN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J];西藏医药杂志;2001年02期 |
10 |
袭柱婷,单长民,姜学连,栾希英,李珂珂;三棱、莪术抗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2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