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蒸气激光照射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对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摘要】: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重要手段之一,然
而术后再狭窄(RS)的发病率在6个月时可高达30-50%。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迁移,新生内膜形成、增厚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发生的主
要原因,增生活跃的VSMC在诱发因子的刺激下易发生凋亡,为再狭窄的
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激光具有定位准确、剂量易于控制、安全简便、无全身
不良反应等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优点,将激光用于再狭窄防治方面的研
究,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课题研究目的:1、观察激光诱导VSMC凋亡的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特
性的改变;2、筛选出适当的诱导VSMC凋亡的激光照射剂量,了解激光诱
导VSMC凋亡的剂量规律;3、观察细胞的增殖代谢状态和细胞周期时相、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以及c-myc、bcl-2 mRNA表达量对激光诱导VSMC
凋亡率的影响;4、观察激光照射对细胞增殖代谢状态的影响,并通过观察
激光照射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及对p53、c-myc及bcl-2 mRNA表达的
影响,探讨激光照射诱导VSMC凋亡、抑制其增殖的机制,为进一步的在
体研究及建立激光在血管内局部照射防治再狭窄的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一、铜蒸气激光照射诱导VSMC凋亡的形态学、生物化学以及分子生物
学研究
组织贴块法培养兔胸主动脉SMC,实验取第四代离体培养之VSMC。1、
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经激光照射后VSMC呈现细胞体积变
小、染色质浓缩、边集,胞质、胞核固缩,凋亡小体形成等典型的凋亡细胞
形态学改变。2、激光照射后VSMC DNA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激光照射组出
现特征性的凋亡 DNA条带。3、经功率密度为 300 mwcmZ、能量密度为
200J/cm‘的激光照射后 24h,流式细胞仪oCM)及 TUNEL法检测 VSMC的
凋亡率分别为O.1土8.9)%和O0.0土2.8%卜 明显高于对照组[凋亡率为O*土
3.7)%]。
二、铜蒸气激光诱导血管儡鹏凋亡的照光剂量的筛选及剂量规律研究
以不同照光剂量的铜蒸气激光照射VSMC,照光后24h采用TUNEL法
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1、各照射组凋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O<0刀匀,当激光剂量为功率密度300mWCm\ 能量密度200J/cm‘时VSMC
凋亡率达到( O土2.8)%,高于其他照射组o<0刀5卜2、能量密度与*S*C凋
亡诱导率之间的关系:在能量密度 100wt00Jfom’范围内,激光的功率密度
为 100thw儿m时,随激光能量密度的增加,细胞的凋亡诱导率无明显变化
…>0刀5);激光的功率密度为200mwtamZ或300mw/cmZ时,随激光能量密
度的增加,凋亡率逐渐升高O>0刀5卜 当能量密度达到200卫口n‘时凋亡率最
高,以后逐渐下降。3、激光功率密度与VSMC凋亡诱导率之间的关系:能
量密度为 100J/Cin‘时,100niw尔tti‘及 200ttiWCtti‘照射组 VSMC的凋亡率无
显著性差异…>0D5卜而功率密度 300mwtom‘照射组 VSMC凋亡率明显高
于前两者…<0.05);能量密度分别为200Mm‘,叨*Mm‘,400Mm’时,在实
验所采用剂量范围内,V**C凋亡率随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而升高…功.05X
4、从实验所采用的照射剂量范围及温度实验之结果分析,激光诱导VSMC
凋亡是细胞发生光化学反应的结果。
三、铜蒸气激光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VSMC同步化后,随机分为3组:①10%新生牛血清组*0%NCS卜②PDGF
组*+20ng/ml PDGF),③40%FBS组。各组分别加入相应的生长因
于,16J 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代谢状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分布情况,兔疫组化法检测 PCNA的表达情况,逆转录FCR(RTICR)法检
测细胞内原癌基因c-myc、hcf上 的mRNA表达情况,以功率密度
300mw/cm’,能量密度 200J/cm‘激光照射备组 VSMC,照光后 24h TUNEL
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分析各影响因素与VSMC凋亡诱导率之间的相关
XI
D
\,-
性,表明细胞的增殖代谢状态、PCNA阳性表达率、S+GZ/M期细胞百分数、
c,myc、bclZ的mRNA表达量均与VSMC激光凋亡诱导率之间呈不同程度
的正相关,而G广G;期细胞百分数与VSMC的凋亡诱导率呈明显负相关。
四、激光照射对 VSMC增殖代谢及对 c-myc、bel-2及 p53 mRNA表达的
影响
铜蒸
|
|
|
|
1 |
李虎侯;铁-石英体系:一种新型热释光剂量计[J];科学通报;1996年12期 |
2 |
蔡怀新,陈暨耀,诸长生,孙建生,董荣春,吕发度;高温效应在血卟啉光敏疗法中的协同作用[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3 |
蒋如朗,梁宏;HPD加激光对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的比较[J];中国激光;1991年04期 |
4 |
李忠明;张镇西;;激光针灸理论与光剂量选择(英文)[J];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03期 |
5 |
谢树森;A.Edward Profio;;PDT研究中的光子物理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4期 |
6 |
王颖,刘凡光,顾瑛;光动力治疗中光的有效吸收光剂量及其确定[J];激光生物学报;2004年02期 |
7 |
李忠明;张镇西;;光动力治疗中热效应的理论分析与计算[J];光子学报;2006年02期 |
8 |
刘炳荣,胡庆沈,江兰英;氦氖激光对离体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J];激光生物学报;1997年04期 |
9 |
胡韶山,谢向晨,史怀璋,岳武;血啉甲醚光动力剂量学研究[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01年03期 |
10 |
邹家衡;金翠英;;热释光剂量技术在找矿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80年03期 |
11 |
黄光明,刘承宜,刘颂豪;激光剂量与其生物效应之间的关系[J];激光生物学报;1998年02期 |
12 |
肖化,熊建文,吴继明,张镇西;ALA-PDT对白血病肿瘤细胞作用的参数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4年05期 |
13 |
邓燕华;欧笑兰;梁宏;陆仲康;徐正平;;HpD加激光显微照射Hela单细胞的超微结构研究[J];细胞生物学杂志;1990年03期 |
14 |
;激光医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4年06期 |
15 |
郑福源;;低水平C0_2激光照射皮肤热效应的剂量推算[J];激光技术;1991年01期 |
16 |
韩丽娜,顾瑛,刘凡光,陈红霞,曾晶;532nm波段连续激光对视网膜和脉络膜生物学作用的观察[J];激光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
17 |
颜红金;王之光;;穴位激光照射的剂量和机理初探[J];激光生物学报;2006年05期 |
18 |
宋勇;孙聃;郑新亮;张苏娟;;不同光源对K562细胞ALA-PDT作用的实验研究[J];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03期 |
19 |
孙聚堂,蒋昌武,何喜庆,杜秀珍;耐湿性溴氧化镧:铽荧光粉及X线增感屏[J];自然杂志;1981年01期 |
20 |
楼祺洪;王润文;成序三;霍芸生;魏运荣;丁爱臻;郑承恩;;用于准分子激光器的大面积X光源及其预电离特性[J];中国激光;198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