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后ALI/ARDS的临床研究
【摘要】: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ALI/ARDS是术后严重的肺部并发症,尽管其发生率仅0.4%-2.0%,但死亡率高达40-60%,严重影响心脏手术的预后。ARDS发病机制错综复杂,其临床表现为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频数和呼吸窘迫,胸部X线显示双肺弥漫性浸润影,后期多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目前,有关体外循环后ALI/ARDS的发生机制尚未阐明,其诊断标准尚不统一。本研究旨在观察体外循环后ARDS的临床特点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探寻ARDS发病机制,为体外循环术后ALI/ARDS的早期诊断与早期处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
本研究第一部分为研究的准备工作,应用Microsoft Access XP、VB6.0、MicrosoftSQL和SPSS10.0统计软件,自行设计构建了小型的体外循环术后ALI/ARDS数据库。本研究第二、三部分均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在第二部分研究中,采用数据库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完成的瓣膜置换355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208例的临床资料;1995年1月至2003年8月期间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的50例成人病人的临床资料。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瓣膜置换病人围术期肺氧合功能的动态变化特点。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术后长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的危险因素。本研究第三部分,采用数据库收集1996年1月至2004年3月我科ICU收治的69例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病人资料ARDS病例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病人死亡的危险因素。并采用配比方法按1∶6比例选择同期手术、病种类似的病例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寻找心内直视手术后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在第四部分临床研究中,于2004年3月至2004年5月,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方法收集BALF同时采集血标本,同时收集病人的相关临床资料,以观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PMN的激活与肺损伤情况。
结果:
1.第一部分结果
采用Microsoft Access XP、VB6.0、Microsoft SQL等软件建立了小型的体外循环后
|
|
|
|
1 |
徐尾金;;关于体外循环术后褥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87年04期 |
2 |
靳红霞;体外循环术后癫癎发作的原因分析及护理[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年03期 |
3 |
曾梅芳;周明伟;;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机制的研究现状[J];临床军医杂志;2010年03期 |
4 |
王刚;潘征夏;;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的机制及防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年23期 |
5 |
李香伟;体外循环术后消化道出血11例[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5年03期 |
6 |
王占明,王文生;体外循环术后急性溶血的治疗(附4例报告)[J];小儿急救医学;1996年03期 |
7 |
漆一伟,刘传绶;体外循环术后周围神经损伤6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年04期 |
8 |
李双梅;肝炎病毒携带者体外循环术中医院感染的预防[J];护理学杂志;1999年05期 |
9 |
陈新忠;孙宗全;杜心灵;向道康;刘超;刘金平 ;陈家军;;体外循环术后患者Toll样受体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年03期 |
10 |
温剑虎;钱中希;乔峻;贾文涛;;体外循环术后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1期 |
11 |
史淑芬;体外循环术后脑部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1995年12期 |
12 |
刘传绶,漆一伟,陈生龙;体外循环术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年03期 |
13 |
马改翠,胡瑞玲;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1例体外循环术后的呼吸道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1995年04期 |
14 |
张毓平,郭斌,马继红,白永菊,王淑媛;体外循环术后心跳停止2小时30分抢救成功1例[J];华北国防医药;1995年04期 |
15 |
于建华,李守先,卢静,李朝晖,张供;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7年03期 |
16 |
蔡国宁,成杞润,韩临春,贾清仁,林善文;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大出血2例[J];华北国防医药;1997年06期 |
17 |
赵明宏;体外循环术后二次开胸止血的监护[J];山东医药;1998年03期 |
18 |
王安彪;刘高利;范全心;郭巍;李德才;张文龙;;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减少体外循环患儿体内的炎性因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01期 |
19 |
王永丽;杨美玲;史新华;;体外循环术后低钾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新疆医学;2007年02期 |
20 |
王泉云;闵龙秋;;体外循环与低血压[J];华西医学;1987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