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生物材料构建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
【摘要】:
在耳鼻咽喉科领域,有许多因软骨缺损而导致的畸形或功
能障碍,临床上多以自体移植,异体移植以及人工材料来修复
重建。而自体移植多伴有来源受限,供体损伤以及形态不匹配
等问题;异体及人工材料移植则有免疫排斥反应,异物反应,
感染等问题。因此寻找新的途径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医学工作者
的棘手而重要的任务。组织工程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新
的途径。组织工程学是一门把生物学和工程学相结合的学科。
它的基本思想是以少量的组织细胞经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于可
降解生物支架材料上,回植于动物体内形成有功能的器官或组
织。目前组织工程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种子细胞,生物支
架材料以及工程化组织的形成。本研究主要探讨在有免疫力的
动物体内构建同种异体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并初步验证本实
验使用的生物材料聚氧化乙烯丙烯凝胶在组织工程研究中应用
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无菌条件下切取新生兔关节软骨,并剪碎成约2mm×2mm
×2mm大小的碎片,以磷酸盐缓冲浪冲洗两遍,用0.3%Ⅱ型
胶原酶于37℃恒温消化8-12小时,100目尼龙网过滤收集软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骨细胞,台盼蓝染色记数。将软骨细胞和25%聚氧化乙烯丙
烯凝胶混合,制成细胞浓度为 5 XIO’/ml的细胞悬液,并移植
于兔皮下,并以边注射边后退的方法做条索壮注射,以了解可
否形成预定棒状软骨。同时设立单独注射细胞和生物材料两个
对照组。分别于4周,6周,8周及12周取材行大体观察,石
蜡包埋切片行HE染色,Saffranin O染色和 Masson,s染色以了
解软骨形成情况。
会 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均未见明显的全身或局部的兔疫排斥反应
表现。实验组2周后即可于皮下触及新主结节;4周取材见
新主结节呈白色,表面有轻度纤维包裹,质韧,6周以后其表
面纤维包裹增厚,去除包裹后见软骨显磁白色,质较硬,接近
正常软骨;而8周和 12周所形成的软骨无论是质地还是弹性
等方面均与正常软骨相似。以注射的方式构建的棒状软骨形态
良好。4周时切片HE染色见己有部分较小的陷窝形成,但软
骨细胞形态尚不十分典型,软骨周边有部分淋巴细胞浸润,聚
氧化乙烯丙烯凝胶尚未完全吸收,Safranin O染色见有糖胺多
糖(GA)分泌,Masson七三色染色见已有胶原形成;6周以后
切片染色见软骨陷窝明显,细胞形态基本正常,周边淋巴细胞
浸润比4周时减少,聚氧化乙烯丙烯凝胶己基本吸收,GAG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分泌和胶原形成的量均较4周时多;8周及12周后淋巴细
胞浸润和纤维包裹情况比第4周并无增多增厚,而镜下形态除
细胞排列无序外其余与正常软骨相同。对照组则无软骨形成。
会 论
一、本实验使用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
解性,无细胞毒,是较理想的组织工程生物材料。
二、应用本实验的方法可在有免疫力的动物体内构建同种
异体工程化软骨,并可通过注射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塑型,这为
某些临床治疗或手术,如鞍鼻的整形,喉功能的重建等提供了
一种可能的微创而可塑型的手段。
|
|
|
|
1 |
王建强;张海宁;丁昌荣;王英振;;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hBMP-2的构建及鉴定(英文)[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年24期 |
2 |
崔鹏程!710038,陈文弦!710038,罗家胜!710038;鼻中隔软骨细胞组织工程法构建预定形态软骨[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2001年01期 |
3 |
涂良携,陈肃标,刘金生,谢素和;髌骨和髌软骨的矢状断层解剖[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
4 |
黄志澄;;关于科学、技术、工程的相互关系[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
5 |
杭凌侠;高爱华;;实验教学工程化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年02期 |
6 |
王冠超;刘洪臣;马军利;鄂玲玲;;咀嚼力降低对大鼠髁突软骨中Bax和Bcl-2 mRNA表达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07期 |
7 |
盛晓春;王志;;具有信科专业特色的高等代数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5期 |
8 |
冯波,陈仁彪,罗建国,陈瑞冠,郑英明;苗族Grebe-Quelce-Salgado型软骨成长不全家族[J];遗传学报;1985年05期 |
9 |
李思经;;中试规模流程的工程化装置[J];生物技术通报;1991年08期 |
10 |
秋潭;鲨鱼软骨——一种抗癌新药[J];华东科技;1995年02期 |
11 |
邓伟国,付艳,杨春伟,甘振威,白秀起;氟对大鼠软骨丝氨酸蛋白水解酶活性的影响[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12 |
武中;人体内非凡的软骨[J];医药与保健;1999年08期 |
13 |
李巍,蔡文琴,姚忠祥;大鼠基因工程化神经干细胞的建立[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1年01期 |
14 |
王德伟;;探讨科技发展线性模式佯谬的解决[J];科学学研究;2007年01期 |
15 |
张兰英;刘峰;刘娜;;预处理/复合水解酸化/复合好氧氧化工艺处理综合制药废水[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6期 |
16 |
孙东川;柳克俊;孙凯;;系统工程将永葆青春[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
17 |
;国家纤维增强模塑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J];中国科技信息;1998年Z3期 |
18 |
孙雷心;提高磷素利用率的工程化饲料[J];生物技术通报;1994年02期 |
19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系列报道[J];中国科技信息;1996年06期 |
20 |
黄伟春,张燕,杨洪义,刘玲蓉,张其清;软骨组织工程进展[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