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海南省疟疾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摘要】:
疟疾是海南省最严重的主要热带病之一,终年传播和流行,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卫生学问题。海南省的气候环境和自然地理情况为疟疾的传播和流行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也为疟疾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而研究疟疾分布特征以及环境影响因素对疟疾防治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对气候因素与万宁市以及万宁市南桥乡疟疾流行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万宁市疟疾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月最低温度、月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而与月极端温度差值呈现负相关(P<0.01),进一步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如下方程:I~(1/2)=-0.972+0.06919T_(mean)(其中I为月发病率,T_(mean)代表月平均温度,R~2=0.465,P=0.000)。而南桥乡月按蚊密度与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和月最低温度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月极端温度差值呈现负相关(P<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 D=0.03188T_(mean)(其中D为月按蚊密度,R~2=0.936,P=0.000);南桥乡疟疾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和月最低温度均呈正相关(P<0.01),其中与月极端温度差值呈现负相关(P<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I~(1/2)=-0.984+0.08869T_(mean)-0.0102T_(rainfall)(R~2=0.375,P=0.000);同时,月按蚊密度与月疟疾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P=0.015)。说明气候因素在疟疾的流行中扮演着比较重要的角色。
本研究利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卫星遥感替代指标NDVI和气候因素诸指标与1995年海南省疟疾流行间关系。我们提取了海南省1995年度各市(县)月植被指数平均值、月植被指数最小值、月植被指数最大值、月平均温度、月最高温度、月最小温度、月降雨量和月相对湿度八个变量的各12个月数
第口旱医大毕硕士欲位论文
据(植被指数为10个月)的主成分,然后利用各主成分的公因子得分建立
了如下回归方程,I’-0刀219+0.463 X+0.519 XZ(R2==0.799,P二0刀00),
其中 I’为经标准变量变换的发病率,兄为 Nmean的第二个公因子,X。为
降雨量Rainfall的第二个公因子。
为了了解海南省疟疾流行的空间分布特点,本研究利用AICGISS.1软
件集成的空间局部内插方法(Kiging方法)分析了海南省 1995~2000年
疟疾流行的趋势变化和分布特征。采用球状模型拟合半变异函数,进而产
生了同期历年海南省疟疾流行季节与非流行季节疟疾发病空间分布图。由
流行季节疟疾发病分布图可以看到,南部疟疾发病率显著高于北部,北部
低流行区的发病在空间和时间的分布上呈现出较低水平的波动态势;而高
流行区的发病在时间维上表现为高水平的持续状态,在空间上维持着相对
恒定的区域分布。另外高流行区内的发病呈现出多层次的特点,东部沿海
部分的发病率普遍高于西部沿海。而流行季节疟疾发病空间分布图显示出
非常炯异的特点来。呈现出不规则的高、低流行区划分,两种流行区间的
过渡较为平缓。与流行季节相比,北部低流行区在流行强度及流行区域上
均显现较强的波动状态;而南部高流行区则比较复杂。同时,疟疾分布图
的交叉评价指标说明分布图的估计效果是比较好的,并且非流行季节疟疾
空间内插的拟合优度较高。
本研究初步分析了卫星替代指标和气候诸指标在疟疾流行中的作用特
征,并研究了疟疾流行的空间分布特点,为将RS和GIS技术应用于疟疾
防治研究,并为进一步结合社会条件研究疟疾流行和防治奠定了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531.3
|
|
|
|
1 |
陈如桂,杨林生,王五一;GIS在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应用探索——中国鼠疫医学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
2 |
李新,程国栋,卢玲;空间内插方法比较[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
3 |
李本纲,陶澍,林健枝,程寿全;地理信息系统与主成分分析在多年气象观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5期 |
4 |
陈文江,吴开琛,蓝昌雄,蔡贤铮,顾政诚,汤林华,唐铣,庞学坚,司有忠,林世干,何贻基,盛慧锋,杜建伟,王光泽,曾林海,蔡祖芳,邓达;海南省10个山区少数民族乡镇疟疾社会经济因素调查研究[J];海南医学;1996年04期 |
5 |
蓝秀汉,陈文江,林明和,黄明珊,陈雄,顾政诚,吴开琛;海南山区南桥乡疟疾现状分析[J];海南医学;1999年03期 |
6 |
司有忠;海南省1995年~1999年防治疟疾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2000年05期 |
7 |
徐德忠;流行病学的回顾与展望[J];疾病控制杂志;1998年01期 |
8 |
汪丽波,张再兴;1999年云南省疟疾流行区分层探讨[J];实用寄生虫病杂志;2001年02期 |
9 |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概念与理论[J];生态学杂志;2000年01期 |
10 |
陆清;海南农村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1998年04期 |
|
|
|
|
|
1 |
宋洁华;李建松;王伟;;空间自相关在区域经济统计分析中的应用[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年06期 |
2 |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史文中;中国省级人口增长率及其空间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2年02期 |
3 |
马晓冬,马荣华,徐建刚;基于ESDA-GIS的城镇群体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4年06期 |
4 |
谢花林;刘黎明;李波;张新时;;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
5 |
曹志冬;王劲峰;高一鸽;韩卫国;冯晓磊;曾光;;广州SARS流行的空间风险因子与空间相关性特征[J];地理学报;2008年09期 |
6 |
梁艳平,钟耳顺,朱建军;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分析[J];工程勘察;2003年04期 |
7 |
封磊;洪伟;吴承祯;范海兰;孙刚;宋萍;;福州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
8 |
谭爱军,黄利群,彭瑜,黄宏瑜;1986~1999年珠海市疟疾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1年04期 |
9 |
杨捷;德宏州1951~2001年疟疾流行分布特征[J];中国热带医学;2004年05期 |
10 |
陈炳为,李德云,倪宗瓒;四川省碘缺乏病的空间自相关性[J];现代预防医学;2003年02期 |
|
|
|
|
|
1 |
吴系科;注意新传染病的出现与控制[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7年02期 |
2 |
张增哲,余新晓;中国森林水文研究现状和主要成果[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年02期 |
3 |
朱劲伟,史继德;小兴安岭红松阔叶林的水文效应[J];东北林学院学报;1982年04期 |
4 |
汪文仁,杨煌,许建卫,顾云安,江丽波,刘行知;云南元江流域疟疾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J];地方病通报;1998年04期 |
5 |
刘昌明,钟骏襄;黄土高原森林对年径流影响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78年02期 |
6 |
汤懋苍;祁连山区降水的地理分布特征[J];地理学报;1985年04期 |
7 |
吴信才;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技术与发展动态[J];地球科学;1998年04期 |
8 |
吴开琛,邓达,陈文江,庞学坚,蔡贤铮,刘之友,蓝秀汉,林明和,陈尚春,邓吉龄,黄明珊,陈雄,杨克雄,陶忠;海南历史上著名疟区南桥疟疾现状的调查[J];海南医学;1992年04期 |
9 |
蔡贤铮;海南抗疟四十年[J];海南医学;1993年03期 |
10 |
何贻基,汤杜环,黄儒敬,吉文琼,柳深;海南省琼中县和平镇疟疾流行形势[J];海南医学;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