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Hcy的影响
【摘要】: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学“卒中”、“中风”范畴。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中风而死亡的人数约达120万,其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血管病的43%-65%,病死率为15%-25%,生存患者中约有500万留有残疾。脑梗死已成为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高,使脑梗死的防治工作显得极为重要,加强其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对于脑梗死的治疗西药有一定的优势,但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中药副作用较小,与西药同用后可增加疗效并降低西药的副作用。
目的:观察降粘抗栓片Ⅲ号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的作用机理。
方法:本研究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共纳入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降粘抗栓片Ⅲ号口服,3粒/次,3/日,疗程均为1月。治疗前及治疗1月后分别进行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即CSS评分),并同时测定血清MDA、SOD水平和血浆Hcy的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临床一般性资料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治疗1月后,治疗组基本痊愈2例,显效15例,进步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基本痊愈1例,显效8例,进步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能明显降低脑梗死患者的CSS评分(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活性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和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明显升高血清SOD的水平(P0.05),降低MDA的含量(P0.05)和血浆Hcy水平(P0.05)。
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降粘抗栓片Ⅲ号能促进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其疗效机制可能与其能抑制脂质过氧化和降低危险因子Hcy水平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