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单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方法:选取雄性新西兰兔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n=3)及高脂饮食组(X组,n=15)。高脂饮食组以2%胆固醇饲料喂养6周,6周后高脂饮食组依据兔子体重随机分为高脂组(高脂饮食)(B组,n=3)、阿托伐他汀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5mg/kg.d),qn](C组,n=6)、联合治疗组『高脂饮食+阿托伐他汀5mg/kg.d,qn)+普罗布考0.25g/(kg.d.bid)(D组,n=6),药物与高脂饮食同步干预。取血清分别在基线和实验6、12周以酶法测定血脂;12周取胸主动脉行苏木精-伊红染色(HE)和油红“O”染色,测定内膜、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面积,免疫组织化学测定IL-6的阳性细胞百分比,染色结果行定量分析。选取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318例(男192例,女126例),随机分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组(n=147)和阿托伐他汀对照治疗组(n=171),入组和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中在治疗前后测定血脂、高密度脂蛋白(HDL)亚型和载脂蛋白ApoAⅠ(ApoAⅠ),对两组在治疗前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各随机选取20例计算SNYTAX积分;同时对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结果:
1.各组动物在基线时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6周时B、c、D组血脂水平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B、C、D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12周时各组血脂水平(TC、TG、HDL、LDL)组间存在差异,B组最高。C、D组血脂水平(TC、TG、LDL、HDL)较其6周前改变均有显著差异(P0.05),C、D组之间血脂水平(TC、LDL、HDL)改变有显著差异(P0.05)。
2.高脂饮食各组主动脉见典型脂质条纹,局部斑块形成,病变处IL-6显著表达。与单纯高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联合治疗组主动脉内膜增厚显著减轻,粥样斑块面积缩小(P0.05),联合治疗组则更为明显(P0.01)。②阿托伐他汀及联合治疗组均能降低斑块中IL-6百分数,联合治疗组更为显著,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ACS患者治疗12周后,治疗组Ox-LDL和Hs-CRP较对照组降低(409.3±42.1vs487.2±65.2ug/l,p0.01;3.28±1.1lvs3.93±1.76mg/l,p0.01)。
4.ACS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组TG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治疗组HDL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HDL3及HDL3/HDL却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HDL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HDL3及HDL3/HDL变化却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5.治疗半年后,治疗组较对照组SYNTAX积分有所降低(p0.05)。
6.治疗后两组安全性指标改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1.治疗组可以更好降低TC、LDL、TG,减少粥样斑块面积,减轻斑块局部炎性反应,降低Ox-LDL和Hs-CRP水平,证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进一步强化调脂,增强抗炎抗氧化作用,有利于逆转粥样斑块。
2.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HDL3,提高HDL3/HDL比例,优化HDL亚型,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
3.治疗组术后的SYNTAX积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提示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有利于防治ACS患者PCI术后再狭窄。
4.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未增加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证明联合用药安全。
|
|
|
|
1 |
赵雷;李淑梅;张吉凤;赵佳怡;张基昌;;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患者ADMA浓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4期 |
2 |
王一然;胡越成;李曦铭;丛洪良;;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高血压患者对比剂急性肾损伤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年11期 |
3 |
罗秀忠;;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0年11期 |
4 |
王素香;王拥军;尹洪超;卫景沛;梁宪红;林金喜;梁德君;;PAS综合疗法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7年07期 |
5 |
李鹏;梁丽贞;;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9年01期 |
6 |
郑胜哲;金鲜花;吴光;;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延边大学医学学报;2009年04期 |
7 |
高翔宇;严松彪;陈晖;李卫萍;;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北京医学;2008年02期 |
8 |
张毅;;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2009年06期 |
9 |
尹黎英;张冀平;郭海峰;张林明;;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影响的临床研究[J];首都医药;2010年18期 |
10 |
衣桂燕;杨庭树;李云芝;张华巍;;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脂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年10期 |
11 |
衣桂燕;杨庭树;;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高脂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9年06期 |
12 |
龙骁;李向平;薜彦琼;秦英楠;罗小岚;赵水平;;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合用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调脂及抗氧化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年11期 |
13 |
李昌;林琍;宗文霞;;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与心绞痛发作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8年10期 |
14 |
田云静;杨明;王青;韩凌;尹朝霞;高亢;赵燕;岑强;孙一光;李晓红;;普罗布考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08年06期 |
15 |
赵晓晖;周媛;陈翠荣;白青科;沈健;陆练军;陈娟;杨娟;朱玉萍;;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0年05期 |
16 |
陈炳伟;孙姗;李鹏;吴尚琴;;阿托伐他汀及普罗布考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ox-LDL的影响[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0年S1期 |
17 |
郝文君;徐健;李占全;;阿托伐他汀抑制兔主动脉内膜脂质斑块形成[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年04期 |
18 |
周京敏,赵刚,秦胜梅,李双杰,卜丽萍,章朝霞,张新刚,葛均波;普罗布考对高脂饮食兔胸主动脉内皮功能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2004年06期 |
19 |
岳欣,潘其兴,李继福,张薇,田奉正,刘春生,马道新,李贵双,陈玉国,于爱琴,马玉林,杨凯;普罗布考对冠状动脉球囊损伤后管壁原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1年12期 |
20 |
王第惠;;普罗布考的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医学文摘.内科学;200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