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A和MR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对比研究
【摘要】:第一部分:
题目 CTA和M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和三维屏气冠状动脉MRA的图像质量以及诊断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50%)的准确性。
材料与方法 40例疑有冠心病患者在3天内均行冠状动脉CTA和MRA检查,其中31例患者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CTA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探测器宽度16×1.25mm,X线管旋转速度0.5s/转。MRA在1.5T超导磁共振机上采用三维屏气快速稳态进动序列(FIESTA):TR 4.0ms,TE 1.7ms,翻转角65°,层厚3.0mm,FOV 280mm,矩阵256×192,NEX 0.5。将冠状动脉分成9个节段:右侧冠状动脉近、中、远段,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近、中、远段和左侧回旋支近、远段,由两位影像科医生共同对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按0~4级评分。比较CTA和MRA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以CAG为标准,比较CTA和MR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50%)各项准确性指标。
结果 CTA在右侧冠状动脉中段的图像质量低于MRA,右侧冠状动脉近段二者无区别,其它节段CTA均优于MRA。CAG显示31例患者共有43个节段狭窄50%,CTA和MRA分别正确诊断出36和27个,以节段计算,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84%、49%、97%和63%、90%、55%、93%。
结论 除右侧冠状动脉中段,CTA在大部分节段的图像质量优于MRA。CTA诊断冠状动脉显著狭窄的敏感性高于MRA,但特异性低于MRA。冠状动脉CTA和MRA均表现了较高的阴性预测值,对排除冠状动脉狭窄具有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