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二维风场的方法研究

王俊  
【摘要】:我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建设正在积极进行,山东5部多普勒雷达已建成并投入业务应用,因此,雷达产品的开发应用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山东5部雷达的风场反演产品只有VAD产品,雷达资料中包含的风场信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利用DOPPLER雷达观测信息,反演中尺度天气系统风场的研究,就成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热点课题,它将对深入研究中尺度天气系统结构与动力学特征,以及改进天气预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忽略上升气流而考虑粒子下落速度影响的条件下,导出了不同高度上的水平径向速度计算公式,然后利用VAP方法来反演二维水平风场,这一方法简称为EVAP法。误差分析表明:即使上升速度为2.0m.s~(-1),仰角为20.0°,忽略上升气流产生的相对误差一般也不超过10%;当仰角为4.5°时,相对误差不超过5%。所以在对流不是很强时,忽略上升气流引起的误差是比较小的,对风场反演结果影响不大。 利用k-邻域频数法对714SDN型多普勒天气雷达原始资料进行预处理,分析了参数的选取对处理结果的影响,并根据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该方法作了补充完善,使补测效果更加有效。主要结果为:利用k-邻域频数法除孤立点时,统计窗口的大小和k_1值的选取对结果有重要影响。在统计窗口固定时,应根据原始数据的质量选择合适的k_1值,以达到最佳效果。补缺测值时,在统计窗口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大可补测点数,并且这一数目占总数目的比例很低。因此,在补缺测点时,k_2应取得小一些,使填补的点数尽可能多,而不必担心影响整体数据结构。另外,在补缺测值时,仅利用x_(max)对应区间的中值来补缺测值有时效果不明显,进一步利用次最大频率x_(max1)所对应区间的中值,可以更加有效地填补缺测点。 利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数据试验表明:二维双线性插值对风场结构影响较小,三维插值对结果的影响非常明显,某些区域插值后的结果变小甚至为零。另一方面是气旋性风场插值后强度变弱、范围变小;VAP法反演的二维风场,误差主要集中在切向分量,有时误差是很大的。对径向速度进行平滑滤波后,可以提高切向速度反演的精度。 EVAP法和VAP法反演的暴雨降水个例的风场结果表明:VAP法只能利用最低仰角的PPI资料反演低层的风场,由于风场不在同一等高面上,可能产生一些虚假的系统结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其它资料仔细分析。对于EVAP法,主要的一个缺点是低层风场的范围太小,不利于了解系统低层的整体风场结构。其优点是可以反演不同高度上的二维风场,有助于了解系 统的三维结构。 2003年4月17日强降水个例分析表明,EVAP法反演的风场与MMS模拟的风场相比钨第 一阶段的降水过程,二者非常一致,Zkm以上高度,均匀乒畅中存在一一条中尺度辐合线,与之 对应的是强雷达回波带;而Zkm以下高度风的辐合不明显。第二阶段的降水过程,二者相比差 别较大,850Inb模式模拟风场与Zkm.高度雷达反演风场相比,模式乒畅主要是西南风转东南风, 而反演风场主要是东南尸呀口静风区,600Inb与4.okm高度的乒畅相比,模式主要是西南风,而 反演乒畅为南偏东风转西南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田方;;兰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功率测量[J];空中交通管理;2011年09期
2 邢立;;浅谈多普勒天气雷达选型[J];空中交通管理;2007年04期
3 庄卫方;;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技术与应用[J];空中交通管理;1996年02期
4 王令;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其应用[J];江西气象科技;1999年01期
5 潘泽新;;选购多普勒天气雷达时应考虑的问题[J];空中交通管理;1998年05期
6 张翔;多普勒天气雷达接收数字化模型新设计[J];广东气象;1999年04期
7 陈双喜,吴长春,盛勇;合肥S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的运行环境研究[J];安徽建筑;1999年05期
8 端木礼寅,杨瑜峰,王涓力;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气象中的应用[J];甘肃气象;2002年01期
9 许波;耿建武;黄坤祥;刘燕;陈翔;汤如茂;;夏季影响洪泽湖航运的雷暴大风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科技信息;2011年06期
10 邢立;;两种多普勒天气雷达发射机脉冲调制器的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2008年02期
11 吴翘;;民航机场 多普勒天气雷达 理论模型新设想[J];空中交通管理;1997年02期
12 邢立;;两种多普勒天气雷达发射机脉冲调制器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2007年06期
13 章毅;王世彤;;CINRAD/SA型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维修技巧[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9年01期
14 李银芳;;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的特征[J];空中交通管理;2009年10期
15 贺伟;赵志强;;深圳宝安机场天气雷达故障检测与分析[J];空中交通管理;2010年04期
16 赵冬玉;夏光滨;于斌;;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UPS方案设计一例[J];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17 李红玉;李晓勇;刘鹏;;跨省区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PUP产品调用与拼图实现[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18 黄彬;贺汉清;李源锋;杨立洪;;CINRAD/SA伺服故障个例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0年01期
19 陈垚森;;多普勒天气雷达不同仰角数据定量估测降水对比分析[J];广东水利水电;2011年02期
20 张京红;韦方强;邓波;曾文芹;顾林康;;区域泥石流短临预报及其应用——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技术的预报系统[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放;;温州单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风场反演初步实验[A];平安浙江气象保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王洪芳;白洁;李玮;吴长刚;王晓婷;;用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谱宽资料估计湍流涡旋耗散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3 梁岱云;周惠文;;南宁大雨多普勒雷达概念模型[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王福侠;;冰雹天气的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应用总结[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5 胡明宝;赵景志;陈楠;夏文梅;徐芬;;CINRAD-SA和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对比观测的初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邵玲玲;黄炎;;WSR-88D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强风暴[A];大气科学发展战略——中国气象学会第25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王勤典;;多普勒天气雷达故障诊断和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8 魏洪峰;;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测量误差试验方法[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夏文梅;徐芬;汤达章;;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一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徐阳春;陆晓静;沈阳;穆建华;;2003—2004年强对流灾害性天气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与气象雷达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柏;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及同化在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2 莫月琴;双基地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分析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5年
3 刘秉义;车载测风激光雷达性能优化和风场反演[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王振占;海面风场全极化微波辐射测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年
5 刘璟怡;全极化微波辐射计定标和风场反演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6 李南;多普勒雷达资料的退速度模糊、风场反演和临近预报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7 任永政;从卫星TerraSAR-X图像反演海面风场和海表流场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陈林;雷电全时空监测系统在超高压电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9 顾建峰;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直接同化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志强;相控阵天气雷达强度探测与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单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二维风场的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2 李杰;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VAD)技术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3 蒋滔;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终端及下击暴流自动识别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本君;C波段全相参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于红博;基于双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风场重建研究与软件开发[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6 裴宇杰;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络信息服务系统的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7 黄美金;福建省灾害性天气系统风场的多普勒雷达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8 吴蕾;多普勒天气雷达二次产品处理模块的工程设计[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9 程小慷;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航空天气预报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10 徐芬;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基数据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实现[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和谐社会的千里眼[N];中国气象报;2005年
2 通讯员闫红;建设兵团农五师建成多普勒天气雷达站[N];中国气象报;2009年
3 通讯员 李萍 王存林;首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落户格尔木[N];柴达木报;2010年
4 通讯员 张慧;国产X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首次通过性能测试[N];中国船舶报;2005年
5 马兰;158部多普勒天气雷达织网“看”天[N];工人日报;2004年
6 记者 朱广菁;多普勒天气雷达预警强对流灾害性天气显优势[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陈廖;我国首部可移动式多普勒天气雷达启用[N];大众科技报;2001年
8 记者 汪永安;皖产雷达舟曲抢险显神通[N];安徽日报;2010年
9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周海光;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临近预报系统[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10 记者 董祝 通讯员 刘杨 尹忠岭;多普勒天气雷达落户我州[N];巴音郭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