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
【摘要】:对艺术生产的分析,必须返回到对马克思精神生产理论的理解以及马克思生产概念的丰富内涵当中去。通常的对于“生产”所作的纯粹的经济学理解,显然是狭隘的。马克思生产概念的经济学含义和哲学含义中所独具的价值性内容,应当成为我们分析艺术生产的基础。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讨论的“艺术生产”,实际上是艺术生产的现代形态,也可以叫做“产业型艺术生产”,它是发生在艺术领域的“生产性劳动”,事实上构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文化产业”的主体部分。无论是从生产力的角度还是生产关系的角度来分析,文化产业的形成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就像马克思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然而却终生不遗余力地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一样,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也对文化产业进行了长时间的批判,这种批判由浅到深地分别在艺术学与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加以展开。然而,由于这种书斋式的批判本身缺乏实践层面的行动力量,它最终只能是一种语言上的批判。认识和分析文化产业及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必须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去寻求解释。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围绕着文化产业的全部美学冲突,都可以归结为艺术作为“自由的精神生产”本身的历史必然性和它的实际上的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的根源则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普遍存在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冲突。而这一冲突的根本解决,也就是艺术生产的解放,并不可能在艺术学或美学的内部获得完成,归根到底,只有发生在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最终来临的时候,作为生产关系的上层建筑表现的这种所谓美学冲突才会真正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