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研究

向一波  
【摘要】: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产业安全领域。继粮食安全、石油安全、金融安全的研究热潮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升级和转型,中国对高技术装备和产品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国际社会在自主创新领域竞争的日趋激烈,装备制造业这种最能代表一个国家科技、军工保障等硬实力的实体产业成为了学术界研究的新热点。当前装备制造业成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国家安全、国家工业生产能力以及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成了中国产品走出国门、参与世界竞争,树立大国强国形象的象征。因此,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在21世纪与世界各国争夺国家控制力、掌握全球先进高端技术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能否避开“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最终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产业安全不仅事关产业自身的安全、还关乎到整个国家经济的安全、军工企业的安全和领土主权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支柱。因此装备制造业安全越来越成了中国经济安全的重点领域。 本文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研究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指出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至第五章是本文研究的主体部分;第六章是在主体部分的研究结论之上,结合到当前我国所处的国内国际经济环境,提出了维护和提高装备制造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在主体研究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分四个章节对装备制造业的安全进行了研究:首先也就是在第二章,文章从理论上探讨了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涵义,并在此基础上引申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存在的关键问题;其次,也就是在第三章,从产业内生发展的角度考察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当前的安全现状;然后在第四章,再从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来分析宏观经济环境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以揭示宏观经济环境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影响;在主体研究部分的最后,也就是第五章,利用模糊评价法和logistic模型对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安全状态给予了定量的测评。具体的讲,文章的大致研究思路和框架如下: 在本文的第一章中,分析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为何如此重要的原因,包括: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国家之间的高科技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领土安全等传统安全越来越尖锐等,这也是本文研究的背景和现实意义;同时,文章也综述了有关装备制造业研究的国内外文献及其研究现状,指出了在研究经济安全含义时思路上的创新以及在测算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安全状态时方法上的创新。 在本文的第二章中,本文跳出了当前国内学者开篇就给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简单下定义的思路,而是紧扣传统安全的本质,在传统安全本质的基础上引申出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内涵。但是由于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复杂性,仅仅阐述其内涵,往往还不能十分清晰的揭示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实质,因此本文又从经济安全、产业安全的四种外在表现形式,即外延的角度对经济安全的实质作了补充,最后落脚到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面临的具体问题。这样的研究思路要比用一句话、几句话或者一段文字来定义经济安全、产业安全更能准确、全面的揭示其本质。此外在本章节中还讨论了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形成的复杂因素,以及装备制造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军工安全的关系。 本文的第三章主要是从产业内生发展的角度来考察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现状,因此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当前的技术现状、竞争力现状以及外资现状、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四个方面来研究产业安全的现状基础。技术现状主要揭示当前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及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竞争力现状重点是指对产业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通过产业进出口产品的结构以及劳动生产率的对比来揭示我国装备制造业当前的国际竞争力;外资现状主要通过外资当前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中的规模、对产业特有的控制力、影响力,对产业的挤出效应以及装备制造业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来揭示外资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危害;最后是利用研发投入对装备制造业产出贡献率的大小作为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定量分析了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并通过一个DSGE模型把在三章中提到的研发、外资放在一起,研究了技术、研发投入以及外资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影响。结论认为: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现有的技术水平较低、对外技术依赖性较大,外资在产业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对产业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对产业的控制力也正在逐渐增强;不过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速度还算满意,达到了7.22%;事实也证明研发投入对产业的发展极为重要,但由于研发投入太低,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弱,不到1%。 除了产业内生的发展对产业安全具有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之外,产业所处的国家经济环境对产业安全的影响也极为重要,因此本文第四章则是从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来分析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在影响产业安全的众多宏观经济因素中,本文认为,在当前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和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劳动力成本、金融政策以及人民币的国际化趋势。因此,本文分别从这几个方面给予了研究,结论认为:宏观经济的增长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超过了对国民经济其余各部门的平均水平,物价水平与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之间也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尤其是当前装备制造业领域工资水平的上涨幅度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的增长,是导致实体经济部门“过冷”的重要原因;融资环境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主要影响是导致企业现金流不足,大量破产、倒闭;同时,虽然人民币升值与装备制造业安全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但是在短期来看升值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似乎不大。对此,本文认为主要是(1)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单独考查的时间过短,有些影响还不能在短期内表现出来;(2)很可能是近几年中国对装备制造业的扶持政策正好弥补了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对产业造成的影响。 在分别从产业自身的发展角度和产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角度研究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状态之后,本文在第五章中把产业安全分为“很不安全、较不安全、基本安全、较安全和很安全”五个等级,通过从产业竞争力、产业控制力和产业风险状态三个方面建立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评价法对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安全状态进行了测评;然后又用logistic模型对产业发生安全的可能性进行了测定。结论认为:虽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安全等级不高,安全状态不很乐观,但发生不安全的可能性也很低! 在产业安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文章在最后一章中,首先总结概括了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然后根据我国装备制造业所处的发展阶段、面临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了维护和提升产业安全需要注意的五个问题;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平;谭巍;;打破技术垄断 保护产业安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5年05期
2 彭少虎;产业安全 民族责任——访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张趫凡先生[J];现代制造;2005年20期
3 赵元铭;黄茜;;产业控制力:考察产业安全的一个新视角[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闫邹先;;上海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周霞;周晓静;何佰洲;;试论外资并购对我国房地产产业安全的影响[J];建筑经济;2007年12期
6 段一群;李东;;进出口影响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实证分析[J];经济经纬;2008年05期
7 朱敏慧;;编者的话[J];汽车与配件;2010年01期
8 王祖德;;汽车发动机行业存在产业不安全因素及政策建议[J];汽车工业研究;2010年08期
9 于谨凯;杨志坤;单春红;;基于可拓物元模型的我国海洋油气业安全评价及预警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1年08期
10 肖慧颖;王璐;;跨国并购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及对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1 郭雅倩;;跨国公司对汽车产业安全影响研究[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8期
12 卫教善;;年终专稿之五 金融危机后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对策研究[J];汽车与配件;2010年01期
13 谭蓉娟;翟青;;珠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测度——基于自主创新视角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1年03期
14 吴秋;;我国汽车产业空心化现象及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07年04期
15 王祖德;;我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产业安全及政策建议[J];现代零部件;2008年03期
16 李峻峰;;浅析外资并购对我国汽车产业安全的影响[J];企业经济;2009年01期
17 王祖德;;中国汽车发动机行业存在产业不安全因素及政策建议[J];汽车工程师;2010年03期
18 洪崇恩;关注电动自行车产业安全——兼议必须严禁轻摩化和非标化[J];中国自行车;2005年05期
19 洪崇恩;合则两亏 分则两利——论“电自”“电摩”明确分家势在必行[J];中国自行车;2005年06期
20 王梓薇;刘铁忠;;中国汽车整车制造业FDI挤入挤出效应研究——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实证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海峰;陆晓阳;牛勇平;;加入WTO过渡期后山东省产业安全问题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2 何维达;;“入世”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3 何维达;何昌;;中国“入世”后农业产业安全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经济热点问题探索(下)[C];2001年
4 朱满芳;;我国软件产业安全理论研究[A];第三届全国软件测试会议与移动计算、栅格、智能化高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李权昆;;中国海水养殖产业安全体系的构建研究[A];2008(舟山)中国现代渔业发展暨渔业改革开放三十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李彦杰;吕新业;;中国大豆产业安全研究综述[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7 史言信;;论中央企业重组规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毛政发;;FDI对我国的产业控制模式及法律对策[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周勤;余晖;;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产业绩效与产业安全[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10 杜珉;;浅析中国棉花产业安全[A];中国棉花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七次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一波;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
2 郑宝华;中国医药制造业产业安全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俞婷婷;我国制造业产业安全监测预警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晓妍;贸易自由化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5 郝晓燕;中国乳业产业安全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6 段一群;国内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何志勇;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陈贤银;基于产业安全视角的我国农业产业外资并购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毕冶;FDI与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肖文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农业产业安全的影响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岳丽娜;新形势下我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鞠峻;经济全球化与产业安全问题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4 汪立欢;产业安全评价预警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姜为娟;外资在华并购的产业安全规制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6 谢斌;中国零售业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7 侯瑞青;产业安全视角下海运服务贸易自由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李旻暾;产业安全预警系统应用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9 杨妍春;基于外资并购的产业安全审计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帅萍;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安全[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伟雄;要坚持和谐社会观与科学发展观[N];证券日报;2006年
2 实习生 邓接献 记者 王亚奇;维护省内产业安全[N];湖南日报;2005年
3 张莫方烨;唇枪舌剑 向文波与众人再议产业安全[N];经济参考报;2007年
4 记者 裴玥;商务部:维护产业安全 应对金融危机[N];国际商报;2009年
5 记者 付丽丽;国内著名经济学家对话金融产业安全[N];科技日报;2009年
6 商务部产业损害局副局长 宋和平;维护化肥产业安全至关重要[N];农资导报;2006年
7 欣华;有色金属行业启动产业损害预警机制[N];中国矿业报;2009年
8 陈晓彬;应把产业安全当作公共产品对待[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王素芹;发展会展经济不能忽视产业安全[N];国际商报;2004年
10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 杨益;完善损害预警体制维护信息产业安全[N];中国电子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