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

吴春  
【摘要】: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城市掀起了一场以大规模、高强度、政府高干预为特点的旧城改造运动。这场运动不仅是对破损衰败的旧城地区进行建筑和城市风貌的改造与更新,而且也对嵌入在城市实体空间中的社会空间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引发了城市社会空间的重构。 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变革之中。旧城改造的矛盾与转型期社会的问题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我国城市以高社会成本为代价的大规模社会空间重构模式。 旧城改造对于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和居民具有不同的意义,因此成为了三者针对空间资源占有和社会再分配问题展开博弈的场域。博弈的过程与方式直接影响到社会空间重构的模式与效果。 本研究通过展示社会空间重构引发的三方面主要变化:人口社会结构的变化、区域功能的变化和区域文化氛围的变化,分析了社会空间重构产生的四个方面的社会影响:1)在社会公平问题上引发的社会矛盾;2)不同的旧城改造方式对社会空间重构结果的不同影响;3)社会空间结构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4)社会空间重构对旧城历史文化保护的影响。 本研究试图结合社会学与城市规划两个不同学科的理论视角,提出了“社会空间重构方式与效果模型”与反映人口社会结构变化的“社区居民平均文化程度系数”及计算公式。在研究方法上,尝试运用“三点定位”的方法,将理论讨论、案例分析和数据理论模型三者进行有效结合,力求论证过程的充分性。 本研究的结论是:大规模、高强度的旧城改造虽然能迅速地更新城市实体空间,但却是以高昂的社会成本为代价的。其引发的社会空间重构模式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应大力提倡有机更新和小规模、渐进式的旧城改造方式。同时,政府应通过加强社会建设的方法,对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问题与矛盾进行干预和引导,以实现城市的有机更新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冯健;胡秀媚;苏黎馨;;城市人口空间重构及规划响应:武汉案例跟踪研究[J];规划师;2016年11期
2 汤振兴;赵淑玲;;河南省乡村空间重构的研究[J];乡村科技;2016年11期
3 郑国;邱士可;;转型期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以北京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6期
4 黄超;王佳慧;;近代洋楼改造中的空间重构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年Z1期
5 陈畅;刘爱华;周威;;快速城镇化中城市边缘区人口空间重构初探——以天津市为例[J];城市规划;2016年10期
6 黄诗雨;李险峰;;艺术参与下的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研究;2020年03期
7 陈晓华;章莉莉;;欠发达地区乡村空间重构及规划策略——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8 何建颐;张京祥;陈眉舞;;转型期城市竞争力提升与城市空间重构[J];城市问题;2006年01期
9 李亚安,徐德民;非线性动力系统的状态空间重构[J];船舶工程;2000年05期
10 庞玉萍;王磊;;国家空间重构与中原经济区的形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11 陈喜乐;王刚;;怀疑思维、问题空间重构和范式更替的网状运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4期
12 冯元;;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年08期
13 冯艳芳;王鹏飞;;北京市农村空间重构演变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年06期
14 于辰;王占岐;杨俊;谢方俊;;土地整治与农村“三生”空间重构的耦合关系[J];江苏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15 吴丹;;转型社区的空间重构与治理变革——基于深圳三种模式的比较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02期
16 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2期
17 张京祥;吴缚龙;马润潮;;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建立一种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J];城市规划;2008年06期
18 施冰寒;田从祥;;城市修补背景下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重构一一以荆州市民主社区为例[J];四川建材;2022年01期
19 杨祥理;王琦;;我国城市空间重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经济师;2016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余新海;郑醉文;王尊光;;浅析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与空间重构——以大庆市空间战略规划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2 李江;;园区整合:产业空间重构的必然选择——资源条件紧约束下的宝安工业布局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邢谷锐;;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空间重构体系初探[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廖威;唐静;;宁波中心城转型发展与空间重构的规划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旭;陶文铸;;单中心城市的空间演变和新时期下的空间重构探究——以保定市为例[A];第七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赵四东;黄豪;谭献强;;专业镇空间重构三生三宜协同规划策略研究——以福绵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小城镇规划)[C];2016年
7 张姚钰;陈超;;新时期单位大院视角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以南京老城西北片区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5年
8 李江;段杰;;从被动资源保障到主动调控转变——探索深圳产业空间重构的新途径[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胡继元;翟国方;张晓丽;王磊;;震后原地重建城市空间重构一般规律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李强;汪伟;;空间规划背景下县域国土空间重构:以宁夏同心县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9年
11 蔡雷;刘梦茜;;互联网影响下城市专业批发市场的空间重构研究——以南京玉桥市场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6年
12 龙花楼;;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重构的土地整治策略[A];2013全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3 王明田;;从厂区到产业园区——大型国有企业厂区空间重构[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14 马东;;荣成市传统村落空间重构的过程、表现及特征研究[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9年
15 姚恭平;高世华;;旧城改造开发模式探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6 荆蕾;薛瀚;;共识·共享·共建——传统产业提质及空间重构初探[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C];2018年
17 汤圆;;基于棚户区改造的旧城更新策略研究——以南昌旧城为例[A];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18 王恒;冯永忠;;西南山地乡村传统产业空间重构的实证研究——以重庆黄水镇为例[A];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C];2019年
19 周颖;胡纹;刘玮;;旧城拆迁改造中的协商机制设计初探[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规划实施与管理)[C];2015年
20 罗文;;控导结合的旧城区用地盘整规划探索——以九江市浔阳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详细规划)[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吴春;大规模旧城改造过程中的社会空间重构[D];清华大学;2010年
2 张常新;县域镇村空间重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李晓;沈阳城市经济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4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廖玉娟;多主体伙伴治理的旧城再生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6 宋云峰;我国旧城中心区复兴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7 陈晓虹;日常生活视角下旧城复兴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8 冯斐菲;让旧城的魅力再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阳;可持续更新视角下旧城中心区土地混合利用路径演变[D];东南大学;2020年
11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2 杨帆;旧城住区更新工程的公众参与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3 刘涛;产业空间重构与河南省经济非集聚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14 敏俊卿;中间人:流动与交换[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5 汪子涵;基于现代服务业导向的城市新区协同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17年
16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7 商谦;当代北京旧城地下空间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8 刘曙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空间重构的作用途径和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9 陈为忠;转型与重构:上海产业区的形成与演化研究(1843-1941)[D];复旦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江波;基于“精明收缩”的乡村空间重构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17年
2 廖洁莹;微更新理念下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8年
3 熊浩;社会资本视角下的乡村空间重构[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4 常绿茵;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校园空间重构策略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8年
5 李嘉妍;乡村社区公共空间重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6 文志敏;乡村振兴背景下珠三角乡村产业空间重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7 朱栋星;城市核心商圈周边老社区的空间重构现象及其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7年
8 陶亮亮;城市空间重构影响下的城市边缘区土地更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李新永;乡村空间重构视角下的田园综合体规划研究[D];山东大学;2020年
10 刁琳琳;城市空间重构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1 谢秋婷;旧城区道路通行空间重构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年
12 陶玉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扶风县城乡居住空间重构途径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3 李玉青;苏州古村落传统空间重构策略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15年
14 陈禹杉;城市老旧幼儿园室内空间重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20年
15 陈冠宇;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下苏州吴江乡村空间重构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
16 刘泽伟;旅游型乡村空间重构阶段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1年
17 丁菲菲;城市空间重构背景下的市民抗争[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18 陈海峰;512地震后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策略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9 郭方强;企业迁移视角下的城市空间重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20 王雅倩;在地化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2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倪晗;从空间重构到产业重塑 开辟城市永续发展空间[N];金华日报;2022年
2 记者 吴明亮;加强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 建设美丽新南京创造幸福新生活[N];南京日报;2013年
3 记者 徐双燕 通讯员 赖俭 王茜;空间重构 山河重整 乡村重生[N];衢州日报;2020年
4 通讯员 丰科成;敢叫旧城换新颜[N];朔州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吴茗 姜忠孝;长春:旧城正在“蝶变”[N];吉林日报;2016年
6 记者 刘晶;突出重点 加快进度 确保旧城形象今年有明显改观[N];延安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康维海;旧城展新貌 人地共和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8 孙先胜 陈钧先 记者 陈勇;旧城“变脸”群众受益[N];四川日报;2009年
9 记者 闫乐;旧城拆迁工作有序进行[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10 记者 涂亚卓 通讯员 钱峰 实习生 张慧;江城今年改造10片旧城[N];湖北日报;2003年
11 记者 闫喜喜刘小枫;旧城换新颜[N];人民代表报;2007年
12 记者 夏一兵;“民心工程”提升城市综合功能[N];湖北日报;2000年
13 记者 李虎成 通讯员 段永强 赵同增;辉县:旧城“换颜”百姓最受益[N];河南日报;2011年
14 记者 武平乐;加大旧城开发力度 提升城市整体品位[N];洛阳日报;2007年
15 本报记者 冀文海;旧城开发:历史文化遗产怎堪“改造”[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16 本报记者 刘建华 杨雪梅;重视对旧城的保护与有机更新[N];人民日报;2011年
17 舒丹 本报记者 陶婧;真情大建设 旧城换新颜[N];南昌日报;2013年
18 刘克宏 狄志辉;汨罗改造旧城打造宜居城市[N];岳阳晚报;2010年
19 本报记者 周丽虹;旧城换“新颜” “光彩”照人心[N];钦州日报;2021年
20 ;旧城综合改造碑林开拓先行[N];西安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