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

郑立松  
【摘要】:风暴潮灾害是严重威胁沿岸人民生命财产的自然灾害。研究风暴潮及其致灾因素的动力学特征是沿岸防灾减灾工作的必然要求。由于风暴潮过程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相关研究还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为此,需要综合考虑风暴潮、天文潮和波浪之间的相互作用,构建合适的耦合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研究各种物理因子的动力学特征,并对其与风暴潮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进行分析。 本文针对风暴潮过程物理因素众多,相互作用关系复杂的特点,首先研究了台风特征、天文潮、以及波浪与风暴潮之间的特征关系和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本文基于模块化思想,建立了在台风作用下,综合考虑风暴潮、天文潮和波浪三者相互作用的耦合数值模型。将模型应用到杭州湾地区,分别模拟了典型的实际台风过程以及设计最不利台风过程下的台风浪和风暴潮变化过程。 台风作用是影响风暴潮的主要因素。论文以均匀斜坡地形模拟大陆架,模拟台风垂直岸线登陆,得到了不同台风特征参数对风暴增水的影响规律;并分析对比了风应力与低气压作用在台风增水中所占的比重。天文潮与风暴增水之间的非线性作用也是风暴潮模拟中不容忽视的因素,论文分别在理想地形和实际地形中计算了典型台风过程下相应的风暴潮位,分析得到了非线性作用下的风暴增水分布规律,并进一步研究了台风在不同天文潮相位登陆时的风暴增水特征。台风浪既是台风过程中致灾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与风暴潮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论文计算了典型的实际台风过程中杭州湾内台风浪的演变情况,分析了波浪与风暴潮的相互影响作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论文将耦合模型应用到杭州湾地区,计算了典型台风过程下的风暴潮过程。对比分析表明,耦合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台风过程中的风暴潮和台风浪。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历年台风资料设计了对杭州湾最不利的台风过程,模拟该情况下杭州湾内的风暴潮过程,指出了杭州湾内可能的最危险区域,对实际的防灾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纪生;风暴潮预报经验交流会在上海市召开[J];水文;1990年03期
2 ;风暴潮预报研究经验交流会[J];科学通报;1974年08期
3 王青颜;海口湾风暴增水与天文潮非线性关系初步分析[J];海洋预报;2005年01期
4 周黔生;对风暴潮增水及其计算方法的一点见解[J];海洋预报;1992年03期
5 林勋励;上海地区海岸工程设计水位的初步探讨[J];水运工程;1983年07期
6 陈雪英;董吉田;;青岛港增减水与天文潮的关系[J];海岸工程;1989年01期
7 高焕臣;风暴潮与天文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结果及有关问题的分析[J];海洋通报;1994年02期
8 端义宏,秦曾灏;上海沿岸天文潮与风暴潮非线性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7年01期
9 吕祖峰,孔令太,卢光民;渤海湾埕口站风暴潮分析及预报方案编制[J];山东水利;2003年04期
10 赵有皓,王祥玲,张君伦;天文潮分析及预报实用系统[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11 谢亚力;黄世昌;;钱塘江河口风暴潮经验预报[J];海洋预报;2006年01期
12 王桂芝;;海门港风暴潮分析及预报[J];水文;1983年05期
13 叶琳;1986年风暴潮预报工作的回顾[J];海洋预报;1987年S1期
14 张延廷,王以娇;渤海风暴潮与天文潮耦合作用的数值模拟[J];海洋学报(中文版);1990年04期
15 葛建忠;胡克林;丁平兴;;风暴潮集成预报可视化系统设计和应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6 王喜年;风暴潮预报及预报技术讲座——第二讲 资料的获取[J];海洋预报;1986年03期
17 王以娇;张延廷;赵永良;;北黄海天文潮与风暴潮耦合水位的数值预报方法[J];海洋科学进展;1993年01期
18 秦曾灏,端义宏;热带气旋影响下上海港水位数值模拟和预报方法研究[J];海洋湖沼通报;1994年02期
19 周树华;张芹;刘桂才;;莱州湾风暴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及预报[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0 王超;随机组合概率分析方法及设计水位的推算[J];海洋学报(中文版);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春颖;李萃先;;风暴潮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2 苏轼鹏;周丹丹;孙云鹏;;风暴潮数值模拟中SLOSH模式应用[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3 丁平兴;孔亚珍;胡克林;堵盘军;;长江口南港风暴冲淤预测技术及应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徐万民;;地震成因新说[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8年
5 牛桂芝;董海军;裴文斌;;余水位的成因及其特性[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谭亚;李国芳;张君伦;;长江下游段洪水—风暴潮综合数值预报模型——边界条件的确定[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牛桂芝;董海军;裴文斌;;余水位的成因及其特性[A];第二十一届海洋测绘综合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葛建忠;胡克林;丁平兴;;长江口天文潮风暴潮集成预报可视化系统设计和应用[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邰佳爱;张长宽;张君伦;;广东省台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10 谭亚;张君伦;王莹辉;;福建省沿海风暴潮特性及其预报[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立松;风暴潮—天文潮—波浪耦合模型及其在杭州湾的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2 吴伦宇;基于FVCOM的浪、流、泥沙模型耦合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孙一艳;二维聚焦波浪及其与直立圆柱作用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冯兴如;重点区台风风暴潮数值预报与灾害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5 耿宝磊;波浪对深海海洋平台作用的时域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张晓爽;波浪对海洋上混合层温度变化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周援衡;波浪与抛石防波堤相互作用及其砂质海床动力响应分析[D];中南大学;2011年
8 徐亚男;风暴潮与波浪耦合数值预报模型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赵鹏;渤海寒潮风暴潮增水风险的数值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珍;波浪、水流与结构物耦合作用的时域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铖;风暴潮预报系统升级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娟;杭州湾、浙江沿海一带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并行实现[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3 廖娟;时间序列相似匹配在风暴潮辅助决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2年
4 赵惟煜;基于地面沉降的风暴潮等级评估与灾情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5 严盛;超标准风暴潮作用下的钱塘江北岸海塘安全措施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陈华伟;波浪对台风风暴潮的影响分析及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黄静;沿海重要港口风暴潮灾害危险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杜冰茹;台风作用下海岸工程建设前后的增水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孙平利;POT模型在风暴潮债券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占行;多向聚焦波浪与直立圆柱作用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曹杰;加强风暴潮预报 加快防波堤建设[N];上海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苏涛;风暴潮预报显威力[N];中国海洋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刘毅;建议建立南海三省区风暴潮预报台站[N];人民日报;2003年
4 江然;福建将建33个“沿海警戒潮位核定项目”[N];中国气象报;2010年
5 叶卡斯;市民赶浸龙舟水 游客趁墟天文潮[N];广州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张远铭 通讯员 粤水婷;豪雨持续又逢天文潮起[N];广东建设报;2009年
7 郁文艳;上海绿化严阵以待度汛期[N];中国花卉报;2005年
8 记者 张斌键;公益专项研究首抓自主创新[N];中国海洋报;2010年
9 记者  向杰;“桑美”登陆为何没有引发风暴潮灾害[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本版编辑 汪林义 沈汝发 陈玉明;登陆的“格美”呼啸,沿海城市警报呼啸[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