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及锈蚀RC结构疲劳分析
【摘要】:锈蚀会造成钢筋和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损伤,从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以下简称RC结构)的剪切承载力。桥梁等RC结构受到锈蚀和疲劳荷载的共同作用,因而研究锈蚀RC结构的剪切疲劳性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通过理论和试验研究建立考虑疲劳损伤的锈蚀后钢筋-混凝土界面模型,并应用于锈蚀RC结构的剪切疲劳分析。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成果有:
1.建立了无锈蚀情况下的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钢筋拔出试验和单轴拉伸试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考虑疲劳损伤的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并进行了算例验证。
2.通过进行锈蚀RC构件的单轴拉伸疲劳试验,研究了构件中平均裂缝间距与锈蚀程度及疲劳加载参数的关系。试验表明:构件的平均裂缝间距受到锈蚀程度的控制,与疲劳加载参数的关系不显著。
3.建立了考虑疲劳损伤的锈蚀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并提出初始锈蚀损伤算法,用来模拟锈蚀RC构件的单轴拉伸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运用初始锈蚀损伤算法和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可以描述锈蚀后钢筋和混凝土之间接触状态的变化,并比较准确地模拟锈蚀RC构件中的横向裂缝平均间距。
4.进行了锈蚀后无腹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试验,试验表明:锈胀开裂后,受弯钢筋和混凝土间的粘结锚固受到削弱,会造成梁的剪切疲劳性能迅速衰减,并在钢筋疲劳断裂前产生混凝土剪切破坏,比受弯疲劳破坏更具有危险性。
5.应用论文提出的初始锈蚀损伤算法和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模拟了锈蚀后无腹筋混凝土梁的剪切疲劳试验,并讨论了应用上述模型和算法的必要性。结果表明:初始锈蚀损伤算法是模拟梁锈蚀后发生剪切锚固破坏的必要条件;而对梁剩余剪切承载力的正确估计依赖于对锈蚀后钢筋-混凝土界面粘结损伤的恰当描述;运用本文提出的钢筋-混凝土界面张开滑移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模拟无腹筋混凝土梁锈蚀后的剪切疲劳性能。
|
|
|
|
1 |
刘志栋;曾力;高珍;;新老混凝土界面修补现状综述[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06期 |
2 |
杨磊;詹炳根;郑蓉美;曹传胜;;NaCl环境中碱活性混凝土膨胀性能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3 |
张钜;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在工程上应用[J];上海建材;1995年02期 |
4 |
施锦杰;孙伟;;弯曲荷载与氯盐耦合作用下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程度评估[J];硅酸盐学报;2010年07期 |
5 |
赵卫平;肖建庄;;带肋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滑移本构模型[J];工程力学;2011年04期 |
6 |
朱火明;钢纤维混凝土界面粘结强度的研究[J];铁道建筑;1992年07期 |
7 |
李悦明;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在中天广场的应用[J];广州建筑;1996年04期 |
8 |
谢涛,邱延峻,蒋泽中;岩石与混凝土界面断裂韧度的分布特性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13期 |
9 |
郭少华;混凝土界面开裂模型[J];工程力学;1994年04期 |
10 |
刘建国;陈霁明;庄晴;;浅议钢筋表面性质对钢筋与砼之间黏结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7期 |
11 |
廖卫东,水中和,秦明强,田建平,肖斌;桥涵结构补强中新旧混凝土结合状态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12期 |
12 |
常大勇;赵若鹏;;净浆裹骨料工艺增强机理探讨[J];混凝土;1991年04期 |
13 |
彭华,范宇洁,邓训;锚固体中砂浆与混凝土界面开裂滑移判据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
14 |
邢建英;杨勇新;陈绪军;胡玲;汪健根;;BFRP与混凝土有效粘结长度的试验[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5 |
张明辉,海洪,赵颖华,冯强;碳纤维布-混凝土界面抗剪性能的试验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苗计平,李俊杰;使用RC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分析[J];河北煤炭;2001年03期 |
17 |
陆新征,江见鲸;用ANSYS Solid 65单元分析混凝土组合构件复杂应力[J];建筑结构;2003年06期 |
18 |
冀晓东;宋玉普;;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冻融破坏的力学分析[J];水利学报;2009年12期 |
19 |
冯新权;刘鹏飞;陈瑛;;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滑移关系反演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20 |
许春燕;;运用钢筋模型,优化建筑专业教学[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年S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