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复制酶系结构与功能研究
【摘要】:冠状病毒(Coronaviridae / Coronavirus,CoV)是一类对人和家畜/禽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微生物,其中的SAR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 CoV更是于2003年在全球大规模爆发,给全球经济造成了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也引起了人类对冠状病毒的广泛关注。
冠状病毒的复制机制较为复杂:侵染细胞后,通过直接翻译与转录-翻译得到包括非结构蛋白(non-structural protein,nsp)、结构蛋白(structural protein)与附属蛋白(accessory protein)在内的一系列病毒蛋白,其中非结构蛋白被认为是冠状病毒复制酶复合物的功能单元,对冠状病毒的转录/复制过程有重要作用。
冠状病毒的非结构蛋白经过病毒蛋白酶酶切,成为有活性的功能单元,它们在冠状病毒的转录与复制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其中nsp7与nsp8形成的桶状十六聚体复合物具有合成短链RNA的活性,被认为是冠状病毒引物酶。然而该酶的结构与传统核酸合成酶完全不同,很难从已知结构推测出它的具体酶活工作机制。为了阐明该引物酶的工作机制,我们通过共晶与浸泡的方法解析出了两个复合物结构:nsp8活性结构域与单链RNA类似物复合物结构、全长nsp7-nsp8与GDP的复合物结构,并基于这两个结构提出了引物酶工作模型:病毒RNA穿过桶状结构的中心通道,模板区域在通道边缘的一个缺口处弯折,合成子链的所需的NTP从相邻的一个带正电荷的缺口处进入并与模板相遇。这是新的RNA依赖型RNA聚合酶活性机制,也是冠状病毒引物酶首个基于实验结构数据的模型。
本研究中我们也解析了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HCoV-HKU1的非结构蛋白nsp5(即主蛋白酶M~(pro))的结构,该结构是抗冠状病毒药物的重要靶点,也是第二族群A类冠状病毒的第一个M~(pro)结构。虽然各冠状病毒族群的M~(pro)的底物P1位氨基酸极为保守,但是我们在HCoV-HKU1的M~(pro)结构中发现,其S1口袋的特殊性使得HCoV-HKU1 M~(pro)仍能切割P1突变的底物。在与其它冠状病毒的M~(pro)结构比较中我们还观察到,尽管各族群M~(pro)的主链结构比较接近,它们在底物结合口袋的S2位置却有着鲜明的族群特异性。
|
|
|
|
1 |
Xu L;;细胞RNA解旋酶DDX1与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4相互作用并促进病毒复制[J];微生物与感染;2010年04期 |
2 |
潘欣,戚中田;SARS相关冠状病毒及其基因组[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3年05期 |
3 |
孙啸,谢建明,周士新,谢雪英,陆祖宏;SARS病毒与其他冠状病毒的基因组比较[J];中国病毒学;2003年04期 |
4 |
叶湘漓,夏立秋;SARS-Co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J];生命科学研究;2003年04期 |
5 |
朱圣禾;;人类肠道冠状病毒进一步研究[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1978年03期 |
6 |
石磊,张其鹏,芮伟,卢铭,景霞,尚彤,国强华;SARS冠状病毒推定结构蛋白序列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S1期 |
7 |
王福生;徐东平;;SARS冠状病毒的特点和致病机制的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3年02期 |
8 |
;“非典”病原 初步探明[J];招商周刊;2003年Z2期 |
9 |
;跨国追缚SARS元凶——世界卫生组织锁定变种“冠状病毒”始末[J];晚报文萃;2003年06期 |
10 |
兰喜;柳纪省;;冠状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5年12期 |
11 |
黄永年,黄如统,陆承平,边疆,赵士华,毕见冬,杨盛华,武银莲,李岩;从成人腹泻粪便分离人肠道冠状病毒[J];病毒学报;1990年01期 |
12 |
Susan R Compton
,李建平;冠状病毒致病机理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1993年04期 |
13 |
雷呈祥,杨萌;冠状病毒与SARS[J];生物学通报;2003年09期 |
14 |
蒋建科
,吴志军
,程瑶;擒获冠状病毒七位科学家的人生片断[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年Z2期 |
15 |
张建伟,董以爱,曲华玲;冠状病毒的致病性研究概况[J];家畜生态;2004年02期 |
16 |
韩慧民;杨盛华;刘维全;邹啸环;;对水貂冠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现和初步调查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3期 |
17 |
木易;SARS冠状病毒的稳定性和抵抗力[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3年10期 |
18 |
鲁健,段淑敏,田瑞光,伊瑶,毕胜利;抗SARS冠状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体外中和活性鉴定[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5年03期 |
19 |
鲜凌瑾;王红宁;谭兵;周生;谢涛;向菁;;冠状病毒的反向遗传学研究进展[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7年09期 |
20 |
王度林,范泉水,齐桂凤,乔贵林,陆明昌,沈居仁,龙沛然,曾子安;鸭冠状病毒的分离鉴定[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1996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