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城市热岛效应与污染扩散的大涡模拟研究

陈志会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城市热岛效应及大气污染等问题变得更加重要和突出。城市空气质量的研究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湍流研究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在气象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利用大涡数值模拟方法,对北京地区的城市热岛效应及城市污染源的扩散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 本文以高级区域预报系统(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为基础,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三维可压缩NS方程。为了更真实地模拟北京城市的大气环境,本文改进了数值模式中的下垫面模型,引入人为热源和建筑阻力参数化模型,开发了并行版的ARPS程序,并扩充了被动标量求解功能以模拟城市污染物扩散过程。对改进的模型和程序进行了算例考核,所得结果与实地监测数据符合良好。 本文对影响热岛效应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算例分别考察了人为热源、地表反照率、植被覆盖率和建筑物的阻力等因素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本文计算结果表明,人为热源的排放和地表反照率的降低分别是夜间和白天影响城市热岛的重要因素。植被覆盖率的降低可使城区气温日较差增大。而建筑物对地表和大气之间的换热影响较复杂,需要更深入地研究。 在对热岛效应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模拟了电厂固定源和流动源两种城市排放源的扩散过程,以考察城市热岛对污染源扩散过程的影响。根据本文计算结果,白天竖直方向对流运动旺盛情况下固定源排放的污染物比较容易到达地面,而夜间大气存在稳定层结,污染物则不易到达地面,近地面的最大落地浓度较小,而落地距离较远。对流动源的模拟算例采用单向嵌套的侧边界条件,以缩小计算域,提高网格分辨率,并采用高斯模型和数值模式耦合的方法以解决数值网格难以分辨公路上交通线源的问题。 本文的计算模型虽然引入了建筑阻力的参数化模型和人为热源,但更真实准确地模拟城市复杂三维流动和热平衡及污染扩散过程,非均匀下垫面的物理模型和数值方法及其参数化仍是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艳红;郭晋平;;城市景观格局与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气象与环境学报;2007年06期
2 李志乾;巩彩兰;胡勇;尹球;匡定波;;城市热岛遥感研究进展[J];遥感信息;2009年04期
3 刘雯;;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和改善策略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年04期
4 郑定华;张友胜;黄国阳;;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0年04期
5 钱妙芬 ,石风云;成都市城市热岛特征初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6 陈瑞闪;;人变 地变 天变 热岛效应 步步进逼[J];政协天地;2003年06期
7 年媛媛,刘稳华,范中和;城市环境与光污染[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S1期
8 王艳霞;董建文;王衍桢;吴南生;;城市绿地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探讨[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5年04期
9 彭少麟;叶有华;;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规划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钟田力;;高温下的思考——城市热岛效应浅谈[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9期
11 白岩朗;;给“热岛”降降温吧![J];小学科学;2010年Z1期
12 钱伟;罗建中;徐文;;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10年12期
13 蒋卫国;李京;陈云浩;;城市湿地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探讨[J];上海环境科学;2007年04期
14 徐萌,居为民,唐勇,李亚春;城市热岛效应在沪宁高速公路大雾监测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遥感信息;1999年04期
15 闫峰;覃志豪;李茂松;王艳姣;;基于MODIS数据的上海市热岛效应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7年07期
16 金苏毅;江洪;;基于遥感手段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17 张恩洁;张晶晶;赵昕奕;张小丽;;深圳城市热岛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2期
18 赵静;宫阿都;徐捷;;国内外城市热岛研究进展[J];自然灾害学报;2008年06期
19 萧然;;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环境气象学[J];环境科学文摘;2009年02期
20 孙学珍;周翠芳;于慧琴;顾宁;;宁夏大武口区“城市热岛效应”观测资料对比分析[J];宁夏工程技术;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鹏;孙继松;张弘;;关中盆地中西安城市热岛效应对冬夏季降水的影响研究[A];第七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刘玉莲;王春丽;;哈尔滨市城市热岛效应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李延明;郭佳;;北京城市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及缓解措施研究[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4 白杨;王晓云;姜海梅;刘寿东;;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进展[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7城市气象精细预报与服务[C];2011年
5 付雪婷;薛静;王青;葛淼;;城市热岛效应与健康[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李明华;龚斐;杨滔;范绍佳;陈芳丽;;惠州城市热岛效应变化特征[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7 徐琼芳;高庆九;胡进甫;胡绪焕;;城市热岛效应和迁站对潜江站气侯资料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城市气象,让生活更美好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何慧;徐涵秋;;城市规划热环境效应的遥感分析[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9 吴洪颜;王伟丽;曾燕;;南京市城市热岛效应的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4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C];2011年
10 陈志会;崔桂香;许春晓;张兆顺;;城市热岛效应影响因素的探讨[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贡璐;干旱区城市热岛效应定量研究[D];新疆大学;2007年
2 米金套;澳门城市景观格局变化与热岛效应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3 冯晓刚;城市热岛效应演变与成因遥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和晓艳;屋顶绿化的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5 张勇;遥感传感器热红外数据辐射定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6年
6 谈建国;气候变暖、城市热岛与高温热浪及其健康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7 戴晓燕;基于遥感数据挖掘定量反演城市化区域地表温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三;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国栋;兰州城市气候效应的时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李鹍;基于遥感与CFD仿真的城市热环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利萍;天津地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但玻;城市热岛效应卫星遥感数据处理平台研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陈朝晖;长沙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4 刘海辰;天津市气候变化及城市热岛效应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5 石涛;基于地面观测和卫星遥感的安徽省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6 储鹏;城市化对近50年中国不同区域气温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7 李国松;基于遥感技术的哈尔滨城市热岛效应缓解规划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8 陈方敏;上海市公园绿地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多尺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立军;基于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变化的城市热岛效应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10 邹敏;重庆主城区绿地对城市热岛效应影响的多尺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树;“十一五”规划应注重解决城市热岛效应[N];丽水日报;2005年
2 唐国利;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记者 张平阳 实习生 王琨;缓解热岛效应 打造清凉古城[N];西安日报;2006年
4 记者 季芳;尾气排放加剧城市热岛效应[N];徐州日报;2010年
5 李南玲;深圳热岛效应惊人:城里有时比郊区高10.5℃[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6 记者 乐绍延;“城市热岛效应”使东京气温上升[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吴高斌;我市致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N];黄石日报;2008年
8 张丹李佳;热岛效应引发市区“两重天”[N];六盘水日报;2008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鲁军 李秀瑜;深圳“热岛效应”逐年明显[N];深圳商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钱怡 尤志卉 徐磊;图说苏城高温[N];苏州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