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

魏慧斌  
【摘要】:生命科学是21世纪自然科学重要的研究领域,而探索生命的秘密需要从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微流控芯片技术以其微米级的通道和灵活的设计在当前对细胞的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微流控芯片的手段对细胞进行操作和控制,连接质谱分析的方法对细胞的分泌物进行检测分析,以期得到细胞生命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物质的结构和含量信息,是本论文的主旨。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平台的搭建、细胞在芯片中的培养刺激、以及细胞分泌物的纯化和检测是本论文力求解决的关键问题。 首先采用单个的C30颗粒模拟细胞进行芯片上的固定并连接质谱检测,成功搭建起了微流控芯片与质谱联用的分析平台。对单个C30颗粒上吸附的除草剂进行质谱检测,在5min内即可获得除草剂的结构和含量信息,仅消耗溶剂2.5μL。对蔬菜样品中的除草剂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检测。该方法可以同时快速获得多种样品的结构和含量信息,且简化了前处理过程。 利用搭建起的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平台对细胞分泌物进行研究。在芯片上进行PC12细胞的培养和神经毒素的刺激,利用集成于微通道中的固相萃取小柱对细胞分泌的谷氨酸进行脱盐和纯化,洗脱后进入质谱检测。研究了神经毒素Aβ42蛋白对PC12细胞的毒性导致谷氨酸的释放过程,并考察了肌肽对帮助PC12细胞抵御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该方法对谷氨酸检测限能够达到2.0μg/L,相比传统生物学方法和色谱检测技术降低了时间和试剂的消耗。 实际生物样品的检测还需面临去除复杂基质、分离不同种细胞的问题。发展了一个集成有PDMS多孔膜的微流控芯片平台,利用尺寸差异分选细胞。制作了最小孔径为6.4μm的单层PDMS多孔膜,并可以通过两层膜的重叠得到更小的孔径。成功将白细胞从全血样品中分离,分离效率达到99.7%。该方法可以在一张PDMS多孔膜上根据待分离样品的尺寸设计多种孔径,从而在一次流动后将复杂样品分开。 深入探索到细胞间信号传导的研究,在微流控芯片上进行PC12和GH3细胞的共培养,利用质谱监测GH3分泌生长激素的量。观察共培养过程中细胞相互的诱导作用。对PC12细胞施以不同刺激药物,监测对GH3分泌生长激素的影响,讨论细胞间信号传导机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国凡;;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科技资讯;2011年21期
2 张丹丹;刘念晶;;三维设计在秸秆工程热控专业设计中的应用[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1年08期
3 赵亮;申洁;周宏伟;黄岩谊;;集成微流控芯片[J];科学通报;2011年23期
4 张宗波;罗怡;王晓东;王立鼎;;基于局部溶解性激活的聚合物微流控芯片超声波键合[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1年04期
5 赵亮;黄岩谊;;微流控技术与芯片实验室[J];大学化学;2011年03期
6 黄炜东;张何;徐涛;李卓荣;周雷激;杨梦甦;;基于惯性微流原理的微流控芯片用于血浆分离[J];科学通报;2011年21期
7 王晓东;郑英松;张宗波;罗怡;;聚合物微流控芯片超声波微熔融键合方法[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1年03期
8 章安良;尉一卿;韩庆江;叶丽军;;基于声表面波技术实现纸基微流开关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6期
9 相恒富;田增;;基于模糊PID技术的CO_2激光器功率控制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年11期
10 郑利;张正;李丹;艾林;曾谦;朱红伟;国世上;;基于声表面波技术的微流体混合及仿真[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8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水锋;王立世;陈缵光;党志;邓雪蓉;刘笑笑;;基于边缘加固的PDMS-玻璃微流控芯片制作新方法[A];第三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常莉婷;任玉玲;郭婷;党福全;;聚二甲基硅氧烷-微流控芯片的表面修饰方法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娜;田晓溪;陈坤;方芳;吴志勇;;PDMS被动混合芯片的复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4 孟龙;蔡飞燕;牛丽丽;郑海荣;;利用声表面波操控微泡造影剂的微流控芯片[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周莹;申洁;郑春红;庞玉宏;黄岩谊;;高通量集成细胞培养微流控芯片[A];第一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暨生物物理化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杨铁宁;李永川;徐庚;徐龙;宋健;刘庆国;;关于PDMS三维模型重量估算的探讨[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7 刘文明;李立;任丽;王雪琴;涂琴;张艳荣;王建春;许娟;王进义;;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生命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全国发光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林金明;魏慧斌;刘传森;;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应用于细胞代谢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9 刘文明;李立;王建春;王垚磊;许娟;王进义;;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控制性细胞定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蒋兴宇;王卓;刘颖昳;;微流控芯片上的分析化学[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9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微流控芯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2 张兆威;绿色化学改性的微流控芯片及其蛋白质分离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慕轩;微流控芯片中层流现象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4 郝振霞;高聚物微流控芯片上金属微器件的研制和应用[D];浙江大学;2010年
5 曾谦;声表面波技术在微流控芯片中的集成及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魏慧斌;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技术用于细胞代谢及相互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7 徐波;基于微流控芯片的二维电泳分离及蛋白质预富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王晶晶;线虫神经活动的微流控芯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吴元庆;基于流式细胞技术的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王琳琳;用于分离和富集稀少细胞的环氧树脂微流控芯片的研制[D];吉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伦磊;微尺度相变测试微流控芯片集成设计及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林栋;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改性聚合物微流控芯片的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3 蔡秋莲;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功能化及应用[D];兰州大学;2011年
4 杨文;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PDMS微流控芯片中的应用[D];济南大学;2011年
5 夏飞;PDMS微流控芯片的制备工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丁辉;环烯烃共聚物微流控芯片的制作及改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王刚;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的可控生物制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翟盛杰;一种便携式高精度生化检测系统的研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庞中华;微流控芯片注塑成型工艺规范的试验研究与质量预测[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董媛媛;集成化的聚苯乙烯电喷雾微流控芯片分析系统的研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罗冰 通讯员 胡永峰;微流控芯片可测出SARS病毒[N];科技日报;2003年
2 李立群;抢占市场制高点[N];中国石油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杨朝晖;高通量检测:痕量毒品瞬间毕露[N];科技日报;2009年
4 胜华;氟化有机硅树脂涂料[N];科技日报;2005年
5 福人教;“科技兴检”动力强劲[N];中国质量报;2010年
6 刘国杰 李嘉 罗洋;氟化有机硅树脂涂料开发动向[N];中国化工报;2005年
7 于柏林;毛细管电泳微型分析仪研制成功[N];中国化工报;2009年
8 记者 束洪福;CIMS主题重大目标产品项目公开评测揭晓[N];科技日报;2000年
9 记者张冬素通讯员单泠;700万元打造“芯片实验室”[N];浙江日报;2002年
10 李选刚 吴森明;苏州将用纳米技术检测食品[N];中国食品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