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宏辉;王跃思;温天雪;何新星;;北京大气气溶胶中水溶性离子的粒径分布和垂直分布[J];环境科学;2007年01期 |
2 |
姚青;孙玫玲;张长春;穆怀斌;;天津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的粒径分布和垂直分布[J];气象科技;2008年06期 |
3 |
石志侠;苏万新;;气溶胶采样技术简介(二)[J];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03期 |
4 |
卢正永;;国际上气溶胶粒度分类采样标准[J];辐射防护通讯;1990年01期 |
5 |
石志侠;苏万新;;气溶胶采样技术简介(一)[J];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02期 |
6 |
李杨,张小曳,车慧正,孙俊英;GRIMM1.107颗粒物分析仪和RP2000气溶胶采样仪在北京城区的测试对比[J];中国粉体技术;2005年03期 |
7 |
石志侠;苏万新;;气溶胶采样技术简介(四)[J];辐射防护通讯;1987年01期 |
8 |
杨书申,彭竹琴;气体-颗粒两相流动力学及其在气溶胶采样中的应用[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9 |
宋福祥,顾洪坤,宋志艳,高鹏,王渊博;北京钨钼材料厂放射性流出物及环境监测[J];辐射防护;2005年05期 |
10 |
于玺华;吕正文;陈国仕;徐焕章;施能树;张鸿飞;黄子才;贾润馥;王路;;空气微生物采样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J];传染病信息;1995年02期 |
11 |
;《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1—6期总目录[J];辐射防护通讯;1986年06期 |
12 |
赵庆祥,鞠翠香,陈惠英;大气放射性正常值的推算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1988年06期 |
13 |
吴晓飞,刘鸿诗;核电站放射性环境调查的气溶胶采样方法[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4年05期 |
14 |
王明星,吕位秀,任丽新,J.W.Winchester;大气气溶胶采样和化学分析技术[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81年02期 |
15 |
于玺华
,邢玉斌;生物医学洁净技术专题讲座(续一)——微生物气溶胶的采样(讲座二)[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2年04期 |
16 |
顾颂逦;关于洛杉矶地区气溶胶粒径大小对相对湿度的敏感性研究[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0年04期 |
17 |
车凤翔;;病毒气溶胶检测的进展和评论[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1992年05期 |
18 |
朱光华,张小曳,吕位秀,陈思龙;PIXE分析与统计处理相结合研究大气污染[J];中国核科技报告;1994年00期 |
19 |
崔文岭;郭瑞;张浩;;亚洲沙尘由蒙古戈壁向长江三角洲的传输及其与污染气溶胶的混合特征[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20 |
唐继荣,聂书玉,叶仁清;检测空间悬浮粒子场的全息照相术——QX-1型激光全息滴谱记录仪[J];环境科学;1982年0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