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

周小菲  
【摘要】:开裂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开裂后外界有害离子的进入会导致材料内部结构破坏、钢筋锈蚀,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混凝土内由于自生体积变形而产生的拉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发生开裂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了在约束变形下评价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抗裂因子K;采用改进的圆环约束试验,研究了不同温湿度环境中掺加粉煤灰和膨胀剂对混凝土抗裂能力的影响。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力学和变形性能,以力学和变形性能参数为基础提出了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评价指标K。采用抗裂因子K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进行了评价。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早期的抗裂性能不断降低。 2.采用改进的圆环约束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的开裂特性。改进后的圆环试验可以精确测定混凝土的开裂时间。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强度等级的提高,混凝土可见裂缝出现的时刻不断提前,即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不断降低,这与采用抗裂因子K评价的结果一致。 3.采用抗裂因子K作为混凝土抗裂能力评价指标,研究了掺加粉煤灰和膨胀剂对C30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煤灰的掺入削弱了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但同时也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和弹性模量,总体对混凝土的抗裂是有利的;适量掺加膨胀剂能够减小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有利于混凝土的抗裂。粉煤灰和膨胀剂复掺的效果不好,粉煤灰掺量较高的混凝土,同时掺加膨胀剂会使得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明显降低。 4.采用圆环约束试验方法对不同温湿度环境中掺粉煤灰或膨胀剂的混凝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和膨胀剂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改善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很大。在环境较为温和的环境中,粉煤灰的掺入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能力,避免混凝土的开裂,但在炎热干燥的严酷环境中,粉煤灰的掺入会使混凝土开裂的时间提前,即降低了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掺加适量膨胀剂能够使混凝土环的开裂时间延后或者不开裂,即对混凝土抗裂能力是有利的;膨胀剂与过量的粉煤灰复掺时,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下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董建华;;浅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年18期
2 周均海;金春伟;;论几点关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门窗;2012年04期
3 王淑英;;怎样控制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处理混凝土的裂缝[J];民营科技;2012年07期
4 甄洪富;;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预防[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5期
5 王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预防[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4期
6 董进虎;;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预防[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10期
7 张海珍;;浅析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防治[J];科技信息;2010年19期
8 程健;;浅论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及处理措施[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9 董强;;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21期
10 冯玉宝;;探讨如何在施工中防止混凝土的温度裂缝[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年01期
11 龚高厚;仇建新;;试论混凝土的温度与裂缝的关系[J];新疆有色金属;2007年02期
12 段海淼;;浅谈混凝土裂缝[J];同煤科技;2007年03期
13 张云峰;;浅谈混凝土的施工温度与裂缝[J];林业科技情报;2007年04期
14 郑慧玲;;混凝土常见裂缝的成因及其防止[J];现代农业;2006年11期
15 王贵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其预防措施[J];建材技术与应用;2004年03期
16 王龙;;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预防[J];旅游纵览;2011年05期
17 王小强;李林翰;;公路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与解决方法[J];时代汽车;2022年02期
18 刘晓玲;;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J];建设科技;2021年21期
19 臧祥庭;温勇;;降低混凝土单方造价的技术措施[J];四川水泥;2021年12期
20 王炬霖;;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中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分析[J];新型工业化;202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坤;;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与控制[A];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科技创新研讨会2016年1月会议论文集[C];2016年
2 张建国;李晓;张波;;浅谈混凝土表面破损及裂缝维修[A];2017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3 李武科;;混凝土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施工技术分析[A];2017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7年
4 李广生;;浅谈混凝土质量管理[A];2015年8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5 张瑜;;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A];山西省第十二届青年优秀水利科技论文选集[C];2015年
6 姚燕;;重大工程水泥与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A];第二届公路工程混凝土与外加剂应用技术研讨会报告集[C];2015年
7 宋少民;;变革中的现代混凝土[A];第二届公路工程混凝土与外加剂应用技术研讨会报告集[C];2015年
8 何伟;廖文才;;关于混凝土裂缝成因与防治技术的分析[A];软科学论坛——企业信息与工程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9 何立威;;测定老龄混凝土强度技术的探讨[A];科技研究——2015科技产业发展与建设成就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10 刘长庚;;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A];2015年2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1 范梦婕;;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和处理[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12 胡金龙;;浅析混凝土裂缝的形成与控制[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13 石文娥;;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14 孙小舟;姜禹;;混凝土质量问题浅析[A];“决策论坛——公共管理决策案例与镜鉴研讨会”文集[C];2015年
15 吴杰;;混凝土调配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研究[A];决策论坛——如何制定科学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5年
16 孙彪;;浅谈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控制[A];“决策论坛——企业精细化管理与决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C];2015年
17 张冬原;姚志玉;;混凝土综合抗裂法[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18 崔士起;成勃;李龙;李建业;;混凝土裂缝内粘外锔法综合处理技术研究[A];工业建筑(2009·增刊)——第六届全国FRP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19 甘昌成;李建庭;何昌斌;吴铭坤;梁健灵;王兴;;抗渗性是混凝土最重要的性能[A];2009'中国商品混凝土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六届全国商品混凝土技术与管理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0 杨飞华;;混凝土透水材料研究开发现状与应用前景[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韩宇栋;现代混凝土收缩调控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2 李美利;混凝土潮湿养护效率的电阻率评价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3 曹明莉;混凝土架构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飞;混凝土早期约束应力发展与松弛过程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6 张登祥;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理论与控制技术及其在桥梁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张磊;添加高吸水性树脂混凝土相关性能与绿色施工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6年
8 龚灵力;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及混凝土多场耦合时变性分析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荣涛;高温下混凝土中化学—热—湿—力学耦合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破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侯东伟;混凝土自身与干燥收缩一体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11 王军;相变控温混凝土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制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2 苏捷;混凝土受压与受拉性能的尺寸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13 黄煜镔;混凝土脆性与力学参数的尺寸效应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14 尹健;高性能快速修补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D];中南大学;2003年
15 金祖权;西部地区严酷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寿命预测[D];东南大学;2006年
16 吴剑锋;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混凝土压缩力学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21年
17 谢小利;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扩散和分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大学;2020年
18 武明鑫;混凝土动力冲击性能试验与细观数值仿真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19 许惠敏;基于环境与荷载因素的混凝土率效应及破坏机理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0 贺奎;恶劣环境下混凝土用有机功能材料及其防护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小菲;混凝土抗开裂性能的评价方法与影响因素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2 宋进平;混凝土表层与内部性能差异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3 邢峻伟;考虑应变速率影响的混凝土拉压本构关系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2年
4 蒋平江;西北地区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及其防治技术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5 杜清华;混凝土的现代建筑艺术表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郑仁健;二次振动与混凝土强度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董学佼;磁化水拌制混凝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8 薛焕;温湿度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氯离子浓度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
9 李晓斌;混凝土收缩成因及裂缝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10 左建航;粗骨料粒径对混凝土早期受扰性能的影响[D];燕山大学;2020年
11 王小虎;混凝土疲劳损伤表征和毛细吸水传输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12 钱磊;混凝土低温基本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9年
13 李冰;内掺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混凝土自愈合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9年
14 苗伟;内养护混凝土收缩和早期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15 冯玉江;风沙环境下混凝土受冲蚀损伤机理及评价研究[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5年
16 张锦;修补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17 孙迎召;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和干湿循环共同作用下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18 梁贵荣;混凝土质量追踪及动态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19 刘佳迪;普通强度混凝土单轴动态受拉试验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20 刘超;混凝土低温受力性能试验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郭丁然;他们把混凝土“搅”出个全球首创[N];河南商报;2022年
2 本报记者 陶璐璐 整理;混凝土碳减排技术路径[N];中国建材报;2022年
3 刘永谋;单调粗笨的混凝土能有什么文化?[N];中国科学报;2021年
4 本报驻湖南记者 杨鹏;打开混凝土“魔方”[N];中国建材报;2021年
5 本报记者 袁环;推开50年后的混凝土大门[N];中国建材报;2012年
6 记者 拓玲;市区工地严禁现配混凝土[N];西安日报;2013年
7 驻山东记者 张运科;山东推广济南市混凝土质量监管经验[N];中国建材报;2021年
8 贺礼斌;贵州省开展预拌混凝土质量提升行动[N];中华建筑报;2021年
9 本报记者 吴跃 袁岚;混凝土插上“自愈合”翅膀[N];中国建材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李治国;世界最大规模3D打印混凝土步行桥落成[N];经济日报;2019年
11 中房报记者 高欣;自主研发!全球最大规模混凝土3D打印步行桥在上海落成[N];中国房地产报;2019年
12 本报通讯员 唐瑭 本报记者 蔡姝雯 杨频萍;锤炼“混凝土世界”里的坚与韧[N];新华日报;2019年
13 陈钰月;青海省预拌混凝土质量将实现数字化管理[N];中华建筑报;2019年
14 娄辉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洪克非;长沙启动“混凝土事故”问责调查[N];中国青年报;2019年
15 本报记者 黄军;每吨混凝土一份绿贡献[N];贵州日报;2018年
16 本报记者 刘偶;“超大混凝土盒子”可隔离辐射[N];首都建设报;2018年
17 记者 苏东华;混凝土实现“绿色”生产[N];绵阳日报;2018年
18 杜孟贤;浙江省青田县混凝土使用量保持快速增长[N];中华建筑报;2017年
19 记者 常丽君;“生物混凝土”可自动修复裂缝[N];科技日报;2015年
20 ;关于修改《宁波市预拌混凝土管理规定》的决定[N];宁波日报;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