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Te基热电电极接头界面扩散与反应及电极材料优化
【摘要】:PbTe基热电器件能直接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而发电,主要应用于太空探测器电源、汽车废热回收和工业废热利用。目前,PbTe基热电电极接头主要采用机械方法连接,导致器件重量增加、结构复杂和使用不便,接头接触电阻和热阻也较大,降低了器件热电转化效率;另外,PbTe基热电电极接头高温端要求在550oC及一定应力条件下长期稳定工作,因此接头制备难度较大。本论文以开发高性能PbTe基热电电极接头为目标,期望获得综合性能良好的冶金结合接头。本论文首先采用一步热压烧结法进行Ni/PbTe、Nb/PbTe、Fe/PbTe和Mo/PbTe四种热电电极接头的连接试验,研究了接头的界面结构,分析了接头界面扩散与反应行为,讨论了接头界面结构形成机制。对Ni/PbTe接头而言,Ni与PbTe可能形成共晶液相,界面既可能发生液固或固固等置换反应生成Ni3±xTe2相和液态Pb,还可能发生反应析出三元相和共晶相;形成的液相和生成的液态Pb会大量渗透入Ni箔晶界。对Nb/PbTe接头而言,Nb与PbTe不会形成共晶液相,Nb与PbTe发生固相置换反应生成Nb3Te4相和液态Pb,生成的液态Pb也不会渗透入Nb晶界。Nb3Te4反应层的生长是由Nb原子通过Nb3Te4扩散至PbTe界面的扩散速率控制的生长过程。对Fe/PbTe和Mo/PbTe接头而言,Fe和Mo与PbTe在连接温度范围内既不会形成共晶液相也不会发生置换反应。本论文选用NiFeMo合金和Fe/Ni双层金属两种电极材料与PbTe进行连接,分析了界面结构及其形成机理。相比Ni/PbTe接头,NiFeMo与PbTe的共晶温度提高,NiFeMo与PbTe没有发生明显的界面反应,Fe原子和Mo原子的存在抑制了Ni与PbTe的界面反应。对Fe/Ni/PbTe接头而言,可能形成五种界面结构,分别为:(1)Fe(Ni)/非连续颗粒状(Fe,Ni)1.12Te/PbTe(Ni);(2)Fe/Fe(Ni)/Ni(Fe)/PbTe(Ni);(3)Fe/Fe0.88Ni0.12/Ni(Fe)/Ni3±xTe2/PbTe(Ni);(4)Fe/Fe0.88Ni0.12/(Fe,Ni)1.26Te+Pb/PbTe;(5)Fe/孔洞Fe0.88Ni0.12/(Fe,Ni)1.26Te+Pb/PbTe。通过对各接头界面结构、力学性能、热电性能和电学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Fe/6μmNi/PbTe接头在连接工艺650℃/150min时制备的界面结构Fe/Fe0.88Ni0.12/Ni(Fe)/Ni3±xTe2/PbTe较优,接头既能实现良好连接又能抑制晶界渗透,是较理想的PbTe基热电电极接头。
|
|
|
|
1 |
Wei Jiang;Zheng-Long Yang;Ding Weng;Jun-Wei Wang;Yun-Feng Lu;Min-Juan Zhang;Zhen-Zhong Yang;;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PbTe/SnTe hybrid nanocrystals[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2014年06期 |
2 |
穆武第;程海峰;陈朝辉;唐耿平;吴志桥;;粗糙界面对Bi_2Te_3/PbTe超晶格热电优值影响的理论分析[J];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
3 |
李金玉;黄旭珊;陈炜灿;王小凤;吕维忠;;PbTe微晶的水热法合成及表征[J];广东化工;2010年11期 |
4 |
张秀欣,赵海鹏,米启伟,张现周;半导体碲化铅PbTe(001)表面几何结构特性的分析[J];表面技术;2005年03期 |
5 |
赵淑芳,刘云,孟晋;优质PbTe单晶的生长[J];稀有金属;1991年05期 |
6 |
吕维忠;李金玉;黄旭珊;王小凤;黄希;刘波;罗仲宽;;水热法合成PbTe微晶及其微观形貌表征[J];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2011年02期 |
7 |
丁夏楠;蒋阳;杨奔;仲洪海;余大斌;;掺杂PbTe基热电材料的粉末冶金法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粉末冶金工业;2012年04期 |
8 |
斯剑霄;吴惠桢;徐天宁;夏明龙;王擎雷;陆叶青;方维政;戴宁;;分子束外延PbTe/Cd_(0.98)Zn_(0.02)Te异系材料的微结构特性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2008年03期 |
9 |
吴荣归;李兴;张艳华;徐桂英;;PbTe基合金的热压制备与热电性能[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年02期 |
10 |
吴海飞;吴珂;张寒洁;廖清;何丕模;;窄带隙IV-VI族半导体PbTe(111)的表面氧化及氧的热脱附机理[J];物理化学学报;2012年05期 |
11 |
崔教林,钱欣,赵新兵;不同温度烧结的赝两元合金(PbTe)_(1-x)(snTe)_x电学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3年02期 |
12 |
邱安宁;蒋意靖;张澜庭;吴建生;;添加Ag、Sb对PbTe化合物组织与结构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6年10期 |
13 |
郭建刚;马红安;宿太超;董楠;贾晓鹏;;PbI_2掺杂对高温高压合成PbTe_(1.04)合金电学性质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8年06期 |
14 |
张恩杰;陈立学;朱品文;洪友良;郭伟力;;单向固化法制备功能梯度热电材料PbTe[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0年01期 |
15 |
涂溶,陈立东,後藤孝,平井敏雄;PbTe热电材料的氧化行为[J];材料研究学报;1998年06期 |
16 |
;掺杂PbTe合金的热电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1999年01期 |
17 |
姜振益,张方辉,许淑慧;化合物半导体PbTe单晶的制备及其特性[J];西北轻工业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
18 |
崔教林,赵新兵;Ag掺杂的赝两元合金(PbTe)_(1-x)(SnTe)_x热电性能[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年06期 |
19 |
张勤勇;;Al_2O_3对PbTe微观结构和热电性能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
20 |
徐桂英,葛昌纯,高艳平,周张健;具有不同扩散势垒的p型(Bi_(1-0.85)Sb_(0.85))_2Te_3和PbTe二元梯度热电材料的研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