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治外法权问题研究

李冠儒  
【摘要】: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在华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始自鸦片战争时期,几乎与晚清及近代中国历史相始终。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治外法权就意味着丧权辱国,毁弃人道,创巨痛深,教训深刻。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都在对其产生的过程、造成的危害、废除的过程与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并出现了大量研究论著。本论文在充分参考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大量研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之外,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采用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对晚清时期西方列强在华治外法权的确立、扩大及危害及列强在华特权最终废除的过程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分析。论文主体部分共四章。第1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相关学术史回顾、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等术语的界定、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2章讨论治外法权的确立及演变,探析正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欧美各国为什么把治外法权当作其保护公民、臣民商业利益的一种手段、制度并最终演变成侵略中国的有力工具。第3章探析民事刑事案件中的治外法权,列举了一系列具体案例,主要包括民事案件、刑事案件和特殊案件,从更深层次分析治外法权设立运行,揭示了外国在华治外法权的真正动机和目的。第4章考察了治外法权制度之所以形成的深层原因、危害以及清政府为废除这一制度而采取的初步尝试。本文的主要创新之点有四:第一,虽然学术界关于治外法权问题的研究成果颇丰,但从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某一单一学科进行研究的较多,研究治外法权、领事裁判权的兴起或废除的较多,相对而言,从跨学科的角度对晚清时期治外法权的确立、扩大和危害及其最终废除的全过程进行整体性考察的,并不多见,这为笔者研究提供了较大研究空间。第二,以往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多注重从近代中国看资本——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治外法权,本文则突破了这种就中国论中国的局限,把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问题放到世界历史发展的大框架中去考察,从而开阔了研究视野,得出了更深入的认识。第三,以往的研究多从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害、近代中国被侵略受害的角度来分析治外法权和领事裁判权问题,而对于更深层的问题,则鲜有关注。本文则透过具体案例的分析,揭示出西方列强在华设立享有治外法权的“美国在华法院”“英国在华法院”“会审公廨”等机构,其动机远非简单地保护其在华人员、享受治外法权那么简单,英美等西方国家在华设立此类机构,更深层的用意是诱使中国采用西方的司法乃至政治制度,达到“西化中国”的根本目的,以便用西化的法律和司法制度来更长期、更有效地保护保障列强在华根本战略利益。第四,以往的研究多在侧重于描述列强在华取得治外法权的相关事件和一般过程及其产生的后果,而对于造成这些事件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尤其是清政府方面的原因,则探究不够。本文突破传统的那种只从“覊糜”政策、“怀柔远人”等传统进行一般性分析的模式,对清政府向列强允让治外法权的深层历史、法制传统和现实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因素进入了考察分析,在原有基础上,拓展了对此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安戈,裴雅俐,徐有威;英语国家近来对近代中国研究之新趋势[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01期
2 程美东;;近代中国各类不同人群的梦想[J];人民论坛;2013年10期
3 富兰克;;三个中国人和三个日本人[J];南风窗;1985年01期
4 方汝芹;;近代中国国情问题探讨[J];甘肃理论学刊;1988年06期
5 胡绳;;关于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06期
6 胡维革;天朝意识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坎坷历程[J];长白学刊;1993年01期
7 郭汉民;不平等条约研究的新拓展──评《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02期
8 孙瑜鑫;;从“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看近代中国外交的转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李学昌;;近代中国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J];历史教学问题;1988年01期
10 齐万良,安悦君;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代中国文化演进的必然[J];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05期
11 ;近代中国最早的离婚案[J];上海人大月刊;2000年03期
12 李卫东;从司法印纸看近代中国法制[J];华夏文化;2002年04期
13 马小林;近代中国变革的一点启示[J];人民论坛;2002年02期
14 章清;省界、业界与阶级:近代中国集团力量的兴起及其难局[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15 李传斌;医学传教与近代中国外交[J];南都学坛;2005年04期
16 董方奎;梁启超对近代中国过渡时代初期的构想[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7 宋小庆;马执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J];求是;2006年06期
18 尹海全;王义民;;地缘政治与近代中国的衰落[J];学习月刊;2006年03期
19 蔡晓荣;;晚清涉外商事纠纷与近代中国法观念嬗替[J];云南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0 李岚;;近代中国“丁戊奇荒”[J];人民论坛;2007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近代中国》第2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2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3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六辑)[C];1996年
4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5 ;《近代中国》第4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6 ;《近代中国》第1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三辑)[C];1993年
7 ;《近代中国》第3辑要目[A];近代中国(第四辑)[C];1994年
8 ;《近代中国》稿约[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9 ;《近代中国》编委会[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10 刘广京;;刘广京教授致本刊副主编陈绛教授函[A];近代中国(第十辑)[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冠儒;晚清时期列强在华治外法权问题研究[D];清华大学;2016年
2 蔡云辉;战争与近代中国衰落城市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刘训华;清末浙江学生群体与近代中国[D];上海大学;2010年
4 卢征良;近代中国市场之倾销与反倾销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谢辉;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靖;近代中国与世博会[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龚咏梅;“脱胎换骨”的近代中国[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江远山;近代中国地域政治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吴静;近代中国民办企业的技术引进[D];厦门大学;2009年
10 岳宗福;理念的嬗变 制度的初创[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亚希;近代中国女教师的兴起(19世纪末至1937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周洁;对近代中国公司立法的探究[D];新疆大学;2016年
3 金阳;近代中国教会学校英语教育的宗教意涵[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6年
4 刘芳;梁启超民族观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5年
5 梁柳湘;晚清报人与现代民族主义的孕育(1840-1895)[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6 邬春红;李鸿章教案办理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7 郭维刚;近代中国错失现代化机遇的原因及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波;近代中国市场经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王洪涛;成长与迟滞:近代中国华商保险业发展历程的历史考察(1865-1945)[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周萍萍;清末留日女学生与近代中国女子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英;近代中国商会加入国际商会的历程与表现[N];光明日报;2005年
2 黄兴涛;探究近代中国的时间之史[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王中江;近代中国思维方式演变的一个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4 季荣臣;近代中国的反现代化思潮浅论[N];光明日报;2004年
5 朱英;近代中国同业公会研究亟待加强[N];光明日报;2004年
6 金石;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曲折演变[N];人民日报;2000年
7 高中华;近代中国救灾体制的重要特点[N];人民日报;2010年
8 王中江 清华大学哲学系;近代中国的“自强主义思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马勇;如何读懂近代中国[N];南方周末;2012年
10 梁展;族群转向与近代中国的国家认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