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

徐雄  
【摘要】:相国寺是宋东京皇家大寺之一,然而它在唐景云二年(711)慧云初 建时只是一座朴素的小寺庙。所谓的一系列灵异事件为它赢得了皇家的支 持,此后相国寺在寺院形制上大有发展。这篇论文的目的就是追踪相国寺 的形制发展历程,然后围绕它集中一些资料,以尝试对这一历程进行解释。 通过对相国寺的早期史料的研究,可以描绘出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中 的九个历史片断。如果这些历史片断被适当地进行排列,我们就可以得到 唐宋时期相国寺发展的脉络。 唐景云二年(711)慧云初建的相国寺是一座简单的回廊院。其中以 佛殿为中心,佛殿中供奉佛像,这是当时最为流行的崇拜方式。这些构成了一 种源于私人崇拜的基本寺院模式。相国寺后来的发展延续了慧云的思路,而道 宣在《祗洹图经》中描述的理想境界成为相国寺发展的示范。为此相国寺进行 了一系列的改造,包括增建佛阁、佛塔及一系列配殿。改造的主要目是为了在 寺院中聚集更多的宗教象征物。 早期佛教寺院在内部并没有进行严格的领域划分。而唐代寺院引入了别院 制度,寺院不同层次的功能得以细分。宋代“子院”制度更凸显出僧团组织上 的意义。相国寺通过元丰六年(1083)制革完善了它的“子院”制度。 另一种倾向则是强调寺院功能。百丈怀海“别立禅居”,更加注重寺 院的功能性。一方面,怀海“不立佛殿”,破坏了传统寺院模式的核心基础; 另一方面,怀海主张日常生活宗教化,将寺院的全部空间置于规范之下。而怀 海个人又将这种功能化倾向提升到了规制化的程度。 在百丈怀海之后,禅宗又重新认同了佛像的价值,形成了一种以佛殿为 中心纵横十字轴结构的“后禅居模式”。其中既包含了传统寺院以佛像崇拜为 基础的价值取向,又延续了怀海规制化的空间组织原则。这种模式具有强大的 生命力,成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寺院发展的主流模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从典;许彦明;;我国屋面瓦发展状况和前景[J];新型建筑材料;2005年11期
2 李晓莉;赵青;;中国现代建筑的传统继承[J];山西建筑;2007年07期
3 Bradly L.Lawton;;美国制造技术协会(AMT)董事长的贺词[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7年02期
4 张黎杰;朱卫华;刘海宁;;我国钢桥的发展[J];山西建筑;2007年11期
5 张金红;;近代福州基督教建筑文化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杨桂凤;;航空运输的发展及对铁路运输的影响[J];铁道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7 李蔓华;范跃农;李晓高;;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之发展将尤为迅猛[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09期
8 本刊编辑部;蔡家友;;农电在改革中健步前行[J];农电管理;2008年08期
9 吴铭江;袁培进;;工程安全监测工作回顾[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年04期
10 ;50年情系水运 半世纪薪火相传——热烈庆祝中交一航院成立50年[J];港工技术;2008年05期
11 王莹莹;范建双;高丽敏;;中国建筑业组织结构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09年01期
12 石强;;60周年成就展为BICES 2009添彩[J];今日工程机械;2009年08期
13 雒孟康;;滚动轴承寿命理论发展综述[J];甘肃科技;2010年01期
14 樊凯锋;;我国绿色建筑的回顾与展望[J];山西建筑;2010年10期
15 栗慧卿;侯玉叶;胡波;;浅谈圆柱齿轮精度标准的发展变化[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年02期
16 许景峰;;城市夜景照明的发展历程与趋势[J];灯与照明;2010年01期
17 廖曦;;M型消费结构背景下低成本航空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06期
18 田葆栓;;对铁路限界的分析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0年08期
19 张健康;;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技术;2011年02期
20 尹荷燕;陈正茶;;台州市造船业现状与发展探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天石;;试论唐宋时期淮南盐业的发展[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石晶;;长沙近代建筑的发展与保护[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白西兰;张旭锋;;陕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思考[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4 李仲秋;;一条“人的发展”的探索之路——汇文教育思想体系继承与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5)——中国学校史志[C];2009年
5 孙诚;吕华;;从高校毕业生数量增长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研究[C];2009年
6 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历史与现实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聂岩;;山东生态农业建设成效与技术模式[A];山东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活动成果——山东生态省建设与发展论文汇编[C];2004年
8 张金昌;;我国水文水井钻机发展综述[A];第十三届全国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9 刘平;董文轩;Vassiliy Djouvinov;;保加利亚主要果树生产发展历程及生产现状[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海成;;中国物探仪器发展博览——地球物理学会60年发展之见证[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宋靖;唐宋中书舍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朴兵;唐宋饮食文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志勇;唐宋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陆敏珍;唐宋时期明州区域社会经济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李瑞;唐宋都城空间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涛;唐宋时期城市保护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薛政超;湖南移民史研究(618-1279年)[D];南京大学;2006年
9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魏郭辉;敦煌写本佛经题记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雄;唐宋时期汴州(东京)相国寺形制发展历程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姚志学;唐宋时期家庭生计问题的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牛晓丹;唐宋时期庙会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4 侯阳;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农村家庭经济结构变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李娟;唐宋时期湘江流域交通与民俗文化变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任丽丽;唐宋时期的养老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立平;唐宋时期腊日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学体育课程的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慧敏;巴蜀建筑史——唐宋时期[D];重庆大学;2010年
10 张坚;美声唱法在当代中国发展概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娜记者 文铭权;天全发现唐宋时期屋瓦陶窑[N];四川日报;2007年
2 王洪力;击鼓三百声 八方客商来[N];成都日报;2008年
3 吴树国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中央与地方分权视野下的唐宋经济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周琦;四川首次发现烧制屋瓦的唐代陶窑[N];雅安日报;2007年
5 陈晓松连待待 黄官国;唐宋酒业:厉兵秣马剑指全国市场[N];中国食品质量报;2007年
6 记者 俞莹;见证金融改革发展历程[N];上海金融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姜秋芬 李艳红;令人钦佩的品格[N];辽源日报;2006年
8 ;我国的物流发展历程(上)[N];现代物流报;2006年
9 特约撰稿人 邹玮;笔记本电脑三大件的发展历程[N];电脑报;2002年
10 瞭望;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N];证券日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