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研制及热性能研究
【摘要】: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是一种新型的电采暖设备,其在夜间电网用电负荷低谷期储存能量,以提供白天采暖。因此该蓄热电暖器可以实现电网用电负荷削峰填谷,提高发电设备利用率;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夜间廉价电采暖节省用户采暖费用。
本文通过对相变材料热性能测试及分析,选用高温相变材料TH576为蓄热介质,它具有相变潜热大、导热性能好、原材料易得等优点。选择陶瓷容器及研制出陶瓷套管电加热器克服了TH576的腐蚀性难题。找到了合适的保温材料解决了高温下低导热系数且材料无味等问题,并制作出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样机。对实验室样机热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并和市场上显热蓄热电暖器进行了热性能比较,结果表明所研制的样机蓄热效率高、充放热过程出现温度及散热功率平台及热性能稳定,散热肋片具有显著的强化散热作用,可调节散热面积风门具有良好的散热量调节性能。对用户测试了其实际采暖效果,结果显示在实际采暖中房间温度得以提高且波动小,可以完全满足利用夜间低谷电来提供白天采暖的需要。通过对其经济性的初步分析,表明该蓄热电暖器可以极大节省运行费用。
论文共为七章。
第一章简介了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的研究背景,对近年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指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主要任务。
第二章对高温相变材料的筛选及制备做了介绍,并就选择的高温相变材料TH576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及热稳定性做了测试,对其与金属容器的相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
第三章为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结构设计、设计参数确定及样机制作。
第四章介绍了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样机热性能实验研究,搭建了测试实验台,对两种型号的样机进行了热性能测试。
第五章为高温相变蓄热电暖器实际采暖效果测试,把研制的两台样机分别
WP=4
放置于两家用户,在采暖期依靠样机对房间采暖,测试了房间内温度及实际消耗电量,并对采暖效果做出了评价。
第六章分析了在北京各种电采暖方式的采暖费用,并就目前几个大城市分时电价政策比较了蓄热电暖器与普通电暖器的运行费用。
第七章为结论及展望,总结了本课题的结论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
|
|
|
1 |
崔海亭,袁修干,侯欣宾;高温固液相变蓄热容器的研究与发展[J];太阳能学报;2002年03期 |
2 |
刘靖,王馨,张寅平,狄洪发,江亿;高温相变蓄热电采暖器蓄放热特性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S1期 |
3 |
韩晓平;分布式蓄热供热与液体动力加热器——电力需求侧管理的现场解决方案[J];节能与环保;2005年03期 |
4 |
王其庆;河南省人大服务楼住宅冰蓄冷、电蓄热空调主机房的设计与蓄热运行[J];中国住宅设施;2003年06期 |
5 |
林媛;太阳能土壤源热泵蓄热过程中的数值模拟[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6 |
胜又直登;建筑物用冰蓄热式多机组空调[J];制冷技术;1996年01期 |
7 |
梁陈勇,张海毅;家用蓄热型贮水式电热水器[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1年03期 |
8 |
许亚非;电蓄能技术在空调中的应用(中)[J];大众用电;2002年09期 |
9 |
徐晓慧;江苏省委党校蓄热电锅炉系统设计[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3年06期 |
10 |
姚庆文,王斌;8000人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设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1 |
竟峰
,王婧
,张旭;寒冷地区太阳能炕采暖系统[J];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2005年12期 |
12 |
鄢瑛;张会平;刘剑;;相变蓄热材料微胶囊制备工艺的正交试验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0年06期 |
13 |
刘馨;冯国会;黄凯良;韩舒伊;崔洁;;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与相变墙复合采暖系统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年S2期 |
14 |
刘金贵;蒸馏炉的蓄热回收——小型双床蓄热式烧嘴(译者注)[J];工业炉;1995年02期 |
15 |
江亿 ,付林;城市天然气采暖的新途径[J];中国能源;2001年06期 |
16 |
杜京武,张连华,鞠胤宏;高寒地区电采暖供热技术需求[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2年03期 |
17 |
邢玉明,崔海亭,袁修干;太阳能吸热器换热管蓄热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年03期 |
18 |
赵峰;;太阳能集中供热在武汉地区的适用性研究[J];建筑节能;2007年05期 |
19 |
张寅平,康艳兵,江亿;相变和化学反应储能在建筑供暖空调领域的应用研究[J];暖通空调;1999年05期 |
20 |
付林,江亿,张寅平;采暖供热系统的应用浅析[J];热能动力工程;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