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离心泵内全流道三维流动及其流体诱发压力脉动研究
【摘要】:由于高速离心泵结构紧凑、造价低,在航天等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随着转速的提高,其运行稳定性愈来愈得到重视,流体诱发压力脉动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在设计阶段预估高速离心泵全流道内流体诱发的压力脉动,优化设计,也就成为一重要课题,这对有效降低高速离心泵的运行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为了分析高速离心泵中诱导轮叶片出现裂纹的原因,利用湍流雷诺方程、标准 湍流模型、RNG 湍流模型及滑移网格技术,采用自行发展的Fortran语言程序计算了高速离心泵内诱导轮、导流支座和离心叶轮的三维定常湍流流动,利用Fluent程序计算了高速离心泵内全流道的三维非定常湍流流动。
高速离心泵内的三维定常湍流流动计算结果不仅为诱导轮内部流场诊断提供数据,还指出了该泵中存在的部件设计问题。但分部件的定常流动计算结果难以透彻分析诱导轮叶片断裂的原因。
故本文利用三维非定常流动结果反映了高速离心泵中三级动静干扰对流体流动产生的非定常影响。以此为基础得到了高速离心泵流道内的流体诱发压力脉动。此外导叶扩压器与离心泵叶轮间隙内的流体非定常流动特性充分反映了旋转动轮与静轮间动静干扰问题。
为了验证三维定常与非定常湍流计算结果的可信度,本文对所研究的高速离心泵进行了能量试验与压力脉动试验。能量试验测量了高速离心泵在不同工况下的净扬程及工作流量,压力脉动试验测量了诱导轮内的压力脉动信号。经比较,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本文利用局部涡动力学法、涡结构分析法和过流部件的损失分析诊断了高速离心泵内流体诱发振动的原因,并校核了传统的损失经验计算公式。涡动力学法是从叶片设计的角度分析诱导轮叶片产生裂纹的涡动力学根源,而涡结构分析法是利用正则化螺旋度法计算各轴向截面的涡结构及涡核位置的分布,来分析诱导轮内的流动。
本文将流体压力脉动作为诱导轮叶片动态应力分析的外载荷,利用间接顺序法和模态叠加法计算了诱导轮叶片的三维非定常动态应力分布,其结果进一步说明了叶片出现裂纹的原因。
|
|
|
|
1 |
刘阳;袁寿其;袁建平;;离心泵的压力脉动研究进展[J];流体机械;2008年09期 |
2 |
朱荣生;苏保稳;杨爱玲;付强;王秀礼;;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0年11期 |
3 |
杨孙圣;孔繁余;张新鹏;黄志攀;成军;;液力透平非定常压力脉动的数值计算与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7期 |
4 |
陈韵笙,屈景辉;地下输油管压力脉动噪声与堵点精确探测的研究[J];力学与实践;1992年03期 |
5 |
田锋社;混流式水轮机尾水管压力脉动验收考核雏析[J];水利水电技术;1992年10期 |
6 |
何秀华;;水泵叶频压力脉动形成的机理探讨[J];机械科学与技术;1996年06期 |
7 |
裴吉;袁寿其;袁建平;王文杰;;单叶片离心泵压力脉动强度多工况对比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2期 |
8 |
周汉涛;崔宝玲;方晨;陈德胜;;不同分流叶片起始直径对离心泵压力脉动的影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
9 |
张伟,吴玉林,陈乃祥,李承军;蓄能机组压力脉动测试研究[J];水力发电学报;2001年01期 |
10 |
刘树红;邵杰;吴墒锋;吴玉林;;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压力脉动数值预测[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2009年04期 |
11 |
宋振华;周济人;汤方平;袁家博;;贯流泵压力脉动测试信号的采集及处理分析[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2 |
杨孙圣;孔繁余;成军;黄志攀;张新鹏;;液力透平蜗壳内非定常压力脉动的研究[J];工程力学;2013年02期 |
13 |
吴登昊;袁寿其;任芸;张金凤;;管道泵压力脉动及振动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
14 |
周大庆;张蓝国;郑源;茅媛婷;;基于脱体涡模型的竖井贯流式水轮机组压力脉动数值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3年03期 |
15 |
梁啸呤,李士文;压力脉动测试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1985年02期 |
16 |
蔡亦钢,段小中,盛敬超;测量流体传输管道内压力脉动的新方法[J];流体工程;1989年04期 |
17 |
贾民平;黄仁;;尾水管压力脉动的特征参数[J];水利电力机械;1989年05期 |
18 |
宫嘉成,郑炜,闫祥安,冯洪江,曹玉平;压力脉动的时间序列谱估计[J];天津大学学报;1992年04期 |
19 |
季柳金;李红;王艳艳;;降低离心式纸浆泵压力脉动的措施[J];流体机械;2006年08期 |
20 |
郑源;张飞;蒋小欣;张金龙;;贯流泵装置模型试验转轮出水口压力脉动研究[J];流体机械;200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