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PID控制器研究及其在热工对象控制中的应用
【摘要】:PID控制器结构简单、鲁棒性好,在实际热工过程控制中广泛采用PID控制器。过去的四十年里,出现了大量的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但是以往的设计方法都是基于简化后的一阶加纯延时模型提出的。基于一阶加纯延迟对象的整定公式不一定适合热工过程中的高阶对象,因此获得的控制效果常常不理想。从某种意义上,设计控制效果优良的PID控制器的难点就是准确地获得PID控制器参数的稳定域。本文利用广义Hermite-Biehler定理,提出在PID控制器参数稳定域内设计高阶对象的最优PID控制器,与此同时利用Kharitonov定理、Monte-Carlo随机实验方法和H∞混合灵敏度约束研究PID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和性能鲁棒性。
首先,根据广义Hermite-Biehler定理分析了高阶对象的PID控制器参数稳定域的计算方法以及编写出通用算法程序。利用遗传寻优算法,在PID控制器参数的稳定域约束下,设计ITAE指标最优的PID控制器。同时利用Kharitonov定理讨论了该区间对象最优PID控制器的鲁棒稳定性。假设对象参数在区间范围内摄动,利用Monte-Carlo随机实验方法分析了系统过渡过程的性能鲁棒性。然后,基于上述最优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将其应用于过程控制中普遍存在的对象:高阶对象、非最小相位对象、不稳定对象和大延迟、大滞后对象。针对各类对象,分别讨论了基于稳定域最优PID控制器的设计及进一步改进,并进行了大量仿真实验。接着,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典型热工控制系统:锅炉再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床压控制系统、锅炉过热蒸汽串级控制系统和电厂主汽压力串级控制系统。最后,本文探讨了基于H∞混合灵敏度约束下的最优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研究了满足H∞混合灵敏度约束条件的PID控制器参数域的计算方法,并设计出H∞混合灵敏度范数指标最优下的PID控制器。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稳定域最优PID控制器的设计具有良好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
|
|
|
|
1 |
常兆堂;混流式和轴流定桨式水轮机的动态特性[J];大电机技术;1987年02期 |
2 |
周军,周凤岐,李言俊;控制受限的失配不确定性变结构控制系统稳定域估计[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
3 |
项新建,项小东;红外遥控数字PID控制器[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0年03期 |
4 |
陈静,裴喜平,石晓英,袁琳;一种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的设计及仿真[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
5 |
刘涛,顾诞英,张卫东;典型二阶积分对象的鲁棒H_∞ PID控制器的解析设计[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
6 |
吴宜珍,刘红丽;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平衡式显示仪表的PID控制器设计[J];现代制造工程;2005年06期 |
7 |
元新艳,黎明,张化光;广义模糊双曲正切PID控制器性能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8 |
雷春林,吴捷,陈渊睿,杨金明;自抗扰控制在永磁直线电机控制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5年03期 |
9 |
侯小鹏,唐永哲;一种高速伺服系统的精确控制策略[J];微电机;2005年03期 |
10 |
武交峰;杜永贵;;基于自适应在线遗传算法整定的PID控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06年06期 |
11 |
周延延;吴晓燕;李刚;;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研究[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2 |
刘春艳;曲尔光;;基于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器在电厂热工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力学报;2007年03期 |
13 |
杜汉强;张广文;;基于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张力控制系统[J];包装工程;2008年01期 |
14 |
石树林;栾丽君;李效志;;串连盘式管道连续输送系统基于BP神经网络PID结构控制[J];机械传动;2009年02期 |
15 |
曲尔光;刘春艳;刘文军;;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自整定控制系统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09年08期 |
16 |
卢礼华;梁迎春;于福利;苏宝库;;传统控制器实现有摩擦系统的大行程纳米定位(英文)[J];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2010年01期 |
17 |
S.Thompson
,黄章树;不需辨识对象的多变量PID控制器[J];机器人;1984年05期 |
18 |
宁玉杰;工业组态软件中PID控制器的设计[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
19 |
龚建芳;神经网络在直流调速中应用[J];上海电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
20 |
袁锴,汤炳新;基于MATLAB的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200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