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abVIEW的压力脉冲固态发酵反应器的研究
【摘要】:固态发酵(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SSF)技术的研究对于自然界纤维素的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解决固态发酵体系的过热问题成为制约固态发酵反应器放大和工业化应用的瓶颈。
本论文基于虚拟仪器概念,组建和开发了压力脉冲固态发酵反应器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以康宁木霉为菌种,麸皮和玉米芯为发酵基质,对空气脉冲固态发酵反应器的操作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本论文的文章结构为:
第一章对固态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及虚拟仪器技术进行综述,指出固态发酵技术对于纤维素酶的生产、自然界纤维素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在虚拟仪器技术基础上的测控系统能有效地控制固态发酵过程;
第二章对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进行描述;
第三章主要论述在虚拟仪器概念下组建和开发压力脉冲填充床固态发酵反应器及其测控系统;
第四章对空气脉冲固态发酵反应器的操作特性,包括水分蒸发、热量转移、温度分布等进行了研究;
第五章对本论文进行总结,提出课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实验结果表明,压力脉冲填充床固态发酵反应器的测量和控制系统为固态发酵的研究和过程控制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测控软件操作界面友好、功能强大。在压力脉冲条件下,填充床固态发酵反应器的系统散热性能得到强化,其固有的温度梯度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压力脉冲填充床能创造更适于菌体生长所需的温度和湿度条件。
|
|
|
|
1 |
张卫国;刘欣;陈永泉;;固态发酵灵芝多糖营养保健口服液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年09期 |
2 |
黄仲华;食醋生产技术问答一百题[J];中国调味品;1988年01期 |
3 |
李庆国;赵世欣;;对利用大容积发酵池进行固态发酵制醋工艺的几点看法和建议[J];上海调味品;1993年04期 |
4 |
夏黎明;纤维废料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1999年01期 |
5 |
吴大治,张礼星,徐柔,章克昌;固态发酵生产细菌α-淀粉酶[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6 |
张丽萍,钱磊,程辉彩,籍宝霞,靳庆生;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条件及酶性质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7 |
张礼星,徐柔,石贵阳,章克昌;麦糟固态发酵生产纤维素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0年03期 |
8 |
周晓宏,陈洪章,李佐虎;固态发酵中纤维素基质降解过程初步研究[J];过程工程学报;2003年05期 |
9 |
冮洁,杜连祥,路福平,廖海印;里氏木霉306产t-PA固态发酵条件的研究[J];工业微生物;2005年02期 |
10 |
孙翠霞;弓爱君;姚伟芳;邱丽娜;曹艳秋;;苏云金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培养基的优化[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年08期 |
11 |
刘德海;王红云;苏辉;安明理;周伏忠;王海鹰;;木聚糖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研究[J];中国酿造;2006年08期 |
12 |
吴定;刘常金;刘长鹏;姚明兰;路桂红;周建新;迟媛;施常青;;少孢根霉固态发酵β-葡萄糖酶关键单元优化研究[J];中国酿造;2007年06期 |
13 |
董义伟;李大平;田崇民;何晓红;高平;;纤维素酶的固态发酵及酶学性质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7年03期 |
14 |
徐桂转;马俊军;张百良;;固态发酵技术在酶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
15 |
李志锐;芦明春;王莉;刘英新;高跃;金凤燮;;Bacillus natto 918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年03期 |
16 |
刘波;芦明春;李志锐;刘英新;金风燮;;Aspergillus oryzae IF-39蛋白酶水解玉米醇溶蛋白[J];食品工业科技;2008年08期 |
17 |
杨佐毅;李理;;固态发酵中的传感器检测技术[J];食品工业科技;2010年01期 |
18 |
陈聪;周素梅;;固态发酵生产裂褶菌多糖的动力学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0年08期 |
19 |
刘利军;杨玲;;马铃薯渣固态发酵产复合酶的条件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年02期 |
20 |
李浪;杨旭;薛永亮;;现代固态发酵技术工艺、设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