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体化到分化——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发展历程的分析
【摘要】:解放后的中国陶瓷艺术,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恢复发展工作,使陶瓷业重获生机,传统陶瓷手工技术的继承得到重视与发展。但是,从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中国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一元性和政治性。政治、经济和文化高度地强制性地统一在一起,我国在政治、经济封闭的环境中以“一体化”的形式,发展“工艺美术”。在初级工业化的生产模式建立以后,仍然以对手工艺的认识来理解工业化的产品设计;以手工业的生产方式来指导、安排产业化的生产只能是弊端重重,阻碍陶瓷产业的工业化发展进程。对于陶瓷美术创作,沿用工艺美术的创作观,同样强调“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工艺美术品产业化的生产观来进行美术品的生产必然违背艺术的发展规律,使美术创作与设计艺术产生错位。一元化的社会、经济体制使得艺术沿着一体化的方式发展并最终走向僵化和教条。
80年代后,当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在激变的社会形态中已逐渐产生不同层面的分化:专业性的差别、文化形态的差别、教育形式的差别等,无一不是当代陶瓷艺术通过分化走向自我完善和质变的过程。这是陶瓷美术创作与陶瓷设计艺术各自建立起各自系统的自律性、规范性,走向成熟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