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

李彬  
【摘要】:本文对地铁等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理论及其工程应用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研究了高烈度区内多个地铁工程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 (1)为了突破动力人工边界不能兼顾静力效应的局限,基于现有的粘弹性动力人工边界,结合半无限空间中静力问题基本解,提出了可以进行静-动力联合分析的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 (2)研究了粘弹性人工边界上的波动输入方法,给出了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上静力边界条件的确定方法;进而探讨了粘弹性人工边界的数值模拟技术,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编制了辅助程序VSBC。 (3)基于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及相应波动输入方法,建立了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考虑结构材料非线性、土动力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 (4)以伊朗德黑兰市地铁一号线北延线工程、北京市地铁五号线工程和阪神地震中严重破坏的大开地铁站为背景,对地铁地下车站及区间隧道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总结了地铁地下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研究了影响地下结构动力反应的控制地震动参数,建议将地面峰值相对位移作为一种针对地下结构的设计地震动参数。 (5)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建议了一种新的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拟静力方法,进而提出了适用于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Push-over方法,并结合实际工程与基于粘弹性静-动力统一人工边界的静-动力联合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证明了地下结构Push-over方法的可靠性及其良好的模拟精度。 (6)基于粘弹性人工边界实现了Rayleigh波的有效输入,解决了Rayleigh波的时域输入问题,初步研究了Rayleigh波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毛武峰;林丽芬;郝鹏飞;;地下结构水浮力滞后作用下的变形研究[J];广东建材;2011年08期
2 阳文华;;火郎峪桥地震响应分析[J];市政技术;2010年S1期
3 寇利;;上海地区某地源热泵项目管道穿底板防水套管应用研究[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11年04期
4 魏守文;;现代高层结构设计与抗震要求[J];江西建材;2011年02期
5 刘孟云;;铁路矮塔斜拉桥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J];四川建筑;2011年03期
6 刘永军;胡会超;李凯;程朋;;工业建筑地下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年02期
7 倪镭;唐宏德;曹林放;叶军;;上海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建设回顾与展望[J];华东电力;2011年08期
8 李丰;宋二祥;;刚性桩复合地基抗震计算的一种简化方法[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9 单华廷;李立云;杜修力;;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中材料非线性的影响[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0 李文盛;代艳辉;;外廊式砌体结构的抗震分析与加固[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11 李迎欣;;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抗震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24期
12 石玉成;李舒;刘琨;;地震作用下骆驼城土遗址的安全性评价[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03期
13 赵杰;郑洋;王桂萱;周金领;;地震作用下核电取水明渠导流堤稳定分析[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14 李又明;;高水位地下结构的防水施工措施与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0年05期
15 张连明;童伟;高晓梅;范书立;;官地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抗震分析[J];水电站设计;2011年02期
16 潘国明;胡凯;陈跃;;某中学体育馆结构改造加固设计与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11年07期
17 吴基昌;邵敬东;;大岗山水电站工程抗震研究综述[J];人民长江;2011年14期
18 孙帅;;徐州汉化像石博物馆抗震设计[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1期
19 张亚敬;张燎军;陈立;;汶川地震实测波作用下高耸进水塔结构损伤开裂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1年09期
20 韩善剑;葛浩宾;;20+25+25+20连续箱梁桥墩柱抗震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永来;刘智勇;韩文星;;地震作用下矩形地下结构横断面应变传递率研究[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素灵;许建东;曹华明;;石化企业抗震分析的基本框架和方法[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3 吴世红;崔岩;郭肃清;;地下结构是结构工程的重要领域[A];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6年
4 徐志英;徐新宁;;地下结构地震动土压力分析[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5 张亚辉;赵岩;李云鹏;唐光武;林家浩;;大跨度结构抗震分析软件系统[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张俊杰;胡世德;;轻轨高架桥抗震分析[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辛娅云;;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A];第二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雷;赵青;刘国平;;纤维素纤维在某大型地下结构工程裂缝控制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明年;关宝树;;地下结构是减震结构[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0 崔岩;吴世红;宋二祥;;排水渗流对地下结构外水压的影响[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199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彬;地铁地下结构抗震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王文沛;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3 孙海峰;地下结构地震破坏机理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11年
4 高峰;地下结构动力分析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5 严松宏;地下结构随机地震响应分析及其动力可靠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6 何剑平;液化场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袁蕾;不规则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与土结相互作用相关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孔德森;桩——土相互作用计算模型及其在桩基结构抗震分析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刘爱文;基于壳模型的埋地管线抗震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10 任俊超;大跨空间斜拉结构的抗震反应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庆霞;复杂荷载条件地下结构的可靠性评价[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2 郑伟龙;北京地区地下结构上的浮力作用机理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戴皓华;人防地下结构抗震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陈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北岸竖井内弯管三维抗震分析[D];同济大学;2007年
5 田雪娟;地铁车站抗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张国才;坡地地下结构浮力计算方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程爱宝;爆破震动对地下结构顶板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韩金亮;结构抗震分析中侧向荷载分布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朱彬;城市地下工程结构抗震分析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旭阳;绵竹市回澜匝道桥抗震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汇文刘杨堂;规划展示馆建设稳步推进[N];镇江日报;2008年
2 徐征;新型高层建筑结构与材料的抗震分析和设计探讨[N];中华建筑报;2008年
3 记者 刘宇鑫 实习生 李山;紧邻楼房施工须有安全保证[N];北京日报;2009年
4 胡以军 张青建 愈智龙;一冶承建的三明阳光城工程顺利推进[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刘枫;新北京南站站台的悬垂梁结构[N];建筑时报;2007年
6 杨素英;迎泽大街改造预计8月26日竣工[N];山西经济日报;2007年
7 记者 孙晓云 张彤;新机场航站楼地下结构全面完成[N];云南日报;2009年
8 叶军;析APF湿铺/预铺自粘卷材防水原理和APF复合防水系统特点[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谈健张美薇 刘联伟 柯梅丽 陈之泉 王离;活跃在岩土工程领域的“杂家”——林培源[N];广东建设报;2007年
10 张同德;用汗水和智慧谱写[N];中华建筑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