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研究与借鉴

陈晶  
【摘要】:本文以研究室对徽州明清村落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为基础,以当地的自然、经济以及社会文化为背景,结合在当地的项目实践,进一步探索徽州聚落的外部空间特征以及对当代外部空间设计的启示。 在文章的前篇,以研究生期间调研过的徽州代表村落,如西递、宏村、棠樾、唐模、晓起、瞻淇等为对象,从聚落的空间意象、空间结构和空间特征三个方面深入剖析,总结出村落外部空间“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内涵;中篇在上篇分析的基础上推理,探索徽州聚落外部空间与当代外部空间设计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提出可以借鉴的元素与设计方法;下篇联系实际项目---黄山奇墅湖国际旅游度假村的外部空间设计实践论证前面所述的理论。提出对待传统聚落外部空间应采用文化演进、功能求精和理念创新的原则。 “现代建筑的地区化,乡土建筑的现代化,殊途同归,推动世界和地区的进步与丰富多彩”,在 1999 年北京世界建筑师协会上发表的《北京宪章》明确提出了对待传统的观点应该站在发展的角度,既不能用狭隘封闭的心态来推崇它,也不应当用今天和未来的价值观苛求它,挑剔它。我们应该以谦虚的、客观的态度学习传统,同时能够在当代设计实践中大胆创新。 本文正是希望通过对一个具体的方面---聚落外部空间的“现代化”与“地区华”研究,探索传统聚落可能的发展途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宏伟;论西藏城镇建设中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问题[J];西藏大学学报(汉文版);2005年01期
2 苏波;张芳兰;;高楼大厦中残存的传统建筑符号[J];山西建筑;2007年17期
3 黄薇;;中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之美学精神初探[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07期
4 顾相刚;;以解构的视角看中国传统建筑[J];四川建筑;2010年04期
5 张友军;刘岚;;传统建筑构造风格在当代的应用转化——以浙东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6 全峰梅;;东南亚传统建筑的技术特征分析[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10期
7 靳炳勋;建筑意象论[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张汉君;抢救传统建筑是名城保护与发展继承的重要问题[J];规划师;1996年01期
9 ;第八届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学术研讨会曲阜宣言——保护传统建筑、延续传统城市风貌、弘扬民族文化[J];规划师;1997年01期
10 俞德鸣;徐明;方浩;;作品欣赏[J];上海城市规划;2000年06期
11 王瑛;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2 ;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无锡隆重召开[J];建筑师;2004年04期
13 唐孝祥;第13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无锡传统建筑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无锡隆重召开[J];新建筑;2004年05期
14 燕宁娜;;传统建筑形式与宗教内涵的结合——析宁夏同心清真大寺建筑[J];中外建筑;2006年04期
15 刘宇;;以良户古村落为例谈传统建筑的艺术成就[J];山西建筑;2008年18期
16 张晓燕;李宝丰;;浅析廊在传统园林中的作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7 洪艳;李茹冰;张磊;;浙江传统建筑的“水”文化特色[J];华中建筑;2008年12期
18 高婧;傅红;林阳;;传统建筑空间与功能小议——以黄龙溪为例论传统建筑保护[J];四川建筑;2009年05期
19 田鸣;张玲玲;;妹岛建筑中的传统特质和极少主义特征——以S住宅为例[J];广东科技;2009年24期
20 张华林;;浅谈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与造型[J];科技资讯;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编者说明[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2 彭全民;;深圳传统建筑保护与创建国际花园城市[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二)[C];2000年
3 ;编辑说明[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1年
4 王承沂;;论传统建筑的民族性和地域性[A];地域建筑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黄元浦;;浅谈传统建筑园林与城镇景观[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6 方益萍;;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传统建筑园林规划——以济南珍珠泉及德王府花园为例[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7 梁敦睦;;城市景观建设与传统建筑园林[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1999年
8 高琛;;营造的智慧——南捕厅传统建筑修缮保护工程中的适用性技术研究[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9 赖德劭;;岭南传统建筑中的防水技术[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雍振华;;苏州的传统建筑[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从华;闽台传统建筑文化历史渊源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2 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3 罗冬华;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董睿;易学空间观与中国传统建筑[D];山东大学;2012年
5 王瑛;建筑趋同与多元的文化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6 赵逵;川盐古道上的传统聚落与建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伟;韩城古城传统建筑环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关系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张利;基于计划、控制实施的数字化建筑施工体系的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3年
10 郑红;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晶;徽州地区传统聚落外部空间的研究与借鉴[D];清华大学;2005年
2 陈日飙;大昌古镇的历史文化与传统建筑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3 王楠;峡江地区传统建筑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4 汪智洋;二王庙建筑群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李大伟;传统建筑意象在现代商业建筑中的延伸与应用[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6 殷晓君;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D];南昌大学;2008年
7 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D];重庆大学;2004年
8 吴樱;巴蜀传统建筑地域特色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唐栩;甘青地区传统建筑工艺特色初探[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石红超;苏南浙南传统建筑小木作匠艺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佳;传统建筑教育价值几何?[N];中华建筑报;2005年
2 记者 顾意亮;都江堰文物古迹经受住了地震考验[N];人民政协报;2008年
3 田丰;漳州传统民居(四)[N];闽南日报;2008年
4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 谢浩;岭南传统建筑的防雨技术剖析[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易言;庭院贵在“四合”[N];兰州日报;2007年
6 田丰;漳州传统民居(三)[N];闽南日报;2008年
7 记者 孟宪玲;撒拉族传统建筑落户中华民族园[N];中国民族报;2004年
8 肖卫琴;乌海传统建筑业向现代建筑业转变[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9 广东工业大学 谢浩;从节能角度看广东传统建筑[N];中国建材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汪丽军;香格里拉的“绿色乡土建筑”[N];云南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