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微阵列相位检测图像信息采集系统研究
【摘要】:高通量 SPR(表面等离子共振)微阵列检测技术对蛋白质组学研究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有重要意义,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相位检测是 SPR 传感器中分辨率最高的一种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则是实现其高分辨率的关键之一,其中涉及光电转换、ADC(模数转换)、数据传输和算法。本论文主要研究 SPR 微阵列相位检测图像信息采集系统。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基于SPR 相位检测的图像信息获取依据与处理方法,接着设计了基于高分辨率黑白 CCD(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图像信息采集系统,最后通过实验分析了该系统的精度。
当前基于 SPR 微阵列相位检测传感器的数据处理算法主要有相关法、正弦拟合和 FTP(傅立叶变换)等,其分辨率与空间采样频率、采样周期数、ADC 位数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数值模拟详细分析了这些参数对分辨率的影响,从而获得了理论最优值,用以指导电路设计。
SPR 微阵列相位检测信息是基于空间调制的波面干涉图像,为了获取高精度的图像信息,通常采用以高分辨率黑白 CCD 为传感器的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的误差来源主要有图像接收器件 CCD 噪声,电路噪声,ADC转换误差等,必须通过合理的电路设计来降低噪声,才能获取高精度图像。同时,图像信息还必须高速传输到计算机,以便进行实时数据处理。基于以上分析,确定了高分辨率黑白 CCD 传感器采集、专用 ADC 对 CCD 模拟信号进行模数转换、USB(通用串行总线)传输的设计方案。
设计并实现了硬件电路和与硬件电路相配套的系列软件,并构成了图像采集试验系统。其中,硬件电路包括 CCD 驱动电路、ADC 转换电路、USB 传输电路、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控制电路等;系列软件包括USB 固件控制、驱动程序和测试应用程序等。
利用调试好的图像采集试验系统,获取了图像信息,并通过实验研究着重分析了所采集图像的质量,包括灵敏度、噪声和精度,并且指出了设计不足和进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
|
|
|
1 |
姜守达;王晶;;感应移相器转角位置检测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
2 |
宋新菊;李东;王艳林;刘桂礼;;用于石英晶体——频率测试相位检测技术研究[J];传感器世界;2006年11期 |
3 |
高燕;熊焰;李京文;;QRS波相位检测算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4 |
李德骏,王水兵;全数字化功率因数自动补偿器的设计[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
5 |
陈新军,叶梅,叶虎年;光纤位移传感器在微位移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2年04期 |
6 |
周小平,何丰,黄涛;变压器相位检测方法的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7 |
小角色;王俊渊;;不仅仅是华丽 富士FINEPIX Z808EXR&索尼DSC-TX9C演绎全能之美[J];移动信息;2010年10期 |
8 |
李磊源,施文康,周薇;变压器移相角的数字测量方法及其比较[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年03期 |
9 |
王力生;阮家栋;;长江水位遥测遥报系统[J];电气自动化;1997年04期 |
10 |
余兴龙,刘俊锋,定翔;基于SPR相位检测的蛋白质芯片信号获取与处理研究[J];生命科学仪器;2005年03期 |
11 |
王远东;马晓红;赵华凤;;基于谐波分析的相位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J];光电子.激光;2009年10期 |
12 |
高希才,赵纯亮,王德和;干涉型光纤传感技术研究[J];压电与声光;1991年03期 |
13 |
金光龙,李英俊,吴春晓,杨国君;异步电动机的智能保护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
14 |
孙方;;星载傅里叶光谱仪动态校正技术研究[J];红外;2006年10期 |
15 |
李璐;吴峻;孙玉绘;;高速磁浮列车相位检测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8年08期 |
16 |
杨俊;关可;梁佳;;DFT变换法在科氏质量流量计相位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6期 |
17 |
孙方;代作晓;华建文;窦秀明;王模昌;;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准直性误差检测技术[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6年S2期 |
18 |
李振华;张颖颖;;SPR相位检测方法及应用[J];光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
19 |
张悲鸿;;单片机相位检测的应用与设计[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1992年01期 |
20 |
周渭;相检宽带测频仪器的扩展使用[J];宇航计测技术;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