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电压低功耗CMOS射频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摘要】:随着无线通信和CMOS工艺的发展,采用CMOS工艺实现射频通信电路和系统成为合理的选择。这样的混合信号系统要求前端电路能够在低电压下工作。同时,现代射频通信前端尤其是LNA必须具有低噪声、高线性,在低功耗的条件下实现这些要求是实现射频通信系统关键技术之一。
本论文研究了低电压、低功耗CMOS低噪声放大器(LNA)的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1.对短沟道MOSFET电路仿真模型在特定运用状态下(强反型饱和区)进行简化,提出了一个简化设计模型以及通过电路仿真和数据拟合提取模型参数的方法。用这个方法可以推出MOSFET的大信号、小信号和噪声模型,用来分析预测电感源极负反馈LNA的增益、噪声、线性度和功耗,减少设计迭代次数。
2.分析了0.18微米工艺下MOSFET中各种噪声对于电感源极负反馈LNA噪声系数的影响,得到了计算噪声系数的解析式,并由此得出结论,由于寄生电容的作用,LNA的噪声系数依然主要决定于沟道热噪声电流;因此适当设计输入跨导级MOSFET的尺寸,可以实现低功耗低噪声。设计了一个低电压的折叠结构电感源极负反馈共源共栅LNA,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3.应用级数展开的方法分析了电感源极负反馈LNA的非线性,得到了LNA线性度和功耗关于栅源偏置电压和MOSFET尺寸的解析表达式。为了获得高的线性度,有必要采取补偿的办法。比较了各种非线性补偿方法,提出了一种低电压的用线性区MOSFET补偿来提高线性度的折叠型电感源极负反馈共源共栅LNA,给出了该电路的设计原则。流片测试结果证明了采用这种按照这个原则设计的补偿结构电路能够以较小的功耗代价将输入三阶交截点功率提高约5dB。
4.解析分析了封装寄生效应对源极电感负反馈LNA各项性能的影响。指出在给定封装寄生参数的条件下,为了保证LNA输入端阻抗严格匹配以及高增益、低噪声,应当适当加大输入级MOSFET的栅源之间的电容。比较了两种加大电容的方法,指出适当加大MOSFET沟道长度的方法优于添加附加并联电容的方法。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
|
|
|
1 |
张剑,谭泽光;基于完备系统概念的CIMS[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9期 |
2 |
王银河,戴冠中;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模型输出跟随控制系统的鲁棒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0年04期 |
3 |
李敏强,王琛,周静;CSCW系统中协同机制及协同活动模型[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4期 |
4 |
于金辉,徐晓刚,彭群生;用随机正弦波拟合卡通流水[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年05期 |
5 |
周勇,张海涛,李学垣;面向对象的土壤地形体数字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遥感学报;2001年05期 |
6 |
常晋义;决策支持系统在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02年12期 |
7 |
赵小松,郭红旗,章青,刘又午;加工中心误差补偿方案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06期 |
8 |
袁德成,樊立萍,于海斌;典型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仿真平台的构造[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11期 |
9 |
龚跃;人口线性系统模型探讨[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2年05期 |
10 |
陈清华,杨彦军,刘岚芳;北京市中长期经济发展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1996年02期 |
11 |
周宗潭,胡德文,王正志;自组织的神经网络方法和群落生长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7年04期 |
12 |
陈铁英,吴相林,皮建文;多分厂、多机型纺织企业生产计划模型及优化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7年05期 |
13 |
吴会松;试论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工程[J];计算机系统应用;1997年08期 |
14 |
彭肖;电信管理网体系结构[J];四川通信技术;1997年01期 |
15 |
张广泉,戎玫,沈一栋;并发系统基本模型及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16 |
戎玫,张广泉,沈一栋;一种新的混合式定性诊断推理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
17 |
欧阳欢,林海燕;建立科、农、工、贸、旅综合型科研所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1998年03期 |
18 |
刘沛军;技术资产组合评估法初探[J];科学管理研究;1998年03期 |
19 |
周前祥,彭世济,张达贤;工程系统随机模糊可靠性模型及其应用的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年06期 |
20 |
郭朝珍;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