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向燃烧锅炉炉内结渣过程和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
【摘要】:针对电力工业中四角切向燃烧煤粉锅炉燃用易结渣烟煤时,炉内发生严重结渣的技术难题,本文在结渣过程的微观机理,炉内外部相关条件的影响和在防渣新技术开发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工作。
本文根据炉内温度场,烟气成份浓度场,速度场,明显的不均匀现象,提出了扩大火焰边部与水冷壁壁面之间的区域和中心燃烧区域两区的“三场”特性的差异,在炉内建立低温,高氧量,低固相浓度和燃烧反应率的近壁区,可以减轻壁面结渣的思想。并通过优化燃烧器的结构参数和优化炉内运行参数来从技术上实现这一思想。
据此,研制开发了旨在防止炉内结渣的空间相交组合射流燃烧器,该型燃烧器形成的独特炉内流场结构,可使炉内近壁区形成低温,高氧,低固相浓度的利于防渣的近壁区。在壁区附近形成的逆向环流流场结构有明显的抑制结渣的作用。
与此同时,针对结渣过程的“区域特性”和“阶段特性”的特点,改进了传统的炉内燃烧整体均化的运行调整试验方法,提出了,把调试过程集中在结渣易发小区域内的“分区优化调试方法”。从而使调试更具有针对性,调试结果予报功能更强。这两项技术在工业性试验中都取得了成功。
本文对这两项技术分别做了冷热态试验研究和对防渣机理作了理论分析。
|
|
|
|
1 |
盛昌栋,黄永生;国外煤粉炉结渣诊断与监控技术的进展[J];锅炉技术;1997年08期 |
2 |
王斌忠,吴占松,许立冬,常宝成;煤粉炉水冷壁结渣故障特征提取[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5期 |
3 |
潘朝红,魏春枝,李永华;锅炉改造对结渣的影响[J];锅炉制造;2002年03期 |
4 |
邬冰,朱跃,郭文清;对低挥发分无烟煤结渣特性的研究[J];黑龙江电力;1995年05期 |
5 |
吴健旭,李长佶;DG130/9.8-Ⅰ型锅炉燃用褐煤结渣问题的处理[J];广西电力技术;1998年04期 |
6 |
唐建成,赵振宁;410t/h燃煤锅炉水冷壁结渣原因探讨及其解决[J];华北电力技术;2005年01期 |
7 |
李凤瑞,池作和,周昊,岑可法;切向燃烧锅炉炉膛结渣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热力发电;2000年01期 |
8 |
陈志国,华永明,盛昌栋,周强泰;硫铁矿颗粒在炉内运动数值模拟及对结渣的影响[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1年02期 |
9 |
吴占松,王斌忠,王民汉,张衍国;煤粉炉整体结渣故障诊断模型[J];热力发电;2003年01期 |
10 |
赵育,张仕萍;棒材厂加热炉实炉底不结渣探析[J];江西能源;2004年03期 |
11 |
陈冬林,李立,欧阳昌盛;煤质特性差异对混煤燃烧锅炉结渣特性的影响[J];锅炉技术;1995年12期 |
12 |
徐明厚,胡泰来,袁建伟,曾汉才;420 t/h同心正反切圆锅炉燃烧优化的数值计算[J];热能动力工程;1996年03期 |
13 |
苗长信,李凯,刘福国;菏泽发电厂 M419 型锅炉结渣及汽温问题研究[J];山东电力技术;1997年04期 |
14 |
;强化企业管理深入挖潜改造[J];中国电力;1998年09期 |
15 |
刘春城;半煤气化燃烧炉的结渣及对策[J];节能;2000年02期 |
16 |
池作和,周昊,蒋啸,徐璋,岑可法,易绪涛,王维;解决300MW锅炉炉内严重结渣问题的技术和方法[J];热力发电;2002年05期 |
17 |
陈刚,丘纪华,郑楚光;偏转二次风对炉内结渣影响的研究[J];锅炉技术;2003年01期 |
18 |
王军,魏铁铮,关金峰;判断大容量锅炉炉内沾污情况参数的探讨[J];华北电力技术;1994年05期 |
19 |
吴劲,袁伟;锅炉炉底结渣原因分析[J];华东电力;1994年12期 |
20 |
杨志忠;煤中矿物质的炉内特性机理研究[J];电站系统工程;1996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