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阻挡放电冷等离子体去除NO的研究
【摘要】:
随着汽车尾气排放在污染源中所占比例的日益增长,研究如何降低汽车尾气中各种有害成份,尤其是NOx的排放,已成为目前的一个热点。由于冷等离子体在净化空气污染方面的高效率、低能耗等独特优点,逐渐引起了研究者广泛的关注。本文比较分析了各种放电模式和反应器结构的优缺点,阐明了介质阻挡放电冷等离子体用于汽车尾气排放净化的优势。
针对N2/NO混合气系统,建立了高能电子去除NO的化学反应模型。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数学模型进行量级分析,据此提出合理的简化模型,得到了有高能电子参与的N2/NO纯粹化学反应系统中,NO粒子数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可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设计建立了一套可以安全操作的实验系统,系统研究了气体流量、NO初始浓度、放电电压与添加O2等对NO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介质阻挡放电可以比较高效地去除NO,产物是N2和O2。气体流量的增大和NO初始浓度的提高会降低NO的去除率,而放电电压升高将提高NO的去除率,但随着电压的持续升高,这种增长的趋势将趋于平缓。添加O2会降低NO的去除率。系统研究了放电管各种本征因素对去除NO的影响。结果表明:介质层材料的介电常数越大,厚度越薄,越有助于提高NO的去除率;对于中心电极直径和介质层的内径,应该存在最佳尺寸使得NO的去除率达到最佳;放电区长度延长,也可以提高NO去除效率。
建立了介质阻挡放电管去除NO的理论模型。考虑O2生成与放电时间的影响,对模型做了进一步的修正。改进后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实验结果。采用此模型,可以系统分析各种因素对介质阻挡放电去除NO效率的影响。
在前述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改变介质层的位置,在保持放电管总体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NO的去除率。
|
|
|
|
1 |
李春鸿;处理低浓度NO_x的稀土催化剂[J];稀土信息;1994年01期 |
2 |
易清风,赵红钢;电化学法去除SO_2/NO_x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0年02期 |
3 |
董金,黄克师;电晕放电喷雾净化烟气中 NO_x 的实验研究[J];发电设备;1999年02期 |
4 |
田莉雅,魏新增,周旺;简述日本降低燃煤锅炉NO_x产生的实用技术[J];能源环境保护;1999年06期 |
5 |
燕林;日本汽车NO_x和PM的排放量[J];炼油设计;2000年01期 |
6 |
张士莹;微生物吸收烟道气中的NO_x[J];河北化工;1994年02期 |
7 |
陈笃慧;燃煤烟气中SO_2和NO_X的防治[J];化工环保;1997年03期 |
8 |
钟北京,狄青;降低高温烟气中NO_x含量的Thermal De-NO_x方法[J];热力发电;1997年04期 |
9 |
李青,李刚;柴油车的排气净化催化剂与有关技术[J];贵金属;2000年04期 |
10 |
陈理;国外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开发近况[J];化工环保;1997年03期 |
11 |
冯明良,黄治斌;平板玻璃生产过程中如何减少NO_X、CO_2的排放[J];玻璃;1999年06期 |
12 |
岑华;FCC催化剂再生中NO_x的生成与排除[J];石油炼制与化工;2003年02期 |
13 |
罗永才;氨-NO_x气相反应斜孔塔碱液吸收法对NO_x净化的研究[J];环境科学;1980年01期 |
14 |
曾克思;余刚;蒋彦龙;;等离子体NO_x脱除技术概述[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6年04期 |
15 |
常致成;用天然气催化还原法处理NO_x废气[J];化工环保;1994年05期 |
16 |
正;日本公司推出光催化除NO_x新涂料[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8年11期 |
17 |
张济宇;用脱硝技术除去NO_x的方法[J];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
18 |
张路宁,赵军;工业炉窑燃烧过程中热力NO_x的生成与控制技术[J];工业炉;1995年01期 |
19 |
张军;一种低NO_X新型燃烧器的介绍[J];工业炉;1998年01期 |
20 |
徐安武,刘汉钦,李玉光;NO_x气相光催化氧化降解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