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宽带通信收发机研究
【摘要】:
本论文研究了超宽带脉冲收发机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RAKE接收机、多用户检测、相关器和延时线电路设计。
论文以M元双正交键控直接序列扩频为调制方式的脉冲超宽带通信做为研究对象,全面研究了该调制方式下的RAKE接收机的理论性能,并且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由于这种传统的RAKE接收机在前端模拟电路中需要大量相关器单元,因此论文提出一种简化RAKE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在前端只需要较少模拟相关器单元,将RAKE接收与合并移至后端数字电路处理,从而降低对前端电路设计要求。分析和仿真证明,与传统RAKE接收机相比,简化RAKE接收机在误码率性能类似的情况下,能明显降低前端电路的复杂度。
为提高在多用户环境下的接收性能,论文基于简化RAKE接收机结构,提出了多用户RAKE接收机和最小均方误差标准的多用户检测算法。仿真表明,这两种接收机在多用户条件下性能明显优于单用户RAKE接收机。
论文对系统实现上所需要的关键电路模块也做了相应研究。相关器是一种专门用于超宽带脉冲通信信号检测的电路单元,它的功能是将输入脉冲与本地匹配脉冲进行相关运算。论文分别在SiGe BiCMOS工艺和CMOS工艺下设计了相关器电路。为对相关器的性能进行仿真和测试,我们提出双频模型。该模型解决了在没有高频脉冲源的情况下相关器的性能测试问题。由于应用于超宽带通信的相关器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为本地匹配脉冲信号和接收到的射频信号,因此它可以用一个周期时变系统描述。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适用于超宽带的相关器噪声模型。
延时线在接收机中的作用是将本地匹配脉冲产生延时,以供不同相关器对信号进行捕获和跟踪。我们在CMOS工艺下设计了由基本放大单元加上源级反馈网络组成的延时单元。
为对论文中的设计进行验证,我们采用SMIC 0.18μm射频和混合信号工艺对相关器和延时线进行了流片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路能够进行信号相关和延时运算,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
|
|
|
1 |
付永庆,王艳;盲自适应多用户检测方法研究[J];应用科技;2003年11期 |
2 |
侯晶晶,张辉;降低WCDMA RAKE接收机功耗的一种方法[J];广东通信技术;2001年11期 |
3 |
张海英,郑国莘;超宽带(UWB)技术及其抗干扰性能分析[J];电视技术;2004年11期 |
4 |
涂春江;刘伯安;陈弘毅;;用于超宽带通信的简化RAKE接收机[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10期 |
5 |
王巍,邱威,许雪松;适于多径慢衰落信道的RAKE接收机的DSP实现[J];森林工程;2003年02期 |
6 |
王军,王永德;两种新的码分多址多用户检测器[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2期 |
7 |
周利萍,汪敏;超宽带通信系统RAKE接收机性能[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8 |
王焱,程时昕;异步CDMA移动通信系统中采用分集接收的多用户检测器[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8年02期 |
9 |
董霄剑,尤肖虎;W CDMA中SOLSM 信道估计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1999年02期 |
10 |
王德强,刘丹谱,乐光新;超宽带Rake接收机在密集多径信道下的性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5年03期 |
11 |
连华;崔惠敏;赵瑞梅;胡勃宁;王亚芳;;CDMA系统中的分集接收技术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
12 |
邵菲;王廷豪;崔玉红;;直序扩频信号RAKE接收机的改进与实现[J];信息技术;2010年06期 |
13 |
王艺,张传福,马长征,吴伟陵;衰落信道下的新型MMSE接收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
14 |
熊萌立;颜斯泰;;DS-SS系统及其Rake接收机的设计和仿真[J];电信科学;2007年07期 |
15 |
高明华;邹丹;;WCDMA系统中RAKE接收技术的研究[J];大众科技;2007年06期 |
16 |
董霄剑,尤肖虎;WCDMA中一种新的信道估计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07期 |
17 |
张磊;吕善伟;李苗;;自适应RAKE接收技术[J];电子测量技术;2003年06期 |
18 |
王秀芳,赵忖,郭旭冰,任晶秋;采用自动频率校正的RAKE接收机[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9 |
张晓蓉;;多径衰落信道中的RAKE接收机性能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20 |
张新跃,陶小峰,张平,沈树群;一种适用于超宽带系统的低复杂度RAKE接收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