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个人低空轨道车辆初探

丁宁  
【摘要】: 自80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客运需求增长。城市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加上我国城市交通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城市交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证明,单靠路面交通根本不可能解决上述城市的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研制新型的城市交通工具,创建新型的公共交通系统,创造性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个人低空轨道车辆旨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充分发掘利用城市已有道路截面空间,采用单人多机的个人轨道交通方式,运行轨道处于道路上方的低空区域(路面上方5-7米)。这种交通体系应用了“流动个体”(Flowing Cell)的运载模式,配合相对独立的低空行车线路对公路运输的拥挤状况进行缓解,从而可以有效地弥补地铁、轻轨在覆盖面上的不足;而全天候有遮挡的单人座舱则使乘客拥有安静舒适的个人空间。在满足了出行效率的同时,也保证了出行的舒适性。 个人低空轨道车辆交通模式是在对城市人口出行方式的研究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合理组合和有效应用而形成的新型交通模式,充分考虑到了技术上的可行性。个人低空轨道车辆的线路铺设及站点规划与周围环境和道路情况相协调,例如处于绿化带中的低空轨道桥墩会将路面上的电线杆及路灯统一整合在一起,而站点将融入周围的建筑中,成为环境的一部分……诸如此类的规划设计,使其不会破坏城市的景观,反而会成为城市建设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城市个人低空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规化性的可用性很高,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且其性能大大高于现有的交通系统,具有经济性强、低成本、高收益、方便群众交通的特点。我们相信此系统作为现有交通系统的必要补充和发展,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概念和方式,将成为现代都市必不可少的公用设施和先进标志!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长沙全国首创绿色地铁,能耗降低20%[J];都市快轨交通;2010年02期
2 吕春娟;;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问题分析[J];上海铁道科技;2006年03期
3 张恒超;;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反恐建设规划[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8年Z1期
4 杨琴;;东京:轨道交通至上[J];运输经理世界;2011年05期
5 夏禾,吴萱,于大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6 陶林芳;国内外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上海建设科技;2005年05期
7 潘永刚;桂勤昌;田英杰;;轨道交通接入后对上海电网谐波的影响研究[J];四川电力技术;2006年S1期
8 蔡顺利;德国城市轨道交通概述——德国考察观感[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2年04期
9 何文凯;刘剑;王金桃;;基于危机事前管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管理[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6期
10 孔令洋;梁青槐;;资源节约型的直线电机轮轨交通系统[J];综合运输;2007年03期
11 杨宇;胡荣;;论轨道交通影响下之城市意象[J];装饰;2008年04期
12 李凤玲;史俊玲;;巴黎大区轨道交通系统[J];都市快轨交通;2009年01期
13 刘和芳;;香港轨道交通同站台换乘对轨道交通发展的启示[J];交通科技;2010年02期
14 黄明;;高压细水雾泵组式灭火系统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07期
15 何韶;;温哥华的轻快交通系统[J];世界建筑;1991年01期
16 杨赉良;李世雄;;哈尔滨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J];地下工程与隧道;2001年04期
17 燕飞,唐涛;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安全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18 李海峰;王炜;;轨道交通网络形态研究[J];规划师;2006年05期
19 付玲玲;梁养辉;闫亚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问题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7年10期
20 张宁;何铁军;王健;杨利强;施毅;;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票种设置及票务规则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明亮;;轨道交通系统中变制冷剂流量空调系统的优化设计[A];庆祝北京制冷学会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冠;;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交通体系优化构建的互动性显现——以天津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3 王冠;;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交通体系优化构建的互动性显现——以天津市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媛;秦勇;贾利民;刘萍;;轨道交通系统运行安全评估的安全域估计方法框架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宋晓波;郭永刚;;浅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0卷)[C];2008年
6 赵春刚;张捷;;关于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探讨[A];推进铁路新跨越加快经济大发展——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铁道分会场论文集[C];2004年
7 徐道钫;;不断认识、不断深入、不断优化——上海轨道交通系统规划过程的反思[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学会地铁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8 潘海啸;;轨道交通与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的优化——国际经验的启示[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董屾;史其信;;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对城市居住空间的影响机理[A];第六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曲经建;夏禾;曾攀;;轨道交通系统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A];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第十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燕飞;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形式化建模和模型检验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2 孔宪娟;基于元胞自动机的交通流建模及其特性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王友君;典型室内外环境空气污染特性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4 陈玫;公交经济补偿与公共目标改善联动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9年
5 赖比尔;大马士革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D];长安大学;2004年
6 李晨阳;基于谱系分析的城市交通资源产权配置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徐永能;大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结构演化机理与优化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徐劲;轨道交通系统随机振动特性及其动力可靠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周达天;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列车定位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10 付印平;列车追踪运行与节能优化建模及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宁;个人低空轨道车辆初探[D];清华大学;2006年
2 梁立升;基于未来悬挂式便捷轨道交通系统的交通工具的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3 梁俊秀;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轨道交通系统人因可靠性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李丽;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空气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向旭东;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综合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黄鹏飞;地铁绿化实施的生态价值效应与技术条件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7 马燕;轨道交通系统在我国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曲秀梅;轨道交通发展对沿线房地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王乐;城市轨道交通对周边房地产价值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黄林;广州至珠海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客流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明拥 委员;加强我市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与管理的几点建议[N];营口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陶玮 实习生 徐志达 通讯员 王建伟;“六横六纵”城市交通体系明年建成[N];嘉兴日报;2010年
3 张卫良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伦敦城市交通体系构建不落窠臼[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通讯员 张军剑;呼图壁县 构建城市交通体系 形成七纵七横网络[N];昌吉日报(汉);2011年
5 记者 周婧 见习记者 彭汐;全力打造便捷畅通的城市交通体系[N];闽东日报;2011年
6 记者 舒涓 通讯员 鞠杨 穗府研;加快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建设 强化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功能[N];广州日报;2009年
7 闫峥 ;200万辆:考验城市交通体系[N];工人日报;2003年
8 记者 张瀚予;科学规划加快建设绿色城市交通体系[N];长治日报;2011年
9 方显龙 刘小青;湖南衡阳城市交通体系规划初亮相[N];中国建设报;2010年
10 记者 王笠舟 通讯员 杨鑫;昆明轻轨要试运行后再定价[N];昆明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