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纵向运动多模型分层切换控制
【摘要】:
严峻的交通安全问题使得汽车纵向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先进汽车控制与安全系统AVCSS(Advanced Vehicle Control and Safety System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汽车纵向动力学系统的复杂性使得建立的模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导致传统的鲁棒和参数自适应控制方法很难保证良好的控制性能。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多模型分层切换控制方法,并应用该方法设计车速和加速度控制系统,实现了汽车纵向动力学模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时车速和加速度快速准确的控制。
论文首先应用鲁棒控制理论,提出对模型与对象之间不确定性系统增益进行估计的切换指标函数,设计对应的估计器和切换逻辑,给出鲁棒控制器集合的存在条件和设计方法,实现了基于鲁棒控制理论的多模型分层切换控制,并对控制系统的鲁棒稳定性和扰动抑制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然后,以汽车纵向运动控制系统中的车速和加速度控制器为对象,在分别采用平衡点线性化和逆模型线性化方法得到汽车纵向动力学系统的线性化模型,建立相应的不确定模型集合基础上,应用文中提出的方法对车速和加速度控制器进行设计,并对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验证。
为进一步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针对原有实验平台车扩展能力差和信息共享能力弱等不足,在研制电控辅助制动器基础上,设计并完成相关网络节点,建立了基于CAN网络的实验平台。
最后,在不同汽车和环境参数条件下,应用建立的实验平台对车速和加速度控制效果进行试验验证,并与参数自适应控制和PID控制系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法所完成的车速和加速度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为解决由于模型不确定性导致实际使用中汽车纵向运动控制系统性能降低的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
|
|
|
1 |
彭书华;李华德;曲永印;陈雯柏;;免疫切换控制及其在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J];电气传动;2009年08期 |
2 |
翟军勇;;基于能量守恒的桥吊防揺切换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S1期 |
3 |
薛振框,李少远;基于模型有效匹配的多模型切换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4 |
赵景波;周冰;李秀莲;贝绍轶;;电动化底盘动力转向系统多工况切换控制策略及性能试验[J];电机与控制学报;2013年11期 |
5 |
翟军勇;费树岷;;集装箱桥吊防摇切换控制研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9年06期 |
6 |
史继忠;分子筛吸附器的自动切换控制系统[J];深冷技术;2003年02期 |
7 |
潘金凤;赵建立;付世华;;逻辑切换控制网络的可控性和稳定性[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年04期 |
8 |
刘芬;王仁明;李寒生;曾晓;;统一混沌系统的脉冲切换控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
9 |
翟军勇;费树岷;达飞鹏;;基于神经网络多模型自适应切换控制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年24期 |
10 |
郑梓荣;变频与工频切换控制在大厦供水中的应用[J];广东建材;2005年10期 |
11 |
张永峰;程新功;宗西举;郭宝珠;陈静;侯广松;;单相有源电力滤波器的非线性切换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年18期 |
12 |
林孝工;谢业海;赵大威;徐树生;;基于滞后-停留时间切换控制的输入受限系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
13 |
冯爱林;;周期计时切换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J];中氮肥;1992年03期 |
14 |
林立,邢兆栋,陈秀和;抽油机电机的Δ/Y双向自动切换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01年10期 |
15 |
陈世江,刘宗全,朱忠平,吴永伟,罗迪辉;PLC在“6000”空分切换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深冷技术;1991年03期 |
16 |
彭乐无;;基于PLC的变频与工频切换控制[J];职业;2010年02期 |
17 |
邱翔宇;钱承山;莫旭阳;;基于T-S模型的最优模糊多模型切换控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13年08期 |
18 |
余穗颖,徐浩;大型LPG瓶组站自动切换控制系统的改进[J];城市燃气;2003年10期 |
19 |
段善旭,熊健,康勇,陈坚;一种UPS的数字化锁相及旁路检测和切换控制技术[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4年01期 |
20 |
段广仁,王好谦;多模型切换控制及其在BTT导弹设计中的应用[J];航空学报;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