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建筑能耗模拟用楼地和热桥传热计算方法研究

谢晓娜  
【摘要】: 建筑能耗模拟技术是研究建筑物围护在不同气候条件和使用状况下对建筑物全年能耗影响的有效手段。建筑能耗模拟程序都是基于建筑围护一维传热的假设而开发的,但建筑围护的某些部位的传热呈现明显的二维或三维特点,主要包括建筑物地下室和底层房间中与土层相接的围护(楼地),以及外墙、内墙、楼板、窗户等互相连接的部位(热桥);并且随着建筑物围护保温的日益加强,这些部位的传热对建筑物热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用原有的计算一维围护传热的方法计算这些部位会带来较大误差,因此迫切需要在建筑能耗模拟程序中增加处理建筑围护二维或三维传热的功能。 在研究楼地传热计算方法时,在地下区域热物性不随温度变化的假设下,分别研究各影响因素(室外大地表面温度、室内表面温度、邻室温差)作用下楼地传热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传热物理现象的特点,得到大地表面温度引起的室内表面附加热流、计算室内表面温度影响的一维等效平板、计算邻室传热的附加隔墙。这些结果计算速度快,并且用传统动态有限差分法程序验证了其计算精度;这些结果很容易集成到建筑模拟程序的一维传热计算体系中。 在研究热桥传热计算方法时,将其边界影响因素分为外部扰量和内部扰量两部分,外部扰量指与室外空气或邻室空气相邻的表面的温度,而内部扰量指与室内空气相邻的表面的温度;在热桥区域热物性不随温度变化的假设下,分别研究外部扰量和内部扰量作用下热桥传热的物理现象,通过分析传热物理现象的特点,得到计算外部扰量影响的一维外扰等效平板、以及计算内部扰量影响的一维内扰等效平板。求解外扰等效平板和内扰等效平板的计算速度快,并且用传统动态有限差分法程序验证了其计算精度;这些结果很容易集成到建筑模拟程序的一维传热计算体系中。 本文中楼地和热桥的研究成果为建立楼地和热桥的动态传热数据库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本文还研究了楼地和热桥动态传热数据库的建立方法。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洪家栋;;住宅中的热桥与节点处理[J];住宅科技;1992年08期
2 许鸣,杨江金,周达良;节能建筑外墙保温隔热层厚度确定的设计要点[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3年12期
3 夏赟,宋志晨,赵旸;关于影响砌块节能效果的因素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5年03期
4 南艳丽;冯雅;谷晋川;王磊;;夏热冬冷地区热桥对节能围护结构的影响[J];建筑节能;2007年03期
5 张秀敏;王贵忠;鞠泽青;;外保温复合外墙热桥结露分析与防治技术[J];中国住宅设施;2009年12期
6 王栋;王纪芳;;外保温复合外墙热桥结露防治技术[J];住宅产业;2010年08期
7 刘文海;刘爱吉;岳程;;外保温复合外墙热桥结露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1年03期
8 吴俊云,王刚,刘训海,邬志敏,陈芝久;空调客车厢体结构传热数值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张有强;;内、外保温对热桥的影响[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05期
10 郝小罗;;建筑实施外墙外保温方法的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8期
11 赵德伟;陈永良;潘玉勤;;现浇泡沫混凝土自保温体系在寒冷地区应用探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年05期
12 孟群,夏延峰,毕百良;浅析冬季室内墙体结露及防治[J];低温建筑技术;2000年02期
13 南艳丽;冯雅;谷晋川;王磊;;建筑热桥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07年03期
14 邢国起;于景杰;马翠芬;吴俊喜;王亦德;;保温混凝土多孔砖节能建筑体系的研究[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9年01期
15 曹阳;;浅谈建筑节能与建筑体形设计[J];山西建筑;2009年28期
16 张晶,赵荣辉,王堤;浅谈节能型住宅的应用[J];低温建筑技术;1995年03期
17 邢国起;于景杰;马翠芬;吴俊喜;王亦德;;保温混凝土多孔砖建筑节能体系的研究[J];工程建设;2008年06期
18 沈正;王新荣;殷文;束光辉;;墙体自保温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0年05期
19 方泉强;;小议外墙内保温热桥的成因及处理措施[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4期
20 杨崇惠,李静豪;建筑节能设计浅谈[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玉双;杨伟军;蒋耀华;;热桥影响范围的研究[A];砌体结构理论与新型墙材应用[C];2007年
2 赵立华;秦翠翠;;墙体平均传热系数计算时梁柱的计算方法探讨[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董宏;林海燕;;新节能标准中热桥计算问题的解决途径[A];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与城市物理环境:第十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赵淑敏;李永安;;热桥构造形式对采暖能耗的影响[A];2005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微;李跃明;;温度梯度下典型热防护结构声-振耦合响应分析[A];全国结构振动与动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邵华玉;周景德;肖卫平;;墙体外保温及其主要技术问题[A];绝热材料的前景与施工[C];2002年
7 王薇薇;朱安民;潘晶晶;;外墙与屋面节能设计研究[A];山东建筑学会成立5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3年
8 李永安;李常河;;采暖居住建筑丁字墙热桥传热特性分析[A];山东制冷学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9 李永安;李常河;;采暖居住建筑丁字墙热桥传热特性分析[A];2007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永安;李常河;戎卫国;刘学来;刘学亭;黎福民;;供暖居住建筑热桥温度分布的研究[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郁文红;建筑节能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然;夏热冬冷地区自保温墙体柱节点处热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邓智;夏热冬冷地区夹芯墙混凝土柱热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王林;基于BIM技术的外保温体系热桥热工性能分析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4 李玉洲;寒区加气混凝土自保温墙体热工性能测试及模拟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5 汪越;夏热冬冷地区新型玻璃轻石外墙保温体系热桥传热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6 贾殿鑫;夏热冬冷地区自保温体系典型热桥传热模拟分析及优化[D];浙江大学;2013年
7 温华;多层建筑围护结构外墙角热桥传热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刘鹏飞;高层建筑混凝土柱热桥传热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周伟;钢结构住宅建筑结构节能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邱勇;建筑外墙自保温材料及体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颖;青岛“德意利”推出断冷热桥喷塑铝合金门窗[N];中华建筑报;2003年
2 吴淑环;墙体保温热桥对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N];中国建设报;2005年
3 史新国;房屋产生结露的原因分析及消除办法[N];伊犁日报(汉);2007年
4 张海文;应重视不同保温体系的缺陷[N];中国建设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贺小虎;建筑节能:从图纸开始[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卢军;哈尔滨首座“地热桥”即将通电[N];黑龙江日报;2006年
7 罗兴龙 钟雪华 孟金汉;浅谈建筑墙体外保温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外墙外保温技术问答?[N];中华建筑报;2003年
9 小路;外墙保温产品选用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申得欧(中国)区域总监 庄伟;申得欧——外墙保温技术的引领者[N];中华建筑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