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达性的交通规划方法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和机动化进程不断推进,传统的以机动化为目标的需求满足型规划不仅不能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而且也无法适应居民日益增长的高效率和高可达的出行要求。因此,寻求交通规划思路的转变并建立相应的规划理论和方法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论文在分析了中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矛盾后,认为可达性导向的交通规划有助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并能够应对未来的挑战。
论文提出的基于可达性的交通规划理论和方法以可达性这个核心概念为基础,深入剖析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城市用地形态、交通需求特征和交通网络设计这三个层次上,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和多种优化方法,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和手段。
论文首先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对已有的可达性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深入探讨了交通可达性的概念和内涵。同时,论文从涵义和规律上总结了交通可达性与机动性的辩证关系,为建立基于可达性的交通规划理论提供了必要性的说明和思路上的启示。可达性和机动性之间存在的反比规律,是促使交通规划思想从机动性导向转变为可达性导向的关键。
在宏观层面上,论文总结了可达性在交通和土地利用相互反馈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可达性与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发生联系的量化关系,从而引入个体出行效用的概念,提出新的可达性模型。论文剖析了职住平衡的规划理念,建立了交通和土地利用布局优化模型,考虑了动态职住平衡范围内的土地利用配置问题、不同小区可达性分布的空间公平性问题以及居民出行选择行为与土地利用布局的互动关系。在微观层面上,论文针对交通网络优化的多目标决策的特点,建立了交通网络布局与居民出行选择的多目标双层优化模型,引入Pareto最优的概念对模型进行了求解,计算结果反映了决策过程多目标之间的Tradeoff关系。
论文以大连市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验证了模型和方法,并总结了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